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技术,是经济、社会和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其核心是突出系统整合的理念,对分散的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运用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技术进行资源整合和一体化运作,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优化服务的目的。现代物流始自企业对内部分散的物资流程进行的整合,即把采购、制造和销售过程中的物资流动统一起来考虑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分工的深入,各类企业将自身的物流业务全部或部分外包给物流服务商,专业物流企业依托并整合社会原有的运输、仓储等资源,逐步形成了一个新兴的产业-现代物流业。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物流业对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引导消费,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空间,提高经济运行质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规划根据《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明确了未来5年我省物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是指导“十一五”物流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一、发展的现状及条件
我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进入21世纪后,发展势头强劲。现代物流业逐渐成为全省服务业的重要支柱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正由起步阶段向快速发展阶段过渡。
(一)物流基础设施逐步完善。2005年全省铁路营业里程2939公里,其中电气化率67.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2个百分点;公路通车里程11.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759公里,位居西部第1位;航道通航里程1.12万公里;民用机场10个;对外开放口岸9个。全省已初步形成了以成都为中心,以铁路干线、国省道公路为主导、航空和水运为辅助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初步实现了航空、铁路、航运、公路、邮政协调配套的口岸立体开放布局,为全省国民经济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物流企业快速成长。2005年全省从事物流的企业超过5000家,其中第三方物流企业200多家。一批原有的国有物流企业通过重组改制和业务转型向现代物流发展,已成为全省物流市场的骨干力量。一批全国较为知名的物流企业和外资大型物流企业在成都设立办事机构、分公司,物流网点逐步延伸至全省主要城市。多种所有制、不同经营规模和各种服务模式的物流企业构成了各具特色的物流企业群体。
(三)物流产业初具规模。2005年全省货物周转量898.45亿吨公里;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全省GDP的22%;物流业增加值570亿元,占全省GDP的7.7%。全省物流服务市场基本形成,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逐渐减少,物流增加值稳步上升,物流产业初具规模。
(四)区位优势显著。四川地处西南、西北的结合部,与9个省(市、区)接壤,具有辐射西南、西北地区的区位优势。成都市是国务院确定的西南地区“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城市”,对西南地区乃至整个西部都有较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四川是泛珠三角以及东南沿海地区拓展西部广阔市场的重要桥梁,通过这个桥梁发挥西部地区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集聚作用和科技人才资源富集的比较优势,能有效促进泛珠三角以及东部沿海地区加强与西部地区的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五)市场需求旺盛。四川拥有8700多万人口,具有广阔的市场容量,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消费市场和物流中心。近年来四川发展势头好,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05年全省生产总值7385.1亿元,“十五”年均增长1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81.4亿元,“十五”年均增长12.3%;工业增加值2512.6亿元,“十五”年均增长12.4%。预计到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将超过12000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9%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达到5254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12%;工业增加值将达到4500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12%以上。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对物流的依存度进一步提升和四川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将给四川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带来了强大的需求拉动。
在我省现代物流业蓬勃兴起、发展前景良好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省现代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总体上看,我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水平仍然偏低,主要表现为物流成本高、物流企业规模小、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滞后、物流市场不够规范等。2005年我省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一些物流业较发达的省市相比差距更大。我省现代物流业还不能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快发展。
二、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物流业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改革开放为动力、先进技术为支撑、优质服务为宗旨,从培育物流市场为切入点,通过营造现代物流发展政策环境、整合现有物流资源与建设新的物流设施的有机结合,建立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物流服务体系,努力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和效率,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我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相应的物流服务。
(二)发展原则。
1.政府营造环境,市场配置资源。发展现代物流业,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从满足物流需求的实际出发,注重投资的经济效益。政府要为发展现代物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投资扶持重要的物流基础设施项目,支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2.加强统筹规划,注重协调发展。加强规划引导,做好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的协调和衔接,合理布局重大项目。坚持物流发展与其他产业协调发展的原则,做好物流基础设施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发展。
3.突出发展重点,坚持分步实施。优先发展重点城市和重要商品的物流设施。物流设施建设坚持分步实施,量力而行。各地要从本地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正确引导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防止盲目攀比和重复建设。
4.整合现有资源,推广统一标准。打破部门和地区分割,促进物流服务的市场化和资源的社会化,整合现有社会物流资源,提高物流设施利用效率。鼓励生产、工商、运输等各类企业进行联合,形成新的专业化物流公司。推广国家已制订的物流标识标准体系,提高物流效率。
5.创新服务方式,坚持可持续发展。以满足企业和消费者不断增长的物流需求为出发点,不断创新物流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积极推动物流服务的现代化和合理化,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到2010年,构筑以综合交通体系为主的物流运输平台、网络技术为先导的物流信息平台、规模仓储和智能化管理为主的物流储存配送平台,建立快捷、高效、方便、经济合理的现代物流服务网络体系,提高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和现代化水平,积极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大型物流企业,促进物流产业较快发展,使四川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物流中心。
2.具体目标。到2010年,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在2005年的基础上下降2-3个百分点;培育一批现代物流企业集群和5-10户国内知名的物流企业;建成5-10个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重点物流园区。
三、空间布局
“十一五”期间我省现代物流空间布局结构是:构建一个体系,打造三大通道,发展三大区域,建设四级节点城市,形成六大物流中心。
构建一个体系。构建以成都市为中心、物流量大的交通枢纽城市为次中心、其他大中城市为节点、县城为支点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转变物流业增长方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