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首  页
    |
  • 关于学会
    |
  • 网上入会
    |
  • 学术年会
    |
  • 学会论文
    |
  • 学会课题
    |
  • 学会报告
    |
  • 学会活动
    |
  • 产学研基地
    |
  • 特约研究员
    |
  • 资料中心
    |
学会介绍 学会章程 会员管理服务及收费办法 组织机构 学会领导 专家委员会 学会年度工作计划 学会文件 联系方式
入会须知 注册会员 理事申请表下载 会费标准及缴纳方式
关于年会 历届年会回顾 最新年会动态 最新学术年会征文 历届获奖名单 特约评委申报 关于分论坛 分论坛申请 历届分论坛
征文通知 征文提交 物流经济 物流管理 物流技术与工程 采购 供应链管理 英文文献
课题介绍 课题通知 课题计划 历年获奖课题 课题申报 课题结题 课题申报书下载 课题延期申请表下载 研究报告格式规范下载 结题报告模板下载
关于报告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 中国物流重点课题报告 中国物流学术前沿报告 中国物流园区发展报告 中国冷链物流发展报告 生产资料流通发展报告 中国采购发展报告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会 全国物流园区工作年会 物流企业财税与投融资工作会 产学研结合工作会 中国物流学术年会 日日顺创客训练营
管理办法 产学研基地动态 申请表下载 申请表提交 基地复核 产学研会议信息
管理办法 申请流程 聘任条件 申请表下载 特约研究员相关文件
学会工作动态 物流政策及评论 学术年会论文 学术年会资料 学会报告 会员通讯 领导讲话 学会文件 学会课题 其他
  • 十一五期间物流相关规划
  • 十二五期间物流相关规划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料中心 > 物流政策及评论 > 物流相关规划 > 十一五期间物流相关规划
潍坊市现代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2009——2011)
来源: 时间:2012/11/28 18:14:45 作者:
  

一、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全市围绕打造山东半岛物流中心,加强组织领导,超前规划布局,强化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多措施并举,使现代物流业呈现出了多行业、多层次、多形式齐头并进,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市重点进行铁路、公路、港口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综合运输体系。济青、青莱、潍莱、东青、荣乌等高速公路以及多条国、省道纵横交错,胶济、胶新、大莱龙等铁路连接成网,潍坊(森达美)港年吞吐量超过1000万吨。潍坊机场已开通北京、上海等航线,是全国四个航空货邮中心之一。2008年全市实现物流总额7200亿元,比上年增长20%;实现物流业增加值(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及批发零售业)286.22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37.9%。

  二是物流园区和骨干企业不断发展壮大。鲁东物流中心、金宝汽车城、恒易·星河国际轻纺城和潍坊百货集团、海王银河医药公司、潍柴集约配送公司、海化物流公司、交运公司、联运公司等一批重点物流园区和物流企业快速成长。截止2008年底,全市注册登记的物流企业发展到2000多家,其中年物流额超过50亿元的达到16家,超过100亿元的5家;鲁东物流中心进区项目已达58个,已累计完成投资37亿元,完成建筑面积220多万平方米。

  三是物流资源整合步伐不断加快。以物流发展战略规划为指导,对市区的钢材物流、纺织物流、建材机电产品物流、汽车物流、蔬菜果品物流、化工产品物流等资源进行集中配置。天坛五金建材市场、潍坊钢联金属材料有限公司等大型市场和骨干物流企业相继进入鲁东物流中心,为整合物流资源、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起了示范作用。

  四是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得到推广和应用。物流信息管理系统、GPS卫星定位系统、货物识别与分拣系统、网上交易系统等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得到了推广与应用。开通了山东田润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豪德物流信息平台等公共物流信息系统,综合物流信息已经服务潍坊、辐射全国部分地区,提升了物流业发展的档次和水平。

  我市物流业虽然保持了较快发展,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专业化物流水平较低,传统企业物流比较普遍,第三方物流发展较慢,系列化、链式服务水平低。二是受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制约,物流资源整合难度较大,布局分散化趋势明显,难以发挥规模效用,物流运行效率较低。三是发展环境不够宽松,一些制约物流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还不够完善配套。四是物流技术、人才培养和物流标准还不能满足发展需要,物流服务的组织化、集约化程度不高。五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国内市场疲软,物流需求大幅下降,部分传统运输、仓储物流企业运营困难。六是资金短缺,投资不足,发展后劲不足,等等。

  二、面临的形势

  当前,我国正处于物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既有着很多挑战,也面临着很多机遇。一方面,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国内市场疲软,物流需求大幅下降,物流企业经营困难,效益下降,个别传统运输、仓储物流企业陷入困境,为物流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另一方面,物流业的发展也存在巨大的机遇。一是在当前的市场形势下,部分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的企业将退出市场,给较大物流企业腾出了市场发展空间,有利于加快资源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抗风险能力。二是我市是农业大市、资源大市,地处半岛咽喉,随着小康社会的发展,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物流量必将显著增加,对于物流服务能力和物流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三是国家和省把物流业列入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施产业调整振兴的重要内容,相继出台了调整振兴规划。规划的实施必将给企业发展带来政策性的机遇,对改善发展环境、完善服务体系、提升物流业发展水平起到积极推进作用。

  实施物流业的调整和振兴、实现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的转变,不仅是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也是物流业自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要,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需求。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实施国家和省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统筹规划,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为核心,推进物流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整合物流资源,培育和引进一批现代物流企业,实现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集约化发展,构建信息通达、货物畅通、快捷准时、结构合理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把潍坊建设成为鲁东地区重要的物流枢纽,为把潍坊建设成为富裕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强市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基本原则

  1、立足应对危机,着眼长远发展。既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解决当前物流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保重点项目,保重点骨干企业,促进企业平衡发展;又要从产业长远发展出发,解决制约物流产业振兴的发展瓶颈,促进产业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

  2、市场配置资源,营造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注重投资的经济效益。着重研究制订投资、税收、融资、通关、城市车辆通行等政策措施,努力创造有利发展的市场环境,调动企业发展积极性。

  3、加强规划指导,注重协调联动。统筹潍坊与周边区域、城市与农村物流协调发展,做好市与县市之间、行业之间和部门之间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的协调和衔接,走市场化、专业化、特色化的发展道路。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科学引导,防止盲目攀比和重复建设。

  4、打破分割封锁,整合现有资源。坚持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合理竞争,有序发展,打破部门间和地区间的分割和封锁,促进物流服务的社会化和资源利用的市场化,合理布局重大项目,提高物流设施的利用率。

  5、建立技术标准,推进一体化运作。按照现代物流理念,加快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综合集成仓储、运输、货代、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多种功能,推进物流一体化运作,提高物流效率。

  6、推进现代商贸物流配送,建立节能环保型物流服务体系。引导城乡连锁经营企业采用物流网络系统和信息化技术,扩大物流技术标准化,提高商贸物流城乡覆盖率和服务水平。采用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和装备,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实现节能降耗。建立节能环保型物流服务体系,支持企业加快发展产品与包装物回收物流和废弃物物流,促进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三)三年发展目标

  加快建设物流信息网络系统,努力形成连通市内外和周边城市的物流快速通道,培育大型流通企业集团,发展不同类型的物流园区,形成半岛地区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到2011年,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大型物流企业集团;初步建立起布局合理、技术先进、管理规范、节能环保、安全有序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物流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第三方物流的比重有所增加,物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物流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0%以上;物流整体运行效率显著提高,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比目前的水平有所下降;建立综合交通与现代物流业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形成联运联通、便捷高效、节能环保的大交通与物流运行体系。全市物流总额年均增长20%;培育8户年物流总额过100亿元的物流企业(附后);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下降到17%以内;现代物流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超过10%。

  四、主要工作任务

  1、推进区域化发展

  依据经济规模、产业构成、区位特点和经济关联度等因素,全市重点发展以下物流集聚区,即以鲁东物流中心为依托的五金建材、钢材、小商品、农产品等物流集聚区;以金宝汽车城为依托的机动车、二手车及配件等物流集聚区;以潍坊机场为依托的航空货物物流集聚区;以潍坊港、临港物流园为依托的海洋化工、港口货物物流集聚区;以潍坊出口加工区为依托的保税物流集聚区;以寿光蔬菜批发市场、蔬菜电子交易市场为依托的农副产品物流集聚区;以临朐铝型材批发市场为依托的铝型材物流集聚区;以诸城水产品批发市场为依托的水产品、农产品物流集聚区;以高密晟绮产业园为依托的纺织产品国际物流集聚区等。

  2、搞好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建设

  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搞好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的建设。鲁东物流中心到2010年完成杏乐路以东的开发建设,形成10平方公里的物流园区,到2020年发展成为全省规模较大、设施一流、有重要影响的物流中心。临港物流到2015年建成以潍坊港和临港物流中心为依托的占地5平方公里、集化工产品和集疏港口货物于一体的物流基地。加强农产品物流冷链系统建设,重点抓好寿光现代农产品物流中心建设,打造成中国北方的蔬菜港,带动全市农业实现更大的发展。

  3、整合优化物流资源

  按照统一规划、相对集中、业态分明、功能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整合优化物流资源,壮大物流规模,发挥规模优势。以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物流集聚区为载体,将现有物流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合理布局,有序发展。今后,在规划区域外,不支持不审批建设大型物流基地或物流中心。

  4、培植骨干物流企业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按照“三个一批”的要求,培强做大现有物流企业。引进一批,即积极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的物流企业,鼓励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在我市设立分公司、区域分拨中心、配送中心等,带动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分离一批,即进一步鼓励工商企业将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业务分离出来,组建专业物流公司,或者将这些业务交给专门的物流企业承担。培育壮大一批,即支持物流企业通过兼并、联合、收购等形式进行资产重组,不断壮大经营规模,形成一批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5、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设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信息共享,社会化服务”的要求,以《“数字潍坊”规划》为指导,建设公共物流电子政务系统和电子商务系统,加快企业物流信息技术的运用。重点建设开放的公共物流信息查询系统、道路交通信息通信系统(VICS)、运输管理系统(TMS)、配送管理系统(DMS)、电子报关系统、网上跟踪查询系统等,推动大型物流企业运用先进的全球定位(GNSS)、地理信息(GIS),条形码、智能标签、无线射频识别(RFID)以及电子数据交换(EDI)等技术等,实现货物运输信息的快速传递、加工与管理,逐步实现物

需要[2]积分

阅读全文

关于我们 | 媒体互动 | 站点留言 | 友情链接 | 在线投稿 | 网站地图

地 址: 北京市丰台区丽泽路16号院2号楼铭丰大厦1601(100073) 电 话:010-83775681 E-mail:CSL56@vip.163.com
Copyright 2000-2019 in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网络事业部
中国物流与采购网:京ICP备05024070号 中国物流联盟网:京ICP备050370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