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长期以来交通主管部门及公路行政管理部门对农村公路的基本情况存在了解不全、不细、不透,全国无统一的农村公路通达统计标准和现有统计年报未包括村道公路里程,不能准确反映农村公路实际情况的问题,我部于2005年9月至2006年12月组织实施了全国农村公路通达情况专项调查工作(以下简称:专项调查)。专项调查和主要数据汇总情况如下:
一、专项调查内容
本次专项调查的对象为:一、全国范围内所有乡(镇)及建制村的公路通达情况;二、全国范围内所有农村公路的技术状况,即所有县道、乡道和村道的技术状况。其中通达情况重点调查乡(镇)及建制村名称、人口、所属地形等基本情况信息和通达路线名称、编码、通达位置等通达信息;技术状况重点调查路线的基本属性和桥梁、隧道、渡口等附属设施的情况。
二、专项调查数据采集手段和数据质量情况
为确保专项调查数据真实可信,部在数据采集阶段要求各省统一采用GPS技术手段,对农村公路里程、线位、线形及乡镇政府、村委会所在地点等进行测量;在数据录入、上报、审核阶段设置了大量逻辑性和合理性校验关系,对5百万条、40余GB基础数据和近400GB电子地图数据进行了详细检查;并随机对13个乡镇、44个建制村、200余公里农村公路以实地复测的方式进行了数据质量抽查。从抽查结果看,乡镇政府、建制村村委会的坐标平均偏差小于100米,测量精度较高;200余公里农村公路里程的平均误差率为0.53%,全国所有乡镇、建制村的通达情况和农村公路技术状况得到了真实地反映。
三、专项调查主要数据汇总情况
(一)农村公路总里程
截至2005年12月31日,符合专项调查方案要求的全国农村公路总里程为296.5万公里。其中县道公路为50.7万公里、比2005年年报数据(以下简称:“年报”)增加1.3万公里;乡道公路为98.8万公里、比“年报”增加0.65万公里;首次进行详细调查并正式纳入统计范围的村道公路(路基宽度≥4.5米或路面宽度≥3.0米)为142万公里;起通达作用的专用公路(专用公路一般指由工矿、农林等部门投资修建、主要供该部门使用的公路)里程为5万公里。在附属设施方面,农村公路桥梁为39.1万座,其中特大型桥梁202座、大型桥梁1.4万座、中型桥梁8.5万座、小型桥梁29.2万座;公路隧道为1577处、其中特长隧道4处、长隧道52处、中隧道117处、短隧道1404处;渡口为5019处。
(二)农村公路构成情况
1.按地区分;东部地区农村公路总量为87.8万公里、占全国总量的29.6%;中部地区为103.9万公里、占全国总量的35%;西部地区为104.8万公里、占全国总量的35.4%; 2.按技术等级分; 从调查结果看,农村公路整体技术等级较低。等级公路里程为177.6万公里、等外公路里程为118.9万公里,分别占全国农村公路总里程的59.9%和40.1%。在等级公路中,四级公路里程占79.8%。呈现出随行政等级降低,等级公路里程比重下降、等外公路比重上升的特点。3.按路面类型分; 农村公路中,沥青水泥路面(有铺装路面、简易铺装路面)里程为102.7万公里、占全国农村公路总里程的34.6%;未铺装路面里程为193.8万公里、占全国农村公路总里程的65.4%。呈现出随行政等级降低,沥青水泥路面里程比重下降、未铺装路面里程比重上升的特点。
(三)乡镇、建制村通达、通畅情况
1.通达、通畅标准;为解决各省(区、市)乡(镇)、建制村通达、通畅公路技术指标、路面类型差异较大,通达位置口径不一致等问题,我部根据专项调查情况制订了《全国农村公路统计标准》。其中,乡(镇)、建制村通达标准为:乡(镇)通达路线的路面宽度须≥3.5米、建制村通达路线的路面宽度须≥3.0米,且路面类型均需保证可晴雨通车;通畅标准为:在通达的基础上通沥青、水泥、石质、砖铺、砼预制块等硬化路面。在“通达位置”方面,确定了三类通达位置,由各省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具体为:①穿越乡镇政府和村委会所在的居民聚居区域;②通至乡镇政府或村委会、学校、敬老院、公共医疗机构;③通至乡镇政府、建制村辖区内人口较多的或村委会所在的居民聚居区域边缘,并与聚居区域内部的一条道路连接。2.通达、通畅情况
根据《全国农村公路统计标准》,部按照通畅待建里程最短的原则,结合电子地图对全国乡镇、建制村的通达、通畅情况进行了测算,具体情况为:(1)乡镇通达、通畅情况在全国40469个乡镇中,通达乡镇数量为37894个(含由国、省道连接乡镇,下同)、通达率为93.64%,比“年报”下降6.17个百分点;通畅乡镇数量为32537个、通畅率为80.40%,比“年报”下降0.98个百分点。(2)建制村通达、通畅情况:在全国663199个建制村中,通达建制村数量为510035个,通达率为76.91%,比“年报”下降17.4个百分点;通畅建制村数量为350672个、通畅率为52.88%,比“年报”降低9.48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