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3家外资零售企业在华子公司为案例研究对象,运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经案例选择、数据收集、数据分析与结果阐释及讨论,探索性的分析并总结得出在华外资零售企业子公司物流模式本土化主要受到东道国因素、行业因素、子公司自身因素三方面的影响。本文的案例研究对外资企业专业技能本土化理论做了有益的扩展与补充。
关键词:物流模式;本土化;影响因素
物流对于零售企业来说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说是零售企业的生命线,从零售上游的物料、产品采购到下游的售后服务,物流都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只有良好的物流采购和配送网络系统才能保证零售商品的及时输入和输出,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物流是零售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物流绩效提高所带来的周转时间缩短使企业能够快速反应,因而更具灵活性,这种灵活性会增强零售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从而对其整体绩效产生正面影(Schramm – klein和Morschett,2006)。然而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备,高速公路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不能将一些外资零售企业的物流管理优势在中国显现,有时还会成为其发展的绊脚石。在世界经济下行和成本持续上升的背景下,中国已成为零售跨国公司全球竞争的主战场,为了更好地竞争致胜,零售跨国公司纷纷在华引进了自己的物流经营模式。在中国物流业相对发展滞后但零售业的竞争已经国际化的同时,物流已成为零售企业成功的关键,因此,如何使企业的物流模式适合东道国的环境是跨国零售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物流模式本土化则是跨国零售企业需要解决此问题的有效方法。
虽然有关零售物流方面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但是有关物流模式问题的研究文献相当稀少,而且鲜有学者把外资企业物流模式本土化作为切入点研究其影响因素。本文以沃尔玛、家乐福和麦德龙在华子公司为案例,运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探讨性的分析在华外资零售企业的物流模式本土化及其影响因素,为中国零售企业提高物流绩效,成功实施国际化战略提供理论借鉴。
一、文献回顾与理论基础
(一)零售企业的物流模式及相关影响因素
国外对物流方面的究成果丰富,并在20世纪中期出现了一系列新理论和新学说,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意义的是“黑大陆”说、“第三方利润源泉”说和“后勤工程”说(叶杰刚,2001)。国外有关零售物流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研究品类管理对物流成本的影响,以及物流表现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方面(Stassent,2002;Maltz,2004;Schramm-Klein,2006)。国内学者对物流问题的研究侧重于物流系统和物流技术方面,重点研究和探讨了物流的规划技术、供应链、物流模式、物流系统及其影响因素问题。影响物流流程及效率的关键因素是零售物流模式,但是长期以来,零售理论研究者和实践操作者对零售物流模式的研究还很不够,存在着诸多未解同时又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李飞,2008)。
目前对物流模式的界定,学术界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持狭义观点的学者认为,企业的物流模式是因物流主体不同而产生的商品实体的不同运动形态;而坚持广义观点的学者认为,企业物流模式是物流构成要素、物流功能、物流收益和支出有机组合而成的形态,是一个系统,包括确定服务区域、服务对象、服务产品、服务手段和服务体系等(王伟,2006)。李飞等(2007)赞成广义的观点,并将零售企业的物流模式界定为:零售企业为了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对零售物流各个要素进行有机组合而形成的物流运作和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