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物,国之瑰宝也,经历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风霜洗礼,保存至今,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我国灿烂的文明史使得我国的文物种类十分广泛,近年来世博会以及博物馆外出展览也更加丰富多彩,如何将我国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所遗留下来的文物更好地展示给国人和世界,如何使他们继续在今天焕发神采,需要依靠物流运输中先进的保护方法和理念。
关键词:包装,文物,运输,防震,湿度,温度
一、文物的运输
文物指“历史遗留下来的在文化发展史上有价值的东西,如建筑、碑刻、工具、武器、生活器皿和各种艺术品。”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迹。各类文物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人类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意识形态以及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当时生态环境的状况,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文物一般都存放在博物馆内,博物馆能够为文物提供一个很好的保存环境,但是如果是对外出展览的文物进行全程的安全保护,就显得不是那么容易了。
文物运输的基本原则
1、文物的唯一性和不能再生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特殊价值对于需要提取,使用的文物,原则规定:必须是健康的;对已受损的文物,相当脆弱的文物,应当拒绝提用,更不能转移出馆外。
2、对于准备将馆藏文物提出参加的陈列展出的场所,必须保证文物所需的最佳适宜环境的要求,不符合规定标准的,可能会对展出文物造成损害的,应拒绝提出文物参展。
3、文物不同于其它物品,为保万无一失,运输部门一定要是国家正规的,专业化的运输机构。选择的运输工具,也要考虑文物的特征和安全性,绝不能在没用任何安全保障的情况下运送文物。
二、文物易受损的原因
1、文物本身历时久远,质地松脆,容易破碎
许多文物历经几千年,质地脆弱,稍不小心就可能造成破损。一些出土时已是碎片,后经多次粘接修复的陶器则是更易破裂:由于出土时间较长,当时修复所采用的粘接剂时间过久,使得老化而失去粘性。
2、借还文物手续繁杂,中转次数太多,对文物不利
很多文物,在进行外出展览时,总是要经过多道手续,途经各种大小博物馆和筹展基地,这中间,一者由于文物的借还手续繁杂,影响文物的正常借调和运输。二者,如此复杂繁多的手续,对文物实在是一种残酷的折磨。
3、搬运、包装不当对文物造成损害
搬运和包装是文物安全运输的前提和保证。因为手指直接和文物接触,容易对文物本身带来不良影响,比如,施彩文物由于多次与手接触磨擦易使彩绘剥落;搬运时不带手套,容易将汗汁留在文物上,产生污染。包装就是在文物的搬迁和运输中,为了维持其价值而采取一定方法,利用适当的包装材料予以正确的保护,避免文物内在功能的降低和原貌的受损。
4、运输不良给文物带来负面影响
运输条件的完备与否则是文物完好无损的保证,这其中包括运输车辆的状况是否良好、司机驾驶水平的高低、安全防范措施是否得力以及道路的平坦与否等。
三、关于文物包装
(1)文物包装的概念
即使用适当的材料和容器,保证文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并有效地控制包装容器内的文物保存环境, 保持文物本身所蕴含的历史、艺术、科学等信息和价值不受影响,有别于一般的物品包装,在物流的包装方式中属于比较高端的方式。
(2)文物包装的分类
1.文物的内包装保护。
指直接包装于文物外层,主要防止搬运因过失等原因造成的震动,摩擦,碰撞等机械性的损伤。一般的内包装大多采用硬纸板制作外壳,里面根据收藏品的形状,制做出各种各样的,对文物能起到固定和保护作用的内囊。总之,内包装可以对文物起到一定的屏蔽作用,隔断外界中的有害气体,避免光对有机质地文物的破坏。
2.文物的外包装保护。
外包装是将配有内包装的文物根据装箱的规格,集合在适合运输的大木箱或铝合金箱,铁箱或混合材料的箱中,根据文物的特殊要求,选择材料上要保证防潮、防水、防震、防摩擦,防挤压和防温湿度变化,对湿度敏感的文物还须在箱内垫防潮材料和调湿剂,而且,其箱内要放干燥剂或调湿材料。经海运的外包装箱应当装入集装箱以保证经得住运输中的海浪冲击和其他多方的外力撞击。总之,文物的外包装箱要求结构合理,坚固耐用,拆御方便,整齐简洁,适于长途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