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首  页
    |
  • 关于学会
    |
  • 网上入会
    |
  • 学术年会
    |
  • 学会论文
    |
  • 学会课题
    |
  • 学会报告
    |
  • 学会活动
    |
  • 产学研基地
    |
  • 特约研究员
    |
  • 资料中心
    |
学会介绍 学会章程 会员管理服务及收费办法 组织机构 学会领导 专家委员会 学会年度工作计划 学会文件 联系方式
入会须知 注册会员 理事申请表下载 会费标准及缴纳方式
关于年会 历届年会回顾 最新年会动态 最新学术年会征文 历届获奖名单 特约评委申报 关于分论坛 分论坛申请 历届分论坛
征文通知 征文提交 物流经济 物流管理 物流技术与工程 采购 供应链管理 英文文献
课题介绍 课题通知 课题计划 历年获奖课题 课题申报 课题结题 课题申报书下载 课题延期申请表下载 研究报告格式规范下载 结题报告模板下载
关于报告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 中国物流重点课题报告 中国物流学术前沿报告 中国物流园区发展报告 中国冷链物流发展报告 生产资料流通发展报告 中国采购发展报告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会 全国物流园区工作年会 物流企业财税与投融资工作会 产学研结合工作会 中国物流学术年会 日日顺创客训练营
管理办法 产学研基地动态 申请表下载 申请表提交 基地复核 产学研会议信息
管理办法 申请流程 聘任条件 申请表下载 特约研究员相关文件
学会工作动态 物流政策及评论 学术年会论文 学术年会资料 学会报告 会员通讯 领导讲话 学会文件 学会课题 其他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宁夏
  • 青海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料中心 > 物流政策及评论 > 地方性物流相关政策 > 湖北
荆州市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落实方案
来源: 时间:2012/11/28 15:43:48 作者: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国发〔2009〕8号)和《湖北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结合我市物流业发展现状,现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及目标

(一)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扩内需、促增长、调结构的总体部署,以提高物流产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能力为切入点,以优化资源配置、加强项目带动、创新服务方式、完善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环境为目标,努力构建布局合理、设施先进、业态完备、高效便捷、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求的现代物流体系,增强物流集聚和辐射功能,提高物流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依托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及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把荆州建设成为长江中游重要的现代物流枢纽城市。

(二)发展目标。

 1.物流总量快速增长。到2011年末,全社会物流总额达到2420亿元,年增长20%,物流业增加值达到110亿元,年增长19%。全市重点开发建设物流项目达到50个,项目总投资约101亿元,实现物流业务收入过400亿,利税60亿元。

 2.市场竞争力增强。物流总规模在全省排名达到第3位,物流装备和物流信息档次明显提高,4-5家物流企业跻身国内大型物流企业行列,并迅速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二、主要任务

(一)优化物流业发展的区域布局。以荆州区和沙市区为依托,构建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高效运转的荆州中心物流枢纽,增强荆州的凝聚力、带动力和辐射力。加快建设洪湖市、石首市、公安县、松滋市、监利县、江陵县等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构建以荆州为中心的城市群现代物流核心圈,以物流一体化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快速发展。

(二)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以长江港口为中心,以长江航道、铁路、高等级公路为骨干,以门到门公路运输为基础,以内河水运为辅助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盐卡港综合码头扩建工程建设,推进港口集疏运配套设施建设,形成松滋、公安、石首、监利、洪湖等长江港口为支撑的黄金水道物流通道。依托沪蓉高速铁路、荆岳铁路等铁路大通道形成铁路物流通道。依托沪蓉高速、荆襄高速、随岳高速及318、207国道等公路物流枢纽,形成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陆路物流通道。

(三)积极培育物流市场主体。大力扶持民营物流企业,加快培育和打造出一批有影响、有规模、有实力的现代化物流企业,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推进市内物流和市外物流的资源整合。形成总量适当、结构与比例合理、服务高效、品牌优秀、经营规范的现代物流市场组织体系,为荆州物流业做大、做强、做优提供有力的支持。

(四)推动重点领域物流发展。一是重点发展以粮棉油、水产品及食品等农业产业为核心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二是重点发展以医药化工、机电、汽车及零配件、纺织服装、建材家居等优势产业的物流;三是适应城市发展和消费升级的要求,积极发展以电子商务为导向的城市配送物流;四是完善农资和农村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络,建立农村物流体系。

(五)加快保税物流的发展。要积极争取申报保税物流中心(B型),进一步加快建立适应加工制造业多元化发展需求的新型保税物流服务模式,对保税物流的建设要有统一、合理、科学的规划,推动与港口、物流园区的联动,提升我市物流业的档次。

(六)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建立运输、仓储、报关、货代和第三方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促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加快建设全市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依托全市电子政务平台,全面整合市内物流信息资源,建设服务于物流用户、物流企业、政府相关部门的全市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加强有关管理部门的信息沟通和协调,建立部门间的物流信息采集、处理和服务的共享机制。

三、重点发展工程

(一)积极发展多式联运,加快转运设施建设。着力打造多式联运推进工程,降低物流社会成本。凭借我市优越的地理条件,依托现有的港口、铁路(在建)和公路货站(场)等交通运输设施,大力推进多式联运,大力发展一站式货运代理,着力解决港口、铁路及公路等交通衔接不紧密,以及由此带来的迂回运输和重复装卸等问题,实行多种运输方式“无缝”对接。积极发展集装箱专用车、厢式货车以及重点物资散装运输等运输方式,提高运输效力,降低物流成本;加快铁路专用线规划建设及沪蓉高速铁路货运站建设,配套完善基础设施,扩大铁路专线运输能力;大力发展钢材、建材、煤炭等大宗物资铁、公、水联运,建设区域性物流集散中心和期货交割中心,增强生产资料的物流集散与中转功能。

(二)大力发展物流配送。积极支持荆州浩然、洪湖三友、两湖绿谷等物流企业发展物流配送工程,完善城市消费品供应的城市配送物流体系。鼓励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和连锁经营,提高城市配送的现代化水平。鼓励专业运输企业开展城市配送,提高城市配送的专业化水平。切实解决城市快递、配送车辆进城通行、停靠和装卸作业等问题,完善城市物流配送网络。

(三)支持发展大宗商品和农村物流业。加快发展农产品现代物流,推广散粮运输和棉花大包运输。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加强城乡统筹,结合“万村千乡”工程,推进农村物流工程。进一步加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完善鲜活农产品储藏、加工、运输和配送等物流设施,提高鲜活农产品冷藏运输比例。支持两湖绿谷发展农资和农村消费品物流配送,支持公安县金荆丰肥业有限公司发展农资连锁配送。

(四)大力支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加强对制造业物流分离外包的指导和促进,围绕工业产业集群发展物流业,支持沙隆达、楚源、恒隆等制造企业改造现有业务流程,促进物流业务分离外包,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快传统运输、仓储、货代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培育一批适应现代制造业物流需求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提升物流业为制造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制定鼓励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相关政策,组织鑫捷物流园、楚源化工产品物流园等一批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示范工程和重点项目,促进现代制造业与物流业有机融合、联动发展。

(五)加快重点物流园区建设。重点建设十二大现代物流园区项目:荆州市城区重点建设两湖平原农产品交易物流中心、小北门农资批发大市场、浩然楚都物流园;荆州开发区重点建设荆州金欣粮食现代物流中心、华中南综合物流园区、长江物流园;江陵县重点建设飞达物流园;松滋市重点建设农产品物流园;公安县重点建设水产品交易中心;石首市重点建设楚源化工产品物流园;监利县重点建设福娃集团粮食现代物流中心;洪湖市重点建设闽洪水产品原产地批发交易市场。

(六)着力推广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着力打造物流技术进步工程,改善物流企业装备和效能。大力发展物流资源交易电子商务服务,推进物流服务贸易结算平台建设。引导企业推广应用国家标准化托盘,在重点领域鼓励开展托盘的租赁回收业务。鼓励企业采用集装单元、射频识别、货物跟踪、自动分拣、立体仓库、配送中心信息系统、冷链等物流新技术,提高物流运作管理水平。实施物流标准化服务示范工程,选择大型物流企业、物流园区开展物流标准化试点工作并逐步推广。

(七)配套完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着力打造物流信息共享工程,建设开放的物流信息平台。加快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共信息平台体系,拓展物流业务供求信息发布、信息查询和信息对接等服务功能,完善物流状态查询、物流过程跟踪、物流要素信息记录、物流客户关系管理及公共信息服务于一体的物流公共信息支撑体系。依托信息港,集成整合各区域、行业、企业物流信息中心和政府相关管理部门信息资源,形成统一高效、资源共享的物流信息网络。

四、政策措施

(一)加大物流业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力度。建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市发改委、市商务局以及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荆州市物流业调整和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及时了解工作方案的落实情况,研究协调物流业调整振兴过程中的重大政策和重大项目。市发改委等相关部门要研究提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监测分析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状况,协调解决发展中的有关问题,逐步消除体制和政策障碍。按照《湖北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结合荆州市城市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产业布局特点,进一步修改完善荆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积极引导、推动重点领域和区域物流业的发展。

(二)落实扶持物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1.土地政策。对符合重点发展方向的物流项目用地,优先安排用地计划指标,并比照工业用地价格保证物流用地。

 2.财税政策。物流企业经营货运业务的收入按“交通运输业”征税,代理货运相关业务收入按“代理业”征税。

 3.交通管理。进一步完善物流车辆进入市区停靠、装卸、配送方案,继续建设好“农产品绿色通道”,适当放宽物流园周边通行路段和时间的限制。

 4.价格政策。降低物流企业运营负担,比照工业用水、用电、用气价格,制定促进物流业发展的优惠价格。

(三)支持重点物流项目筹措资金。在以企业自主投资的前提下,按照省发改委制定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的要求,梳理一批重点物流项目,积极争取政策性资金支持。运用本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重点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等,加大对重点物流项目的支持力度。鼓励物流企业通过股票上市、发行企业债券等多种方式筹集建设资金。积极引导商业银行通过银行信贷、融资租赁等方式,对物流重点项目予以支持,切实促进我市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四)推进我市物流业对外开放与合作。加强本市企业与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的合资、合作和交流,鼓励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来荆州设立物流总部和分支机构。重点扶持一批在国内市场上已经形成一定影响力的物流品牌企业,积极推动其物流产品和服务进入荆州市场。建立连通市内外、竞争有序的现代化物流市场体系,为物流业的繁荣和发展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

(五)加强物流人才培养和引进。充分发挥荆州市现有院校教育资源,组织实施物流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工作,为加快物流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有重点地引进物流职业经理等管理人才,组织物流从业人员岗位培训。加强校企合作,在物流基地和龙头企业建立实训基地,培养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推行物流岗位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六)加强应急物流研究,建立完善应急物流体系。建立应急物流指挥体系,统一协调组织各方物流力量;搞好预警预报系统建设,做到遇到突发事件能够早报早知,争得先机;制定应急物流保障方案,加强应急物流设施设备建设,优化作业程序,建立相应的信息系统,提高应急反应能力。选择和培育一批具有应急能力的物流企业,提高应急物流保障水平。

 


关于我们 | 媒体互动 | 站点留言 | 友情链接 | 在线投稿 | 网站地图

地 址: 北京市丰台区丽泽路16号院2号楼铭丰大厦1601(100073) 电 话:010-83775681 E-mail:CSL56@vip.163.com
Copyright 2000-2019 in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网络事业部
中国物流与采购网:京ICP备05024070号 中国物流联盟网:京ICP备050370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