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冷链配送问题是冷链物流研究的关键。乳制品企业冷链销售终端对产品配送质量与时间的要求较高,建立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导的合作型共同配送——共同集配,将使乳制品企业保障及时、高质量的供应,满足市场的需求。同时,发展城市乳制品冷链物流的共同集配模式,不仅可以实现乳制品冷链物流资源的合理配置,而且可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降低能源消耗,在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社会和环境效益,提升乳制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 冷链物流;共同配送;乳制品企业
一、引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乳制品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与普通快速消费品相比,乳制品的保质期很短,为了保证消费者购买到新鲜的乳制品,乳制品企业提升其冷链物流运作水平,以满足市场对乳制品产品在质量与时间上的需求。所谓冷链物流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在整个冷链物流中,冷链配送是处于非冷库环境中保护时间较长的一个环节,提高冷链配送的效率,意味着降低冷链食品在此过程中变质的风险,因此,冷链配送问题就成为了冷链物流研究中的关键。针对乳制品企业冷链物流共同配送研究,对于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意义重大。
二、冷链物流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们对冷链物流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Clive、MartinGeorge 、Randolph、Marija和FamaEugene等国外学者针对冷链物流过程中的冷藏技术、装卸搬运技术、运输技术、配送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技术进行了研究[1,2];从食品的安全和质量角度对冷链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研究[3]。近年来,美国等国家开始更多地研究冷链物流的标准化问题。我国对冷链物流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2000年至2009年间,邬跃对冷链物流研究影响因素和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张革、王小丽对我国冷链物流的现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4];刘志勇、文晓巍、洪华南等对冷链配送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推行共同配送是我国冷链物流配送模式的优化选择[5-7]。
从以上研究现状可以看出,目前对冷链物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冷链物流理论、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冷链物流技术和冷链物流应用等方面。有关保证冷链食品生鲜度的物流配送模式,尤其针对乳制品冷链配送模式的研究还较少。与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冷链物流的基础还较为薄弱,鉴于此,针对我国乳制品企业冷链物流的冷链配送模式的研究至关重要。
三、国内外的冷链物流发展状况对比
1.冷链物流体系比较
欧洲、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对冷链的研究已趋于成熟,并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食品冷链体系。比较典型的是美国建立的“从农田间到餐桌”的现代蔬菜冷链物流体系,形成一条田间采后预冷—冷库-冷藏运输-冷藏批发—超市冷柜-消费者冰箱的冷链物流体系。采用这种措施后,使美国在蔬菜加工运输环节中的损耗率大大降低,其损耗率仅占总重的1%-2%。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健全规范的冷链物流体系,致使食品在整个物流过程中的质量状况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和保障。据有关资料显示,现阶段我国水果、蔬菜的年冷藏量约占总产量的10%,冷链流通率仅为5%,果蔬采后的商品化处理率不足30%,果蔬物流损失率高达30—40%。
2.冷链物流技术比较
冷链技术发展是冷链物流发展的前提。冷链技术在易腐物品的收购、储存、加工、运输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国外冷链物流技术的发展相当成熟,在冷藏品运输过程中大多采用了自动温度检测设备以及自动温控设备,能实时的监督冷藏箱内的温度变化从而保证运输的物品不会发生变质。
我国在冷链物流技术的应用上远远落后于国外。目前,我国易腐物品装车大多在露天而非在冷库和保温场所操作,80%至90%左右的水果、蔬菜、禽肉、水产品都是用普通卡车运输,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的,造成这种窘境的直接原因是目前冷链设施和冷链装备严重不足,原有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满足易腐食品流通中的低温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