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首  页
    |
  • 关于学会
    |
  • 网上入会
    |
  • 学术年会
    |
  • 学会论文
    |
  • 学会课题
    |
  • 学会报告
    |
  • 学会活动
    |
  • 产学研基地
    |
  • 特约研究员
    |
  • 资料中心
    |
学会介绍 学会章程 会员管理服务及收费办法 组织机构 学会领导 专家委员会 学会年度工作计划 学会文件 联系方式
入会须知 注册会员 理事申请表下载 会费标准及缴纳方式
关于年会 历届年会回顾 最新年会动态 最新学术年会征文 历届获奖名单 特约评委申报 关于分论坛 分论坛申请 历届分论坛
征文通知 征文提交 物流经济 物流管理 物流技术与工程 采购 供应链管理 英文文献
课题介绍 课题通知 课题计划 历年获奖课题 课题申报 课题结题 课题申报书下载 课题延期申请表下载 研究报告格式规范下载 结题报告模板下载
关于报告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 中国物流重点课题报告 中国物流学术前沿报告 中国物流园区发展报告 中国冷链物流发展报告 生产资料流通发展报告 中国采购发展报告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会 全国物流园区工作年会 物流企业财税与投融资工作会 产学研结合工作会 中国物流学术年会 日日顺创客训练营
管理办法 产学研基地动态 申请表下载 申请表提交 基地复核 产学研会议信息
管理办法 申请流程 聘任条件 申请表下载 特约研究员相关文件
学会工作动态 物流政策及评论 学术年会论文 学术年会资料 学会报告 会员通讯 领导讲话 学会文件 学会课题 其他
  • 2025年学会文件
  • 2024年学会文件
  • 2023年学会文件
  • 2022年学会文件
  • 2021年学会文件
  • 2020年学会文件
  • 2019年学会文件
  • 2018年学会文件
  • 2017年学会文件
  • 2016年学会文件
  • 2015年学会文件
  • 2014年学会文件
  • 2013年学会文件
  • 2012年学会文件
  • 2011年学会文件
  • 2010年学会文件
  • 2009年学会文件
  • 2008年学会文件
  • 2007年学会文件
  • 2006年学会文件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料中心 > 学会文件 > 2006年学会文件
物学字(2006)17号:关于印发《第五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纪要》的通知
来源: 时间:2012/12/31 23:36:25 作者:
  

各会员(单位):

第五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于2006年11月11~12日在湖北武汉大学召开。年会回顾总结了一年来我国物流学术研究的新进展、新趋势,表彰了一批获奖论文作者、课题负责人和组织单位,讨论了下一年物流学术研究及学术年会的基本思路。现将年会纪要印发。  

二00六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第五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纪要

第五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于2006年11月11~12日在湖北武汉大学召开。学会领导陆江、丁俊发、何黎明、戴定一、周林燕、崔忠付、任豪祥和部分兼职副会长以及参加中国物流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的400余位代表出席。年会回顾总结了一年来我国物流学术研究的新进展、新趋势,表彰了一批获奖论文作者、课题负责人和组织单位,讨论了明年物流学术研究及学术年会的基本思路。现将有关情况纪要如下:

一、年会概况

本次年会共收到组织推荐、媒体选送和作者自荐来稿512篇。这些文章,分别来自全国26个省市区、240多个单位的820多位作者,总字数接近500万字。经过专家评审,共有130篇获奖,其中,一等奖9篇、二等奖23篇、三等奖31篇、优秀奖67篇。2006年首次设立的“中国物流学会研究课题”,共有58个列入本年计划。截至2006年9月26日,有43个课题顺利完成。经过评审,18个课题入选“2006年中国物流学会优秀课题”。学会常务副会长戴定一通报了本届年会论文、课题评审情况,宣布了获奖论文、优秀课题及组织奖名单。年会向获奖作者和单位颁发了奖杯和证书。年会继去年成功推出《中国物流学术前沿报告》,再次编辑出版最新版《报告》,收录了第五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获奖论文60余篇。

年会邀请5位获得一等奖的论文作者代表做了研究成果主要观点汇报。他们是: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刘伟华《服务供应链:供应链研究的新趋势》、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曾敏刚《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的物资分配策略研究》、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凌湖吉《第三方汽车零配件供应物流的应用实例与发展模式研究》、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刘南《现代物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陈茂竹《基于计算机模拟的协同式管理库存(CPFR)价值分析》。

联邦快递中国区副总裁、大田—联邦快递有限公司总经理钟国仪作了《航空快递业——世界经济发展的催化剂》的专题演讲。学会副秘书长、综合开发研究院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王国文研究员介绍了“2006美国供应链管理协会年会”的有关情况。本次年会设立了物流经济、物流管理、物流技术与工程、物流实务等4个分论坛,代表们分组讨论了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年会期间,还召开了“全国物流研究机构协作网暨首批特约研究员”座谈会,共同探讨了“协作网”和“特约研究员”下一阶段的工作。

本次年会与会员代表大会连续召开,来自物流教学、研究和新闻出版机构,部分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的代表聚集一堂,互相结识、交流,展示研究成果,深入探讨问题,寻求产学研结合的途径,扩大了会议的影响力。

二、本次年会出现的主要学术观点

本次年会通过论文评选、大会演讲和分论坛交流,集中展示了一年来我国物流研究的最新成果。年会受关注的热点问题有:

(一)关于服务供应链

随着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服务供应链作为服务运作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开始得到重视。产品服务化的兴起,服务外包的不断增长,供应链管理研究已经开始从产品供应链走向服务供应链,服务供应链正逐步成为供应链研究的新趋势。服务供应链与产品供应链都属于供应链管理的大范畴,服务供应链具有与产品供应链相同的部分特征,产品供应链的相关理论可以借鉴到服务供应链中。但是,服务供应链与产品供应链也有区别。两者的区别主要来源于服务产品与制造产品的本质区别上,它们在渠道结构、上下游供需内容、运营模式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区别。随着研究的深入,服务供应链将在内涵研究、基础理论研究和行业应用研究方面不断发展。今后,随着服务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凸现,服务供应链的研究将获得更多的关注。

(二)关于自然灾害应急物流

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尽管对自然灾害的预报已经发展到相当水平,但是自然灾害依然能够造成重大打击。研究应急物流就是为了尽可能发挥物资的救援作用,以最短的时间尽可能低的成本获得所需要的应急物资,以适当地运输工具,把应急物资在适当的时间运送到适当的需求地。建立以灾害损失最小为目标的应急物流网络,能有效快速的分配与调度物资,并避免资源浪费或堆置无用。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物资分配策略是应急物流系统快速响应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优先级划分和最优分配的思想对于其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通过灾区需求聚类分析,进而进行灾区群组优先级排序,帮助将救灾物资优先分配给需求最急迫的地区。而救灾物资优先级的划分使得在灾情发生后第一时间内将最重要,优先级最高的救灾物资分配给需求点。对于受灾范围广,救灾物资需求点多的情况下,该研究方法更能体现其优越性。

(三)关于第三方汽车零配件供应物流

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迅速扩张和汽车需求的不断增长,第三方汽车物流的发展势在必行。汽车零配件物流,作为汽车物流行业中最复杂、最重要的环节,其研究意义不论从理论上抑或是实践中均显得尤为重要。第三方汽车零配件供应物流过程中的重点包括:(1)及时完善协同能力;(2)引入信息系统以保证货物实时跟踪;(3)标准化流程;(4)建立供应链公共信息平台;(5)TPL企业、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有必要实行战略性合作。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根据核心客户的不同以及自身实力的高低,在进行汽车零配件供应物流时,可以采用不同的模式。

(四)关于现代物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关于现代物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理论界普遍认为现代物流的发展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即“现代物流是经济发展的加速器”。此观点认为,现代物流的发展伴随现代物流供给能力的提高,物流供给能力的提高能够促进经济的增长。同时,经济增长产生对现代物流的需求,从而拉动现代物流发展,并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保证现代物流顺利发展。现代物流的发展能够改善经济运行条件,为货物的快速转移和流动提供了便利,因此现代物流的发展程度往往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五)关于基于计算机模拟的协同式管理库存(CPFR)

供应链管理中,库存管理模式不断发展。随着实践的发展,又产生了协同式管理库存(CPFR,又称协同计划、预测补货策略)模式。该模式是指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在产品生产计划、需求预测和补货策略等各方面通过信息共享进行协作管理,涉及范围不仅包括JMI和VMI模式下供应商和零售商的销售和库存,而是延伸到整条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商业活动的各个方面。CPFR模式覆盖了整个供应链,通过共同管理业务过程和共享信息来改善业务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提高预测准确度、提高供应链效率、降低库存和提高客户满意度的目的。CPFR能够很好地对促销或其他异常变化带来的销售量异变做出判断,使零售商、供应商等都能对这种变化做出正确的反应,赢得主动。CPFR始终从全局出发,以库存管理为核心,兼顾供应链上的其他管理,来制定统一的管理目标和实施方案。

(六)关于物流实务研究

现代物流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产业,目前我国物流产业正处于一个转变的关键时期,非常需要学术理论的指导。物流学术研究要与实践需要联系起来,要关注企业实际需要哪些理论,特别要解决“怎么干”的问题。要加强典型案例研究,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共同思考有中国特色的典型问题的研究。物流实务仅有管理型人才是远远不够的,物流学术研究要加强应用型、操作性、动手能力强的人才培养。

(七)关于物流经济研究

今年物流经济论文的特点:第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越来越紧密;第二,多种学科的交叉日益融合;第三,物流基础研究不断加强;第四,物流技术研究蓬勃发展;第五,微观物流的研究逐步升温;第六,物流研究本身向多元化学派发展。物流经济研究未来有10个方向值得关注:第一,物流金融管理创新研究;第二,逆向物流管理;第三,物流集群;第四,物流管理与企业经营状况关系;第五,物流信息管理;第六,物流客户关系管理;第七,物流优化技术;第八,物流设施网络与整合;第九,农业物流;第十,中小企业物流管理。

(八)关于2006全球物流与供应链的动态

2006年全球物流与供应链研究从传统领域向供应链及其它新领域转移。如,传统领域:运输、仓储、库存、采购;供应链:流程标准、绩效与指标、供应链战略、精益供应链;新领域:新兴市场、外包。供应链流程标准的影响更加明显,供应链问题成为核心问题。对物流问题的研究,纳入到供应链的框架之内。对零售、仓储、运输等传统物流环节的讨论,纳入了供应链的框架。供应链流程标准开始实施、精益供应链和供应链绩效考量等问题成为热点问题。人们开始以全球化视角讨论供应链管理,全球化对供应链的影响明显。全球供应链问题、各个区域物流分析的比重增加、全球外包与全球供应链等问题成为关注的重点。与全球化视角相呼应,物流界对新兴市场关注的兴趣表现的比较明显。主要新兴市场有:拉丁美洲(巴西、墨西哥)、中东(迪拜)、印度、非洲等区域,中国物流问题得到更多的讨论。

三、关于学术研究及年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在本次年会上,代表们还就深入开展学术研究、搞好学会工作以及进一步提升年会的质量与水平,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主要有:加强学会会员的管理与服务,扩大吸收新会员;改革年会论文的征集与评审机制,注重论文质量的提高;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促进理论界与实业界的交流和沟通;进一步加强年会的组织与策划,增强大会主报告的权威性;改善分论坛设置,由年会参与单位和研究人员自主申报分论坛议题;进一步发挥协作网的网络效应,重视发挥特约研究员的骨干作用;更好地发挥“中国物流学会研究课题”的引导作用,争取更多的学会课题列入国家或政府部门研究课题计划;组织部分协作网成员单位和特约研究员,深入企业进行联合调研,推进产学研相结合等。


关于我们 | 媒体互动 | 站点留言 | 友情链接 | 在线投稿 | 网站地图

地 址: 北京市丰台区丽泽路16号院2号楼铭丰大厦1601(100073) 电 话:010-83775681 E-mail:CSL56@vip.163.com
Copyright 2000-2019 in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网络事业部
中国物流与采购网:京ICP备05024070号 中国物流联盟网:京ICP备050370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