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实际上就是把自由原则和国家有限干预的原则结合起来,而以自由原则为主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生产资料流通领域,这一体制也得到了很好的贯彻。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德国的生产资料流通形成了社会化、专业化流通与生产企业直接销售合理分工、有机结合的基本格局,两者共同构成了效率高、渠道好、费用低、服务好、周转快、信誉好的生产资料流通体系。
德国经过战后几十年的发展,已相对固定了不同产品的流通体系和营销方式,生产资料的流通模式是多种并存、协调发展的。市场的运作有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批发市场与零售市场。销售方式大致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以制造企业直供为主的模式。这种模式主要用于煤炭、钢铁等生产资料的供应与销售,其特点是生产与消费相对集中。这种模式依赖于生产厂家与用户之间长期、稳定的合同,由于减少了流通环节与层次,加快了周转时间,因此更受到关注。以德国钢材流通为例,钢厂直销比例约占25%,其对象主要是汽车制造厂等大用户,由于这部分需求数量大,供求关系稳定,流通费用少,价格一般比较低。
第二,代理销售。代理制通常是以生产厂家为主导的专营代理销售流通模式,通过合同和产权等方式为纽带,把供应商与分销商之间的关系与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
代理销售商分为两类,少数是由集团或钢厂控股的代理商,大部分是钢厂不控股的独立代理商。其流通的一般流程为:生产厂家→地区管理分公司(各地事务所)→零售商→顾客。欧洲销售体系也以制造商为中心,销售网络通常由两个环节组成,即一级销售网点和二级销售网点。目前已经建立了分工严密的分销商和零售商制度,确立了市场责任区域分工制。
第三,经销制。主要是大的批发商,它们具有较大的仓储设施和运输能力,可以通过批量进货,加以一定时间的存储,满足用户多品种、不同批量、多批次的需要及临时急需。主要有线材、型钢、工具钢等。这种方式虽然成本比直销高,但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因为对用户来讲,市场的变化需要产品结构的调整,使生产资料的需求具有不确定性,因此需要批发商这种方式。
二、德国生产资料流通体系特点
(一)发展流通加工,向生产性流通转化
在德国生产资料流通中,各种形式的再加工十分普遍,早期流通那种原物买、原物卖的情况已不多见,如钢材的剪切加工,一般在流通过程由流通企业完成,这样既便于实现流通的合理化,又能充分利用剪切能力,减轻生产企业的麻烦。流通加工使流通成为两个生产过程中不可替代的必要环节,成为生产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德国的水泥销售为例。在汉诺威的彼得水泥厂,年产水泥100多万吨,有450个客户,这些客户大多是流通加工企业。该厂生产出来的散装水泥,由他们加工成水泥预制构件或商品混凝土送到施工工地,只有15%的袋装水泥由批发商通过连锁的建材超级市场分散销售。
史蒂芬零配件公司销售的产品中,大量的非标准件和总成件,也是经过自己加工、组装后出售的。流通企业正是靠了这种加工功能,既能使产品增值,企业增利,也使得这种流通成为生产的延续或前奏。由于这种加工由流通企业承担更经济、更合理,从而使得这部分产品的流通必须经过流通企业来进行,而不可能被生产企业自销所取代。
(二)商流与物流相结合,依托配送打阵地战
在德国的生产资料流通中,商流的矛盾已经解决得差不多了,从政府、研究机构到企业,都是致力于如何使物流合理化。无论是生产企业还是流通企业,无不把物流问题放在第一位,其原材料来源和产品销售,至少有一方是在合理的运输半径之内,一般为几十到二三百公里。这使得它们贴近供应商或用户。只搞“商流”的皮包公司在这里是没有市场的。流通企业不能只考虑给客户抓到资源,更要考虑如何根据用户的要求及时合理地把商品送到用户手上。德国钢材的交货地点在工厂,厂房只负责离岸价,物流运输由批发商和用户负责。因此,流通企业必须花很大精力组织实物流通,该直达的直达,需中转的中转,应配送的配送,要有相应库房、车辆等流通设施。例如麦托批发市场,其配送中心覆盖的连锁市场为半径300公里;史蒂芬经营的机械和车辆制造用的零配件,货源来自全欧,销售主要集中在周围两三百公里以内的中小用户。商流物流相结合,立足本地,依托配送打阵地战,使流通企业有了一块比较稳固的阵地,这也是流通企业能够立脚并求得发展的重要原因。
三、德国生产资料流通发展趋势
(一)以高度发展的物流业为依托,寻求物流的合理化
德国是欧洲物流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物流管理、物流服务几乎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生产企业从原材料供应到产品仓储、包装、运输、分配及废旧品回收等,均获益于物流供应商所提供的时间和空间上的有效服务。德国物流业的发展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全球化的市场竞争和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是物流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2)完善、高效的交通运输网络是物流配送的保证;
(3)以港口为核心的大型货运中心及配套合理的铁路、公路货运场站是物流网络最重要的节点;
(4)标准化、成组化、集装化、背负式运输有利于货物在不同运输方式之间进行高效互换;
(5)政府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整体规划、巨额投入、政策引导,使物流配送得以有序发展。
现代物流是电子商务与物流相结合产生的新事物,是德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进一步开发过程中政府和企业重点开发的新领域。它主要以物流研究和开发、信息技术和贸易为基础,从而决定了建设现代物流中心的先决条件是要有交通枢纽、腹地贸易、运输网络、专业人才、科研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