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自然灾害应急物流配送网络具有很强的应用背景,在现有物流配送网络上进行合理应急物流配送是实现运输规模经济、节省运输费用、节约运输时间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研究了目标函数是最优化配送时间的自然灾害应急物流配送网络问题,提出了优化自然灾害应急物流配送网络的数学模型及模型求解方法。
本文首先介绍了自然灾害应急物流配送网络的研究背景,描述了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接着分析了自然灾害应急物流配送网络的含义及特点。随后深入研究了自然灾害应急物流配送网络优化理论,给出了自然灾害应急物配送网络优化的目标、思路,以及构成要素。
基于上述理论,本文建立了自然灾害应急物流配送网络优化的数学模型。同时,笔者给出了建立该数学模型的实例,并运用Excel求解所给出的实例,得出最优解。然后根据最优解得出具体配送路径。求解结果表明所建模型适合自然灾害应急物配送网络的优化,同样Excel是适合该模型的求解方法。
最后本文总结了全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创新之处,不足之处以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以上研究内容对丰富我国自然灾害减灾领域理论水平和应急物流领域的理论水平, 提高物流系统应急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关键词: 自然灾害; 应急物流; 配送网络; 模型; 最优目标
1 绪论
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泉”,对现代经济活动的作用日益明显,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大环境下,现代物流业己从为社会提供传统的运输仓储服务向产品包装、分拣、配送、流通加工等增值服务扩展。
配送是物流系统中一个直接与消费者相连的重要环节,包括货物从物流结点送达收货人的全过程,是指在集货、配货基础上,按客户对货物种类、品种搭配、数量、时间等要求所进行的运送,是“配”和“送”的有机结合[1]。
应急物流是为应对严重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安全事件及军事冲突等突发事件而对物资、人员、资金等的需求进行紧急保障的一种特殊物流活动,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急迫性、多主体参与性、若经济性、非常规性等特点。
对配送网络进行优化研究的最终目标是降低配送总成本,从而获取“第三利润”。而对自然灾害应急物流配送网络的研究,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探讨自然灾害下的物流管理理论和方法,以提升我国应急物流管理水平,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
1.1 论文研究背景和意义
我国是世界上突发自然灾害发生较多的国家之一, 经常发生洪水、地震、台风、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如1998年的大洪水、2005年的新疆地震、2008年初的南方雪灾及5月份的四川地震、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等自然灾害。近年来, 突发自然灾害救助问题得到了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民政部将国家级救灾储备库由原来的8个增加到现在的10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建立了31个省级储备库, 灾害多发市、县也相继建立了各自的储备库。与此同时,我国储存物资数量和质量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高。2006 年1 月10 日政府部门还发布了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标志着我国突发自然灾害应急物流救助工作又取得了新的进展。目前,我国已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全的应急物流配送机制。该机制是在全面分析了应急物流配送的特征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的。它包括救灾指挥中心的建立及各级中心的应急沟通机制、救灾物资需求的确定及供需平衡机制和救助应急物流配送机制三个部分, 可以用于在突发自然灾害发生的第一时间里,及时对受灾区域、受灾强度、物资的储备和需求数量等数据进行统计, 并据此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救灾物资配载和配送计划的制定, 以期及时、科学、经济地使用和分配资源, 并能为有关突发自然灾害应急物流配送领域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2]。
尽管我国政府及相关组织有减灾防灾的预案、相应的机制,但目前所支出的物流成本是巨大的,突发自然灾害给社会造成的损失也极其严重。当前我国应急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应急物流不计物流运作成本和代价;应急物流配送指标体系不健全;应急物流法规体系不健全;应急物流信息化程度偏低;应急物流指挥体系不完善。以2008年为例,在2008年第一季度,我国因自然灾害导致的农作物受灾面积为3905.3公顷,倒塌房屋为1.2万间,因灾死亡18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2.9亿元,且仅3月份的受灾人口数就达到了649.2万人次。在突发性自然灾害造成的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中,由于低效的应急物流配送造成的损失约占总损失的15%-20%,其中,应急物流配送造成的损失约30亿美元;在2008年爆发的南方雪灾、四川地震等突发自然灾害的灾民救助过程中,由于物流配送系统中还存在着一定的漏洞,因而许多灾民未能及时得到食品、衣物及医药方面的援助,致使损失进一步加大, 灾情难以得到最有效地控制, 这也暴露出我国目前的应急物流配送体系仍旧存在着很多严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