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产资料市场监测体系日趋完善
生产资料供求和价格变化与国民经济发展息息相关,重要生产资料的市场变化可以直接反映一些主要行业的投资冷热状况。加强对重要生产资料的市场的监测,通过信息引导调节投资方向,是防止经济过冷、过热,促进国民经济各行业健康、协调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2008年生产资料市场出现大幅波动,供需增速快速回落,库存量增加,进一步显示出了生产资料市场监测体系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对生产资料市场监测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商务部发布的《重要生产资料市场监测报表制度》自2004年7月执行以来,在准确监测重要生产资料供求状况和价格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科学的预测、预警分析,维护生产资料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08年5月20日,商务部发布了新修订的《2008—2010年度重要生产资料市场监测报表制度》,对报送数据的指标进行了修订,监测对象主要是从事生产资料经营活动的生产资料流通企业和生产企业的流通部门。目前,重要生产资料市场监测体系监测包括现货和期货、国内和国际等11大类生产资料的价格及部分品种的销售和库存,及时反映主要行业的发展状况和趋势。
二、部分生产资料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
近年来,我国一些生产资料新增资源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对外依存度明显提高。以石油为例,据海关统计,2008年共进口原油17888万吨,增长9.6%;国内石油产量18973万吨,增长2.3%。全年成品油进口3885万吨,同比增加506万吨。成品油出口1703万吨(主要是航空煤油和5—7号燃料油),同比增加9.8%,其中汽油出口204万吨,下降56.2%。据行业统计,2008年,我国原油资源的对外依存度达到49%,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表1 2005—2008年原油资源对外依存度变化情况
年份 | 进口量(万吨) | 表观消费量 (万吨) | 净进口量(万吨) | 对外依存度 |
2008 | 17888 | 36489 | 17516 | 49.0 |
2007 | 16317 | 34594 | 15928 | 47.2 |
2006 | 14518 | 32252 | 13884 | 45.0 |
2005 | 12682 | 29959 | 11875 | 42.3 |
三、流通企业资产规模扩大、流动资产周转率降低
2008年,生产资料流通行业整体资产总额稳定增长,资产规模继续扩大。在对60家重点生产资料流通企业的统计调查中,60家企业资产总额为3326.7亿元,同比增加909.4亿元,增长37.6%。其中,流动资产总额2420.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47.7亿元,增长44.7%;存货为688.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24.5亿元,同比增长48.4%。2008年,这60家企业的流通资产周转率为3.4次,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4次;应收账款周转率为26.9次,同比下降了11.1次,每周转一次由上年同期的9.6天延长为今年的13.6天。企业流动资产周转率降低,周转次数减少,表明企业以相同的流动资产占用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下降,削弱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四、经营模式逐渐向复合型经营转变
传统的经营方式主要是采取“异地易货贸易”方式或是“搬砖头”式,交易行为的随意性较大,缺乏对用户需求的系统分析和分类服务,资源经营粗放,造成交易成本较高,经营规模小,经营分散,集中度低,专业化经营不够。随着流通行业的不断发展,一部分流通企业逐渐摒弃了传统的经营模式,在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同时,根据市场的竞争状况和自身的具体情况,打造出了集贸易、物流、加工配送等为一体的复合型经营模式,把为客户的服务做足做透,提升了生存空间。例如一些钢材流通企业,他们向上游拓展经营渠道,向钢铁产业的原辅材料生产、供应等方面延伸;同时,对于下游用户,他们也逐步由原来仅仅提供“单一买卖服务”的简短经营渠道,转向定位于向下游延伸经营渠道,钢材加工与配送服务得到了迅速发展,与终端客户在战略合作中实现双赢,以此稳定营销渠道,抢占生存与发展的战略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