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交通拥堵治理问题是当前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和难题。本文从系统动力学的视角出发,通过分析指出,治理交通拥堵问题的限行政策需要强大的公共交通系统的支持,如果没有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限行政策只具有短期效应,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限行政策 系统动力学公共交通 私家车
1、引言
城市最典型的特征是聚集。随着城市化和机动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以及各种经济要素在城市空间聚集和转移的速度越来越快,过去的城市交通体系越来越难以适应城市快速发展和居民的出行需要。2000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加里•贝克尔做过一个测算,全球每年因拥堵造成的损失占GDP的2.5%。
伴随着机动车辆尤其是轿车进入家庭步伐的加快,我国几乎所有的大城市都面临着交通拥堵的压力,许多城市道路在交通高峰期失去了应有的功能,成为缓慢蠕动的停车场。据北京市交管局的统计数字,北京市严重堵车路段在1993年为27处,1999年猛增到99处,2003年经过专项治理,仍达87处,至2008年10月严重拥堵点为84处。北京交通拥堵造成每天社会成本约4000万,每年的损失就达到146亿元,由此可见,交通拥堵已不是单纯的交通问题,而是经济问题甚至是政治问题,改善北京的交通现状已势在必行。
北京在2008年奥运会时实施了机动车限行措施,机动车按车牌尾号实行单号单日、双号双日行驶。奥运会结束后,为巩固政策效果,继续实施此项规定,程度有所减弱。在2010年4月10日第二轮政策到期后,北京继续施行限行措施,续延两年。其它一些大中城市如广州等也纷纷在必要时效仿这一政策。但是,特殊时期过后,这项措施是否有必要继续执行在全社会引起了很大争论。限行政策带来的积极效应毋庸置疑,但是所造成的负面效应也有目共睹。研究限行政策与城市交通拥堵之间的关系,找到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我国对限行政策的研究还较少,韩姗姗(2009)从供给需求方面分析了单双号限行措施以及由此引发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张攀(2010)基于公共经济中的成本—收益理论研究视角,就这项公共政策对个人及社会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政策提出了一些建议。高凯山(2010)从博弈论的视角出发,分析了用限行来治理交通拥堵的效应,并进而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目前的研究多属于定性分析,缺乏定量模型以及数据支撑。本文运用系统动力学这一科学的仿真方法,分析北京市限行政策与交通拥堵的主要因果关系和反馈回路,建立了系统动力学模型,以VENSIM为平台,在历史统计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定性定量分析并结合北京市的具体情况对模型进行了调试仿真。通过仿真,分析了限行政策的效应,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2、 限行政策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SD)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Forrester在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该方法注重系统内部结构和反馈机制,擅长处理长周期、高阶次、非线性、多变量、多反馈的复杂系统问题,自创立以来已在多领域得到广泛运用。城市发展问题属于社会复杂系统范畴,适用于以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分析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