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徽商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既经营生产资料又经营生活资料的省属大型国有企业,是国家重点培育的20家大型流通企业之一。现有直属(控股)公司13家,直属事业单位1家(徽商职业学院)。2007年,集团公司共实现销售额230多亿元,连续7年跻身中国企业500强,位列安徽省企业第5位。
集团旗下经营生产资料的企业主要有徽商金属公司、徽商新能源公司、徽商化轻公司以及徽商农家福公司等。去年以来,生产资料板块通过抢抓发展机遇,创新流通方式,全力推进生产资料流通现代化,呈现较好的发展势头。2007年,生产资料共实现销售额152亿元,今年上半年实现销售额117.5亿元。
二、企业改革发展的主要经验
(一)加强内控管理,科学性规范性明显提高
一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集团公司分设董事长和总经理,实行党委会、办公会和总经理专题会“三会”制度,分级决策。
二是重组优化业务流程。制订、修订和完善了《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以及担保、采购、赊销等一系列制度。
三是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对各直属(控股)公司实行财务委派统一管理,切实加强审计监督工作。
四是强化经营分析工作。每季度召开经营形势分析会,加强市场研究,细化目标任务,及时制定应对措施。
五是加快信息化建设。建成了覆盖全省的商业数据库专网,完成了卡务系统数据库迁移,此技术荣获安徽省科学技术研究成果。
(二)推进项目建设,发展后劲切实增强
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着力提高项目运作水平。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明显进展:钢材加工剪切配送中心实现了当年投产当年盈利,江阴型钢项目投产;商之都大东门店、叶集店开业,合肥徽商城开门纳客;天恒肉联厂顺利试产;合肥、巢湖、六安、宣城等地项目陆续开盘交付,形成了开发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走出去”步伐加快,注册成立了徽商(阿根廷)股份公司,农家福公司与澳大利亚农资连锁巨头艾德士公司已签订合作意向书。在加强重点项目建设的同时,各公司对于一些效益比较差、前景不看好的项目,果断处理,堵住“出血点”。
(三)打造徽商品牌,徽商社会影响力逐步扩大
主要表现在“六个新”:
一是母子品牌共建取得新进步。“徽商”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农家福”被评为“2006-2007中国十大优秀特许品牌”,“商之都”被评为安徽省著名商标。
二是宣传工作呈现新起色。在《中国企业报》、《安徽日报》等主流媒体上发表宣传文章和广告,依托国际徽商大会等重要活动开展企业形象推广,充分发挥集团公司《当代徽商报》和网站在信息沟通、典型报道等方面的作用。
三是徽商职业教育迈上新台阶。徽商职业学院实现了中职向高职升格,构建了院系二级管理体系,开展了社会化培训认证工作;集团公司还依托学院设立了“徽商集团教育培训中心”。
四是员工文化生活展现新风貌。组织开展了评优评先、迎“七一”书画摄影展等活动。
五是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工作实现新突破。成功组织了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换届大会,发展会员140多家。集团公司还当选为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单位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单位。
六是社会责任意识得到新体现。现有从业人员2万多人,上缴税金稳步增长,继续加大扶贫、救灾、慰问支出。尤其是今年的汶川大地震中,集团公司第一时间组织募捐,筹集善款200多万元。
三、流通方式创新的主要做法和特点
(一)延伸产业链条,发展生产服务业
向产业链两头延伸,与上下游的生产企业有机融合,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徽商金属股份公司钢材贸易积极向产业链两头拓展。一方面深入资源企业产业链,为其供应铁矿石、生铁、焦炭、精矿粉等原材料;另一方面,开展钢材加工剪切配送服务,与宝钢集团等大型生产企业合作,设立剪切加工配送中心,促进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发展、集成服务。徽商新能源公司积极组织四川、贵州等地煤炭资源,利用长江水道运销,充分发挥武汉、天津等地港口优势,开展配煤业务。
(二)发展物流配送,提高流通效率
注重打造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是培育大型钢材物流中心。徽商金属公司投入巨资建设新钢材市场,并已于2007年10月8日营业。该市场拥有交易席位800个,是目前安徽省规模最大、最专业化、最现代化的钢材基地,具备现代化的交易区、机械化的仓储区以及专业化的剪切中心等。二是完善配送体系。徽商化轻公司大力开拓境内外资源渠道,把国产、进口腈纶业务结合起来,为客户“一揽子”配足配齐所需腈纶,受到客户的热忱欢迎。徽商农家福公司优化配送流程,形成以总部配送中心为龙头、县级配送中心为基础、二三方物流为辅助的配送格局,自有物流配送做到定时定点定线,加快库存周转,节省物流配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