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首  页
    |
  • 关于学会
    |
  • 网上入会
    |
  • 学术年会
    |
  • 学会论文
    |
  • 学会课题
    |
  • 学会报告
    |
  • 学会活动
    |
  • 产学研基地
    |
  • 特约研究员
    |
  • 资料中心
    |
学会介绍 学会章程 会员管理服务及收费办法 组织机构 学会领导 专家委员会 学会年度工作计划 学会文件 联系方式
入会须知 注册会员 理事申请表下载 会费标准及缴纳方式
关于年会 历届年会回顾 最新年会动态 最新学术年会征文 历届获奖名单 特约评委申报 关于分论坛 分论坛申请 历届分论坛
征文通知 征文提交 物流经济 物流管理 物流技术与工程 采购 供应链管理 英文文献
课题介绍 课题通知 课题计划 历年获奖课题 课题申报 课题结题 课题申报书下载 课题延期申请表下载 研究报告格式规范下载 结题报告模板下载
关于报告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 中国物流重点课题报告 中国物流学术前沿报告 中国物流园区发展报告 中国冷链物流发展报告 生产资料流通发展报告 中国采购发展报告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会 全国物流园区工作年会 物流企业财税与投融资工作会 产学研结合工作会 中国物流学术年会 日日顺创客训练营
管理办法 产学研基地动态 申请表下载 申请表提交 基地复核 产学研会议信息
管理办法 申请流程 聘任条件 申请表下载 特约研究员相关文件
学会工作动态 物流政策及评论 学术年会论文 学术年会资料 学会报告 会员通讯 领导讲话 学会文件 学会课题 其他
  • 十一五期间物流相关规划
  • 十二五期间物流相关规划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料中心 > 物流政策及评论 > 物流相关规划 > 十二五期间物流相关规划
宁波市“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
来源: 时间:2012/11/28 16:31:58 作者:
  

前  言

  物流业作为融合运输、仓储、货运代理和信息等行业的新兴复合性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十一五”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物流业发展,坚持把现代物流业作为实施我省“港航强省战略”、加快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再创开放型经济新优势的突破口,加快推进率先发展,我市物流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9年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赋予了宁波建设长三角区域物流中心城市和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的历史使命。

  “十二五”时期将是我省实施“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和我市推进“六个加快”重大决策的关键时期,为贯彻落实《宁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力推进长三角区域物流中心和全国物流节点城市建设,更好地发挥现代物流业在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中的支撑引领和推动提升作用,特编制本规划。本规划作为全市“十二五”规划体系中的重要专项规划,是指导今后五年我市物流业发展的重要依据。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时期,我市物流业总体规模持续扩大,发展质量明显提高,已成为宁波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1.物流业持续快速发展,产业地位得到确立和巩固。2010年全市物流总额达到1.5万亿元,年均增长15.4%;物流业增加值达到506.9亿元,年均增长17.4%;物流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9.9%,占服务业比重24.6%,进一步确立和巩固了我市物流业的产业地位。物流运作效率明显提高,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下降到17.83%,比2006年相比,相当于年新增社会经济效益75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物流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初步形成以港口物流为龙头,制造业物流、城乡配送物流、航空物流、专业物流等为配套的发展格局。2010年宁波港域货物吞吐量达到4.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300万TEU,集装箱吞吐量排名跃居中国大陆港口第三位,全球第六位。

  2.物流通道网络不断完善,物流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公路网不断完善,“一环六射”高速公路主骨架基本形成、“八横五纵三沿海”干线公路及综合枢纽场站加快建设。铁路进入加速成网阶段,甬台温铁路建成通车,萧甬铁路支线直达镇海、北仑港区,并与浙赣、沪杭、杭宣等干线铁路网相接,为海铁联运等多式联运发展创造条件。港口吞吐能力增强,“十一五”时期新增万吨级以上码头泊位31个,新增货物吞吐能力约1.4亿吨,其中新增集装箱泊位12个,新增集装箱吞吐能力约720万TEU。空港发展形成突破之势,机场等级达到4E级,共开通航线51条,年货邮行吞吐量达到8.1万吨。物流装备水平大幅度提高,全市货运车辆7.8万辆,59万吨位;集装箱车辆9975辆,29万吨位;“大、特、新”船舶加快发展,沿海船舶营运运力总规模达458万载重吨,位居全省第一,万吨轮比重超过70%。

  3.物流基地建设初见规模,物流业载体支撑得到强化。梅山保税港区瞄准国际“自由港”定位,加快建设和运营,一期工程封关运作,2个1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投入运营,累计完成投资超过50亿元;招商引资进展顺利,累计引进物流、贸易、金融等企业800家。镇海大宗货物海铁联运物流枢纽港以液体化工、煤炭、钢材、再生金属等交易市场为依托,以存储、配载和运输方式转换为手段,正加快建设华东及中西部大宗货物资源配置中心和集散中心。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现代国际物流园已引进中外运、前程物流等一批知名物流企业落户,正在建设依托港口的高端国际物流中心。空港物流园已建成10万平米的标准仓库和1万平米的商务楼,栎社保税物流中心(B型)封关运作,仓库出租率已接近95%。邬隘集装箱海铁联运中心站工可已获批复,争取2011年开工建设。宁海物流中心完成一期建设,配送中心和果蔬市场已投入运营,金属材料市场、五金机电市场2011年即将完工。

  4.物流企业蓬勃发展,物流运作能力显著提高。截止2010年底,全市实际从事物流相关业务的企业超过5000家,注册资本600万元以上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超过100家。已有国家A级及以上的物流企业70多家,其中4A物流企业6家,3A物流企业40家。世界排名前20位的船公司和FedEx、UPS、TNT、DHL等国际知名物流企业落户宁波,形成了一批物流企业总部和跨国公司的职能型分支机构。本土物流企业实力得到进一步壮大,涌现出十多家营业额达数亿元甚至几十亿元的本土物流企业。物流企业一体化运作能力显著提高,开展运输、仓储、配送、加工、代理等两项以上业务的综合型物流企业较“十一五”初增长了3倍,75%的企业涉及运输业务,并逐步向仓储、配送、代理等业务延伸,初步形成了一批门类齐全、运作高效、竞争充分的市场主体。

  5.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智慧物流建设条件日趋成熟。宁波第四方物流市场于2009年初正式投入运营,建立交易、金融、政务服务“三合一”的物流平台,构建了银行与平台运营商的“双主体”运作模式,2010年已经吸引6850家企业加盟运作,年信息发布总量达72万条,网上交易额达到10亿元,结算额达2.5亿元,大大激发了物流市场主体活力。先进物流技术、设备在物流企业和业务流程不断普及推广,条形码技术在各种物流业务中得到普遍应用,新增集装箱车辆GPS安装率达100%,RFID技术在宁波港集装箱码头、集卡运输和后方物流中心得到良好应用,集装箱车辆在码头闸口的通过时间由2分钟下降到30秒以下。

关于我们 | 媒体互动 | 站点留言 | 友情链接 | 在线投稿 | 网站地图

地 址: 北京市丰台区丽泽路16号院2号楼铭丰大厦1601(100073) 电 话:010-83775681 E-mail:CSL56@vip.163.com
Copyright 2000-2019 in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网络事业部
中国物流与采购网:京ICP备05024070号 中国物流联盟网:京ICP备050370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