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9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的出台使区域布局成为了研究焦点,如何做好区域物流规划,尤其是如何做好物流节点的层次划分成为了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本文旨在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将灰色聚类理论应用到物流节点城市的层次划分中,并以山东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关键词:物流节点,层次划分,灰色聚类
1 引言
2009年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扩大内需,我国制定出台了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物流业作为一个亟待调整和振兴的行业位列其一。2009年3月颁布了《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规划包括了十大任务、九大工程和九大措施,其中在十大任务中提出“根据市场需求、产业布局、商品流向、资源环境、交通条件、区域规划等因素,重点发展九大物流区域,建设十大物流通道和一批物流节点城市,优化物流业的区域布局”。规划中还将全国划分为九大物流区域和三级物流节点城市,三级物流节点城市分为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和地区性物流节点城市。各地方政府积极相应规划的号召,纷纷制定各地区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作为物流业起步较早的省份-山东省早在“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2005)、“山东省“十一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2007)等政策规划中做出了关于物流规划的有关说明,也都做了相应的物流节点的层次划分,其中“十一五规划”中划分了三大物流区域,每一区域确定了相应的主体节点城市。2009年5月《山东省物流业振兴发展规划(2009-2011年)》出台,提出了山东省的物流节点划分,其中包括2个国家级物流节点、6个省级物流节点、9个地区级物流节点和28个县级物流节点。比较不同时期出台的规划和政策不难发现,对于区域物流规划不仅存在区域划分上的差异,还存在物流节点城市层次划分上的差异,除此之外,目前基于宏观物流规划的物流节点城市的等级划分的研究较少。因此对物流节点城市层次划分的研究不仅对于物流业规划的落实,而且对于各级政府区域物流的规划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物流节点城市的层次划分研究现状。
物流节点层次划分是区域物流规划的重要内容。物流规划包括宏观物流规划和微观物流规划,其中宏观物流规划包括国家级物流规划、区域级物流规划和行业规划[1]。国家级物流规划着重于物流基础节点和物流基础网路为内容的物流基础平台规划;区域级物流规划,应着重于三个层次的物流结点及综合的物流园区规模和布局的规划。
对于物流节点的划分, 目的不同、分类标准不同,划分的结果自然就不同。其中对于物流节点城市按职能和服务范围划分是比较常见的分类方法。按职能分类,可以分为运输型、仓储型、流通加工型和综合型;按服务范围来分一般可以分为两级节点体系和三级节点体系。
目前关于物流节点规划对于物流节点城市层次划分的研究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