摘 要:通过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的相互关系,揭示了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地位。在此基础上,提出区域物流一体化的动力来源由内部动力、外部动力及中间连接力共同构成,并对内外部动力的形成与转化关系和中间连接力的市场机制进行了具体剖析。最后,基于流入、转化、传导、输出四个阶段,揭示了动力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有利于进一步认识区域物流一体化与区域经济发展间的关系,并能为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与建设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区域物流; 一体化;动力;作用机制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城市作为承载经济活动的空间载体,集聚了大量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各类要素,为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不同城市之间,交通区位、政策措施、能源矿产等要素存在差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这种差异在要素的集聚效应与经济活动的规模效应的共同作用下,会导致不同城市间的发展差距日益扩大,不均衡发展及同质竞争日益严重,资源的利用效率得不到进一步提高,从而制约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为实现经济发展质量与水平的提高,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区域经济发展逐步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具竞争优势的发展模式与空间组合形式。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体化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关键与核心。一体化发展的主要特征是基础设施一体化条件下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技术流、资金的自由、合理流动。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往往成为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及先决条件。例如: 北美在上个世纪80年代建立北美经济圈后,区域经济开始明朗起来,物流即作为经济圈内最早实行横向合作的行业之一;欧盟辖区国家间形成了统一的物流市场后,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聚散快捷的航运枢纽,国民待遇的市场规则,使区域内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最终使欧洲区域经济走上了快车道[1]。美国了推动亚特兰大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亚特兰大成了相应的区域委员会,其主要任务分为五个部分:交通、社区服务、总体规划、开发服务和支持服务。交通方面的规划包括环绕亚特兰大的I-285公路、哈特斯费尔德亚特兰大国际机场以及该区域的铁路通勤系统[2]。我国长三角经济区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建立了长三角区域合作长效机制,出台了《长三角地区道路运输一体化发展议定书》、《关于推进长三角地区道路货运(物流)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意见》、《长三角区域信息化“十一五”合作规划》等一系列措施。,以上均表明了物流系统的协调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先导作用。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
由于区域物流的一体化发展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先决条件,区域经济一体化又是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此,关于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关系的研究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
早在19世纪初期,韦伯在提出工业区位论时,就将运费、劳动费、集聚和分散作为重要的区位因子来揭示工业的区位选择行为。其后,廖什在《经济区位轮》中,综合分析了杜能、韦伯和俄林等的区位理论基础上,将区位选择与商品销售范围相联系, 既考虑了供给因素,同时也考虑了需求因素,从一般均衡角度考察了整个工业及其城市区位问题,称作为近代区位论。工业区位论及近代区位论的研究中,无不渗透着作为运输服务主体、商品销售的流通服务主体的物流业的影响,这也进一步说明了物流业是工业、城市区位选择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可以说,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关键问题,区位的研究,早就与物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