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地区集装箱物流中心,增强主城区现代物流功能,现就加快团结村铁路(即重庆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基地)、寸滩港区、果园港区、黄磏港区、东港(即茶园)港区即“一基地四港区”集装箱物流枢纽(以下简称主城物流枢纽)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庆物流枢纽建设的紧迫性
重庆直辖以来,集装箱物流量快速增长,制造业与外向型经济发展对集装箱的需求越来越大,物流枢纽集聚周边省市适箱货物的能力日渐增强。未来1 0年,集装箱物流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预计到2012年和2020年,重庆集装箱需求量将分别达到280万标箱和1200万标箱(水运850万标箱、铁路250万标箱、公路100万标箱),其中来自周边省市的集装箱将分别占到40%和60%。重庆现有港(站)及后方物流区规划、建设已不适应未来集装箱物流发展的需要。
重庆属于国家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布局的九大物流区域之一--西南物流区域,物流业面临邻近省市的竞争和挑战。按照国务院批准的《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重庆都市区中心城区将扩展到1062平方公里,在国家物流规划的九大物流通道中,重庆拥有东部沿海与西南地区物流通道、长江物流通道、西南地区出海物流通道3条通道;布局有国家西部最大的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和编组站,以及国家级内陆保税港区。将物流枢纽加快建设成为承接全国铁路中转编组运输、中国西部保税物流,提供大运量、低成本的内外贸集装箱公铁水多式联运、江海联运和中转分拨,同时服务重庆主城区和“1小时经济圈”产业园区生产性物流和城市配送的物流核心,对重庆建设对接国家物流规划的主枢纽、建设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具有重大意义。
二、主城物流枢纽功能及建设规模
主城物流枢纽建设遵循合理布局、合理分工、合理规模、合理连接的原则,抓紧建设团结村铁路、寸滩港区、果园港区、黄嫌港区、东港港区,采取港(站)作业区、后方物流产业区、市场群协同开发建设的模式,发展以港(站)兴产业、以产业带港(站)的临港经济,对于建设全市物流枢纽功能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到2020年,“一基地四港区”年集装箱通过能力800万标箱(其中水运600万标箱),商品车滚装150万辆,汽车重载滚装50万辆,件杂散货1100万吨。建成后,团结村铁路物流枢纽到黄磏港区物流枢纽构成主城区南北物流通道,团结村铁路物流枢纽到寸滩、果园和东港港区物流枢纽构成主城区东西物流通道。
(一)团结村铁路物流枢纽
主要功能:以国家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和兴隆场大型铁路编组站为主要载体,集聚周边省市内外贸集装箱的铁铁中转运输、铁水联运,重庆市各区县(自治县)和产业集群的铁路运输、五定班列及货运行包。
建设规模: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实际年吞吐能力可达200万标箱,快货200万吨,散货300万吨。团结村铁路物流枢纽规划控制用地22.33平方公里。其中,铁路综合物流中心、兴隆场大型铁路编组站及外围配套物流区控制用地18平方公里。
建设时序: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及配套物流区2008年开工,2011年建成。集装箱中心站环线道路工程2008年开工,2009年建成水、电、气、讯工程2008年开工,2011年建成。物流多式联运区2008年开工,2010年建成。仓储配送区2008年开工,到2012年、2015年和2020年,仓储区分别新建成1.2平方公里、1.2平方公里和6平方公里。
寸滩港区物流枢纽
主要功能:以保税物流为主,承接西部省(区、市)外贸集装箱物流。枢纽地处都市区中心城区,内环通道旁。
建设规模:港口作业区建成9个泊位,集装箱通过能力200万标箱。总占地3.5平方公里,其中港口作业区及堆场2.5平方公里,保税仓储区1平方公里。
建设时序:一期工程2个泊位已完工,二期工程3个泊位已开工,2009年建成,一、二期共占地1.1平方公里:2008年开工建设三期工程4个泊位和堆场1.4平方公里,建设1平方公里保税仓储区:2011年建成保税港区围网和通关“三检”设施。
(三)果园港区物流枢纽
主要功能:以内贸集装箱铁水联运为主,集聚辐射西部省(区、市)物流。枢纽距都市区中心城区2 2公里,外环通道旁,靠近北部产业集群,港口、后方物流区建设条件及外部交通集疏运条件较好。
建设规模:港口作业区建成10个泊位,集装箱通过能力140万标箱、商品车滚装100万辆、汽车重载滚装20万辆、件杂散货300万吨。规划控制用地9平方公里,其中港口作业区及集装箱堆场2.5平方公里,件杂散货和商品车堆场用地2.5平方公里,后方物流区4平方公里。
建设时序:2009年建成1个综合性泊位,1个件杂散货泊位,0.5平方公里堆场,后方物流区0.5平方公里;开工建设3个集装箱泊位,商品车滚装和汽车重载滚装泊位各1个,1.5平方公里堆场,后方物流区1平方公里,2012年建成。2012-2015年建成3个集装箱泊位,1.5平方公里堆场,后方物流区2.5平方公里,件杂散货和商品车堆场用地1.5平方公里。
(四)黄嫌港区物流枢纽
主要功能:以内贸集装箱铁水联运为主,集聚辐射西部省(区、市)和渝西地区物流。枢纽距都市区中心城区35公里,外环通道旁,港口、后方物流区建设条件及铁水联运条件好。
建设规模:港口作业区建成12个泊位,集装箱通过能力130万标箱、商品车滚装50万辆、汽车重载滚装10万辆、件杂散货300万吨。规划控制用地 15平方公里(黄磏港区11平方公里、白市驿散货及市场群4平方公里),其中港口作业区及集装箱堆场1.5平方公里,件杂、散货和商品车堆场用地2平方公里,后方物流区8平方公里,市场群用地3.5平方公里。
建设时序:2009年开工2个集装箱过渡泊位,后方物流区2平方公里,市场群1平方公里;2012年改建2个集装箱泊位,新建2个集装箱泊位,开工建设汽车重载滚装泊位、商品车滚装泊位、件杂散货泊位各1个,堆场3.5平方公里,后方物流区2平方公里,市场群1平方公里,2014年建成。2015-2020年,建设5个集装箱泊位,建成后方物流区4平方公里,市场群1.5平方公里。
(五)东港港区物流枢纽
主要功能:以内贸集装箱水运为主;服务云南省、贵州省、渝南和主城区物流。枢纽距都市区中心城区18公里,外环通道旁,港口、后方物流区建设条件好。
建设规模:港口作业区建成10个泊位,集装箱通过能力130万标箱、汽车重载滚装20万辆。规划控制用地8平方公里,其中港口作业区、集装箱堆场2平方公里,后方物流区5平方公里,市场群1平方公里。
建设时序:在鲁家沱,2009年建成2个集装箱泊位,1个汽车重载滚装泊位,1平方公里作业区及堆场;2012年建成2个集装箱泊位,后方物流区1.5平方公里;2015年建成后方物流区1.5平方公里,市场群1平方公里。2015-2020年,在李子林建成5个集装箱泊位,作业区及堆场1平方公里,后方物流区2平方公里。
围绕“一基地四港区”集装箱物流枢纽,分级规划建设沿江区域性集装箱物流枢纽和结点。加快推进万州、涪陵、长寿、永川、江津5个区域性集装箱物流港区建设,到2020年集装箱通过能力达到200万标箱。在沿江重要结点,整合和建设九龙、郭家沱、茄子溪、纳溪沟等中小港区,到2020年集装箱通过能力达到50万标箱,为市主要工业园区提供件杂散货、滚装及集装箱物流服务。
三、物流枢纽交通组织
重点加快建设物流枢纽连接主城区内外环高速公路的专用通道或高速通道、城市主干道、铁路专用线,构建支撑物流枢纽多式联运的交通基础,发挥铁路和水路大运能、低成本的运输优势。
(一)铁水联运通道
建设果园港、黄磏港、东港进港铁路,实现铁水联运。加快渝利铁路和渝怀复线铁路建设,建设铁路专用线将果园港后方物流区与渝怀铁路、渝利铁路相连,进港铁路专用线争取2010年开工,2012年建成。启动西铜便线铁路改扩建工程,加快黄磏进港铁路专用线规划论证和建设前期工作,争取2010年开工,2012年建成;抓紧完成渝黔铁路桥重建和渝黔铁路新线建设方案,力争2009年开工,2013年建成。近期启动唐家沱铁路中转站规划论证和建设,寸滩港三期规划预留铁路进港。
(二)城市快速通道
团结村铁路物流枢纽:加快“一纵二横”城市快速干道建设,枢纽连接外环高速的二横线路段按6普通车道2专用物流通道建设,争取2009年开工,2011年建成;2012年完成一纵线工程(含2专用物流车道)。2008年完成连接外环高速的二横线立交和连接渝遂高速的土主立交及相关道路规划设计论证,2009年开工并建成。
寸滩港区物流枢纽:2009年建成寸滩、何家梁、白杨沟立交,2010年完成海尔路6车道改8车道工程,新增的2车道为集装箱集疏运专用通道。2011年建成唐家沱集装箱中转站及堆场,建成经何家梁立交、何白路、一横线、 一纵线接入团结村铁路物流枢纽的物流通道。
果园港区物流枢纽:加快建设果园港连接外环高速专用通道及立交、连接复盛立交专用通道,2008年完成规划设计论证,2009年开工,2012年建成。
黄磏港区物流枢纽:完善外环高速黄嫌立交及专用通道,2008年完成规划设计论证,2009年开工,2011年建成。
东港港区物流枢纽:加快建设东港连接外环的广阳互通式立交和迎龙立交及通道、东港工业园区东西干道、南北走向的港口大道、渝巴路、茶园路,2008年开工,2010年建成。加快沿江高速公路建设,2008年开工,2010年建成。
物流枢纽间公路主通道按8车道,其中2车道专用物流通道建设,并控制好周边用地。
(三)市外大通道
重点建设成渝、渝汉沪、渝湘闽、渝黔桂穗、渝兰西亚、渝包、渝京远东和渝滇东南亚八大对外物流通道。近期加快推进渝利铁路建设,打通至长三角的物流通道:推进重庆至广州、重庆至北部湾铁路建设,打通至南部出海口的物流通道:推进兰渝铁路建设,打通至西亚的物流通道;推进渝昆铁路建设,打通连接东南亚的物流通道。鼓励市内企业建设三峡大坝翻坝码头及连接道路,提高长江上游水运过问能力和翻坝能力。
(四)高效综合方式
以物流枢纽为推进主体,科学规划和建设多式联运设施,构建以水铁联运为核心、公路集疏运为重点的多式联运物流模式。努力扩大“五定”班列、班船,加大支持力度,提高开行频率和运能,增加集装箱装卸点。为提高三峡船闸通过能力,推进船舶大型化、标准化,2012年4000吨级单船比重提高到50%。争取尽快开通重庆至成都的铁路集装箱五定班列,铁路集装箱装卸点由2个增加到4个,“五定”快班轮经营公司由6家增加到10家,由一周10班次增加到40班次。
四、物流枢纽用地保障
(一)有效控制物流枢纽规划用地
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建设要求,团结村铁路物流枢纽、寸滩港区、果园港区、黄磏港区和东港港区物流枢纽用地分别控制22.33平方公里、3.5平方公里、9平方公里、15平方公里和8平方公里。根据物流枢纽建设进度,在已有控规覆盖的用地内,优先保证启动区建设的物流用地需求,禁止非物流项目进入;对纳入《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远景规划的物流枢纽用地在本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不再布局基本农田。
(二)分批落实建设用地
按照物流枢纽开发时序要求,协调好远期用地需求与近期用地建设、项目建设用地时序与总规确定的建设用地时序的关系,将物流枢纽所在乡镇列为城市发展重点乡镇,尽快完成本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做好相应用地布局调整,保证团结村铁路、果园港区、黄嫌港区和东港港区物流枢纽启动区建设用地需求。对于重点项目确需占用基本农田的,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修改条件的前提下,及时上报国家解决用地转用和土地征用。
(三)确保启动区建设用地
团结村铁路物流枢纽启动区为控规已覆盖的4.46平方公里,后续建设用地为集装箱中心站至兴隆场编组站之间的城市远景用地。寸滩港区物流枢纽均有控规覆盖,在保税港区内拓展物流发展空间。果园港区物流枢纽启动区为控规已覆盖的1.42平方公里,后续建设用地为紧靠果园港后方区域7.58平方公里用地。黄磏港区物流枢纽以外环高速公路以东及黄磏港北侧4平方公里为启动区,后续建设用地为黄磏港以东3平方公里、黄磏至铜罐驿沿江区域4平方公里以及白市驿散货及市场群4平方公里。东港港区物流枢纽以鲁家沱2.5平方公里为启动区,后续建设用地为东港工业园内5.5平方公里。
五、管理体制和政策
(一)加强综合协调
发挥市现代物流联席会的统筹协调作用,建立和完善“统一规划、政府扶持、园区运作、业主推动”的物流枢纽建设管理体制,由市现代物流联席会议办公室规范和协调各部门对物流枢纽内重点现代物流项目的审批。“一基地四港区”集装箱物流枢纽是主城区重大公共服务资源,由市统一确定开发建设业主,并鼓励业主积极招商引资,引进市内外战略投资者参与物流枢纽建设。
沿江区域性集装箱物流枢纽和物流结点码头,由所在地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负责推进规划和建设,开展招商引资, 引进市内外知名物流企业,构建开放式业主投资平台。
(二)分工协同推进
由开发建设业主负责编制物流枢纽的概念性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交通集疏运规划,经由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局、市交委、市建委、市国土房管局等市级部门论证,市现代物流联席会议审定后实施。市规划局将物流枢纽用地纳入城乡总体规划中进行控制,分步启动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工作。市国土房管局指导完成各区县(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市发展改革委牵头组织物流枢纽产业规划的制订及论证。市、区县(自治县)两级政府分级负责落实交通建设主体和资金,并按本意见确定的进度推进建设。
(三)实施扶持政策
“一基地四港区”的开发建设和入驻的物流企业享受《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渝府发[2005]70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政策实施意见的通知》(渝办发[2007]283号)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建设重庆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基地的意见》(渝办[2007]77号)明确的扶持政策。物流枢纽内的房地产项目不享受该扶持政策。
“一基地四港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重点现代物流项目非经营性用地按工业用途和工业出让最低价标准,并按国家有关规定出让;缴纳的土地出让金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实行“收支两条线”,先征后返,将地方分成部分(存量分成)由市财政扣除政策规定的相关规费后,返还物流枢纽所在地区政府,按规定用于土地开发整理和物流枢纽基础设施建设;重点物流项目建设免收城市建设配套费。符合规划易地搬迁进入物流枢纽发展的现代物流企业,其原使用的土地,由国土部门依法收回后重新供应。属市政府批准纳入环保搬迁范围的,原企业用地出让所得土地出让金可返还用于搬迁安置。物流枢纽内的物流企业,经批准可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加强港口企业、航运企业收费与物流经营企业之间的协调:鼓励物流企业在港(站)附近建设集装箱堆场;降低集装箱公路运输计重收费,推进同周边省
市签订集装箱运输车辆通行费优惠协议;适时设立现代物流发展专项资金,有针对性的扶持现代物流企业发展。
将物流枢纽内企业推进信息化和精细化管理水平作为企业申报重点现代物流企业和重点现代物流项目的主要考核内容,并实行滚动监管,推动企业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在有外贸服务功能的物流枢纽统筹规划和建设海关、检验检疫等口岸机构的综合服务大楼、查验场地、监控系统、报关大厅等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和通关检查设备等,创新口岸服务模式,提高口岸通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