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态工业园区是实现生态工业和工业生态学的重要途径,代表了未来工业生态系统发展方向。本文从生态工业园区的概念出发,阐述了当前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现状;分析了当前生态工业园建设过程中在生态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现存问题提出了解决建议。
关键词:生态工业园、环保、建设
0 引言
自1984年第一个国家级工业园——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以后至今,中国已先后建成171[1]个国家级工业园,地方各级对工业园区的兴建也在积极的开展。工业园区已经成为最具活力的制造业基地和产品出口基地,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外资利用的集中区。工业园区作为相关产品、产业、行业相关联的单元工业经济布局,其建设的目的是通过现代经济管理的体制和运行机制,凭借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高效的配套服务体系,使工业企业共享资源,降低单位成本,依靠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集中的优势,使园区内经济增长达到乘数效应。工业园区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开展。但在工业园区有限的地域内,集中了大量的工业项目,部分项目存在粗放式经营、对经济增长速度过分追求和不重视环境保护的问题,致使园区内出现了不少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了新的环境污染源。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生态工业园这一工业园区新模式推广开来,它促使我国工业园区的发展重点逐渐从对园区规模和经济效益的追求转变为对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和生态文明建设上来,成为解决园区内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且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成为解决土地和自然资源制约的优先选择途径。但我国生态工业园的发展历史较短,人们对生态工业园的认识还存在种种偏差,这种偏差已经反映到当前生态工业园的规划建设之中,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对生态工业园进行规划建设,促使其可持续的发展成为当今一个人们热议的问题[2]。
1、生态工业园及其发展
自从丹麦的卡伦堡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生态工业园区,随着清洁生产、绿色工业等思想的推广,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世界上出现了许多包含物质交换与废物循环的共生体项目和计划。人们开始认识到,生态工业园区不仅能大大减少工业体系对环境的干扰,而且在降低工业园区整体成本,提高园区企业效益方面也大有优势。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已经引起了许多国家的广泛关注,成为人们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提供了可行的道路。
根据环保部颁布的标准所作的定义,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工业生态学原理和清洁生产要求而建设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它通过理念革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把不同工厂、企业、产业联系起来,提供可持续的服务体系,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建立“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循环方式,寻求物质闭环循环、能量多级利用、信息反馈,实现园区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工业园区内的企业通过对物流和能源的正确设计,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形成企业间共生网络,一个企业生产过程的废弃物成为另一生产过程或另一家企业的原材料,企业间能量及资源梯级利用。通过信息技术、水重复利用技术、能源综合利用技术、回收和综合利用技术、重复利用和替代技术、环境监测技术和网络运输等技术,运用生态管理模式,使整个工业园形成一种各种资源循环流动的闭环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排放,最终实现园区污染的零排放[3]。生态工业园区是一种能使生产发展、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形成良性循环的工业园区建设模式,也是一个能尽最大可能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的高效、稳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体现了新型工业化特征及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