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首  页
    |
  • 关于学会
    |
  • 网上入会
    |
  • 学术年会
    |
  • 学会论文
    |
  • 学会课题
    |
  • 学会报告
    |
  • 学会活动
    |
  • 产学研基地
    |
  • 特约研究员
    |
  • 资料中心
    |
学会介绍 学会章程 会员管理服务及收费办法 组织机构 学会领导 专家委员会 学会年度工作计划 学会文件 联系方式
入会须知 注册会员 理事申请表下载 会费标准及缴纳方式
关于年会 历届年会回顾 最新年会动态 最新学术年会征文 历届获奖名单 特约评委申报 关于分论坛 分论坛申请 历届分论坛
征文通知 征文提交 物流经济 物流管理 物流技术与工程 采购 供应链管理 英文文献
课题介绍 课题通知 课题计划 历年获奖课题 课题申报 课题结题 课题申报书下载 课题延期申请表下载 研究报告格式规范下载 结题报告模板下载
关于报告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 中国物流重点课题报告 中国物流学术前沿报告 中国物流园区发展报告 中国冷链物流发展报告 生产资料流通发展报告 中国采购发展报告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会 全国物流园区工作年会 物流企业财税与投融资工作会 产学研结合工作会 中国物流学术年会 日日顺创客训练营
管理办法 产学研基地动态 申请表下载 申请表提交 基地复核 产学研会议信息
管理办法 申请流程 聘任条件 申请表下载 特约研究员相关文件
学会工作动态 物流政策及评论 学术年会论文 学术年会资料 学会报告 会员通讯 领导讲话 学会文件 学会课题 其他
  • 2008年之前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料中心 > 物流政策及评论 > 物流政策解读与评论 > 2009年
陕西确立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方案 确定实施8大重点工程和80个重点项目
来源:中国西部招商引资网 时间:2012/11/28 18:20:00 作者:
  

  全省贯彻落实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方案工作座谈会上获悉,陕西将按照省政府近日出台的陕西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方案的总体思路,大力实施发展大物流、大交通的战略,通过构建“物流网络和设施、物流公共信息、物流研发”三大平台,把陕西早日建成全国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重要物流集散地。

  陕西贯彻落实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方案,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物流业调整和振兴的八大重点工程和80个重点项目。这些项目将重点推进全省多式联运、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城市配送、大宗商品以及重要行业物流发展。

  陕北地区重点抓好能源化工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以及煤炭、油气以及农特产品物流项目;关中地区重点抓好装备制造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以及粮食、农产品冷链以及城市配送方面的项目;陕南地区要重点抓好循环经济产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工程、绿色产品物流项目。

  实施方案确定要加大西安、宝鸡、咸阳、榆林和汉中五大物流园区的建设力度。同时,要加快推进农村物流体系建设,继续推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双千工程”、“新网工程”,建设覆盖全省的新农村流通服务网络。重点抓好城乡日用消费品连锁配送网络、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农资配送网络项目建设。

  规划实施方案还提出陕西将着重建设“四大物流体系”、“七大物流通道”、“六个物流节点城市”。

  四大物流体系包括以西安为中心,辐射带动咸阳、渭南、商洛、铜川的关中物流核心区域;以宝鸡为中心,辐射带动杨凌、天水的西部物流区域;以汉中为中心,辐射带动安康及南部周边省份的陕南物流区域;以榆林为中心,辐射带动延安及周边省份的陕北物流区域。

  七大物流通道为,以陇海铁路、连霍线宝鸡-西安-潼关高速公路为主的陆桥物流通道;以包西铁路、西安-安康-重庆铁路、包茂线榆林-西安-安康高速公路为主的南北物流通道;以西安-平凉铁路、西安-合肥铁路和沪陕、福银线长武-西安-商南高速公路为主的西北华南物流通道;以侯西铁路、京昆线韩城-西安-汉中高速公路为主的西南物流通道;以宝中铁路、宝成铁路、平凉-宝鸡-汉中高速公路为主的宝成物流通道;以阳安铁路、白河-安康-汉中高速公路为主的汉江物流通道;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为主,4个支线机场为辅,辐射周遍省区和国际主要城市的航空物流通道。

  重点发展六个物流节点城市,西安为国家级物流节点城市;宝鸡、咸阳、渭南、榆林、汉中为省级物流节点城市。


关于我们 | 媒体互动 | 站点留言 | 友情链接 | 在线投稿 | 网站地图

地 址: 北京市丰台区丽泽路16号院2号楼铭丰大厦1601(100073) 电 话:010-83775681 E-mail:CSL56@vip.163.com
Copyright 2000-2019 in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网络事业部
中国物流与采购网:京ICP备05024070号 中国物流联盟网:京ICP备050370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