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物流社会化的需求基础。物流业是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对于促进制造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作用。推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不仅是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物流业发展的基本途径。
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发[2009]8号、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了“积极扩大物流市场需求”和“大力推进物流服务的社会化和专业化”的主要任务,并把“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列为九项重点工程之一。推进“两业”联动,要靠企业市场化运作,也需要相关政策支持。现将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的相关问题及政策建议报告如下。
一、把“两业”联动作为推进制造业产业升级的重点工程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和物流业发展较快,但两者联动相对滞后。一方面,制造企业沿袭“大而全”、“小而全”运作模式,内部资源缺乏有效整合,物流外包多有顾虑;另一方面,物流企业总体上“小、散、差、弱”,一体化服务的能力还不强。由于物流的社会化需求不足和专业化服务能力不够,缺乏必要的物流服务市场体系与政策环境,“两业”联动进展缓慢,导致物流资源利用率偏低,运作成本相对较高。
我们建议:相关企业和政府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两业”联动的重要性,切实把“两业”联动作为启动物流需求、推进制造业升级的重点工程。要在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调动企业积极性的基础上,积极营造有利于“两业”联动发展的政策环境。可以考虑,首先在列入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钢铁、汽车、造船、石化、轻工、纺织、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九个产业中,积极推进“两业”联动。要通过政策手段,鼓励制造企业转变传统观念,改造业务流程,分离外包物流业务;要有具体措施,支持物流企业采用现代物流理念,提升服务水平,提高适应制造企业需要的一体化服务能力;要引导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信息沟通,标准对接,业务联动,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享“两业”联动发展的成果。
总体上来看,我国制造业物流社会化程度偏低、自营比例较大。大量的物流需求分散在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得不到集成整合,降低了资源使用效率。
我们建议:大中型制造企业特别是国有或国有控股的大型制造企业,物流需求量大,专业化程度高,应该作为物流服务社会化的重点。要鼓励制造企业突破“大而全”、“小而全”观念束缚,整合优化业务流程,分离、分立物流资产和业务,创新物流管理模式。要鼓励制造企业调整优化物流业务管理机构,制定原材料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或整体的物流整合、分离、外包方案及推进措施。要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制造企业根据自身需要,将能够整合外包的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物流企业。
近年来,我国物流企业取得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满足制造企业需要的专业服务能力还不强。在运输和仓储等传统服务领域,产品和服务同质化倾向严重,粗放式经营、低水平竞争愈演愈烈;而制造企业急需的增值服务、一体化服务,特别是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供应链全程服务等方面的能力严重不足。
我们建议:要鼓励现有运输、仓储、货代、联运、快递等有关企业,进行功能整合和业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转型;提倡条件成熟的制造企业内部物流机构,进行社会化重组改造,开展面向社会的物流服务;支持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联合、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资产重组,联合组建第三方物流企业;鼓励大型物流企业做强做大,中小物流企业做专做精,发展各类企业在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联合协作。要鼓励物流企业深入了解制造企业物流和供应链运作模式,提供定制化服务;要引导物流企业按照集成整合、便捷高效、服务增值、绿色环保的原则,不断提升一体化服务能力,实现从传统运输、仓储服务向现代物流服务提供商、供应链集成商的转变。
目前,制造业集聚的趋势发展很快,由此带来物流需求的大量集聚。如何按照社会化的思路,形成物流供给集聚、需求对接,整合提升制造业集聚区物流功能,是“两业”联动的重要课题。
我们建议:要积极引导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出口加工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制造业集聚区释放和集聚物流需求。要统筹规划制造业集聚区的物流服务体系,倡导集聚区内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信息平台共享共用,严格控制区内制造企业自营物流用地。鼓励区内制造企业与专业物流企业建立物流业务托管机制,凡能够集成整合、委托外包的物流资产和业务,都要实行社会化运作。生产服务型物流园区要面向周边制造企业,充分发挥园区布局集中、用地节约、功能集成、经营集约等优势,提高为制造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五、构建物流服务市场体系和公共信息平台
调研显示,许多地区缺乏必要的专业物流市场,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滞后,“信息孤岛”、信息不对称现象比较严重。一方面,许多物流企业在运输和仓储等普通物流服务领域低价竞争;另一方面,制造企业在专业服务领域又找不到合适的合作伙伴。“两业”联动急需相应的平台和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