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首  页
    |
  • 关于学会
    |
  • 网上入会
    |
  • 学术年会
    |
  • 学会论文
    |
  • 学会课题
    |
  • 学会报告
    |
  • 学会活动
    |
  • 产学研基地
    |
  • 特约研究员
    |
  • 资料中心
    |
学会介绍 学会章程 会员管理服务及收费办法 组织机构 学会领导 专家委员会 学会年度工作计划 学会文件 联系方式
入会须知 注册会员 理事申请表下载 会费标准及缴纳方式
关于年会 历届年会回顾 最新年会动态 最新学术年会征文 历届获奖名单 特约评委申报 关于分论坛 分论坛申请 历届分论坛
征文通知 征文提交 物流经济 物流管理 物流技术与工程 采购 供应链管理 英文文献
课题介绍 课题通知 课题计划 历年获奖课题 课题申报 课题结题 课题申报书下载 课题延期申请表下载 研究报告格式规范下载 结题报告模板下载
关于报告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 中国物流重点课题报告 中国物流学术前沿报告 中国物流园区发展报告 中国冷链物流发展报告 生产资料流通发展报告 中国采购发展报告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会 全国物流园区工作年会 物流企业财税与投融资工作会 产学研结合工作会 中国物流学术年会 日日顺创客训练营
管理办法 产学研基地动态 申请表下载 申请表提交 基地复核 产学研会议信息
管理办法 申请流程 聘任条件 申请表下载 特约研究员相关文件
学会工作动态 物流政策及评论 学术年会论文 学术年会资料 学会报告 会员通讯 领导讲话 学会文件 学会课题 其他
  • 2007-2008
  • 2008-2009
  • 2009-2010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料中心 > 学会报告 > 生产资料流通发展报告 > 2008-2009
2008—2009年散装水泥流通回顾与展望
来源: 时间:2013/1/6 14:35:22 作者:武美燕
  

我国是世界水泥生产和水泥消费大国,2008年生产与消费量已连续24年位居全世界第一位。2008年,水泥工业克服国内罕见的自然灾害、能源上涨和国际金融危机日渐加深的影响,全国水泥生产量和水泥生产企业经济效益实现双增长;散装水泥供应量持续稳步增长,全国平均水泥散装率增幅较往年有新的突破,散装水泥市场区域发展的差距逐步缩小,中部地区部分省份散装水泥市场活跃,全国散装水泥市场和流通发展形势继续保持良好态势。

一、2008年全国散装水泥市场供应情况

(一)全国散装水泥供应量增幅32年来首次高于水泥生产量增幅,水泥散装率增幅高于近年平均增幅。

2008年全国水泥生产总量为138831.56万吨,年增长量3433.41万吨,增长率为2.54%,与上年12.47%的增长率相比下降了9.93个百分点。由于水泥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以及散装水泥产业链和建筑领域水泥消费结构的形成,2008年全国散装水泥供应总量为63609.67万吨,年增长量7130万吨,增长率为12.62%,虽比上年散装水泥供应量增速19.9%相比下降了7.28个百分点,但散装水泥供应量年增长率仍高于水泥年生产增长率10.08个百分点,散装水泥供应年增长量自1977年以来首次高于水泥生产年增长量。全国平均水泥散装率达到45.82%,比上年41.71%增长了4.11个百分点,其年增速是除2003年以外历史最高水平。

散装水泥市场供应能力提高的主要原因有:

1.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新型干法水泥稳步发展。2008年水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800多亿元,新开工新型干法水泥项目238个,投产项目70个,新增熟料产能1.1亿吨。全国新型干法水泥比重提高到60%以上,山东、浙江省新型干法水泥生产量已超亿吨,两省占全国新型干法水泥生产量的31.9%。沿江沿海发达地区占我国水泥消费的比重达到64%,新型干法水泥比重已超过70%,水泥需求量相对稳定。另据统计:2008年全国已淘汰落后水泥产能超过6000万吨,“十一五”以来淘汰落后水泥产能超过2.5亿吨规划目标的三分之二,水泥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为散装水泥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2.水泥生产企业重组联合步伐加快,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2008年水泥企业重组力度加大,新型干法水泥产能在1000万吨以上的企业达到14家,其中海螺、中国建材等大型企业的年产能上亿吨,前10强企业的生产集中度提高到20%。据统计,2008年全国大中型水泥生产企业散装水泥供应量为50205.09万吨,占供应总量的78.93%,比上年提高了6.93个百分点。水泥生产集中度的大幅提高,使我国散装水泥生产供应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增强。

(二)京、津、沪水泥散装率维持高水平,华东地区散装水泥供应总量居全国主导地位,中南地区散装水泥供应增长量占全国增长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2008年上海、北京、天津三个直辖市水泥散装率仍保持在90%以上的高水平,分别达到96.11%、95.56%、95.09%。华东地区散装水泥供应量达到31729.06万吨,占全国总量的49.88%。其中,山东省年供应量为8809.67万吨,居全国首位;江苏省年供应量为8797.03万吨,占年同比增长量的首位;浙江省年供应量7234.81万吨,水泥散装率达到70.88%,已连续8年位居全国省区市首位;山东省水泥散装率同比提高了12.80个百分点,达到63.44%,居全国水泥散装率同比增幅的首位。位居全国省级水泥散装率排名第二的江苏省也达到69.36%,江浙两省已基本达到水泥散装化水平。华东地区平均水泥散装率已达到59.42%,比上年提高了5.95百分点,高于前年3.22的涨幅2.73个百分点。

2008年中南地区散装水泥发展业绩也较为突出,全区年散装水泥供应总量达到15305.21吨,占全国总量的24.06%;全区水泥平均散装率达到40.65%,比上年提高3.79百分点,高于前年3.47的涨幅0.32个百分点。

统计表明:全国散装水泥主要产区集中在华东和中南两地区,两地区散装水泥供应总量占全国总量的73.94%,占全国散装水泥年增量的72.7%,已成为引领我国散装水泥发展的核心区域。

(三)我国东部散装水泥市场供应平稳并占绝对优势,中、西部发展速度呈上升趋势,散装水泥区域发展差距趋于减小。

2008年我国东部地区散装水泥供应总量达35594.85万吨,是全国总量的55.96%,已连续15年超过全国产量的一半,散装水泥市场趋于成熟,但供应总量增长的趋势开始减缓。2008年我国东部散装水泥供应年增长量为1748.2万吨,增长率为5.17%,较上年14.06%下降了8.89个百分点。

2008年中、西部散装水泥供应量分别为17421.94、10592.88万吨,年增长量分别为3410.79、1971.01万吨,年增长率分别为24.35%、22.86%,已连续10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且上升趋势加快。2008年中部散装水泥供应年增长量是东部的1.95倍,西部的年增长量是东部的1.13倍,散装水泥区域发展差异呈现减小趋势。

我国中部的河南、安徽两省近年来散装水泥供应增速较快。自2004年以来,河南、安徽散装水泥供应量的年增速平均为30.89%、29.71%;2008年分别以1000.41万吨、739.79万吨的增量排全国第2名和第3名,水泥散装率的增速也分别排在全国的第5名和第4名;两省的散装水泥供应年增长量合计占中部增长总量的51.02%。此外,2008年吉林、山西省的水泥散装率分别达到31.69%、33.92%,增速列全国第二、三位。

我国西部省份中内蒙古、广西等省区散装水泥市场供应成效显著。2008年内蒙古散装水泥供应量已达到1086.14万吨,年增速位居全国第1。近7年来,内蒙古散装水泥供应量提高了21.43倍,平均年增长率为55.95%,高出全国年均增速31.27个百分点;水泥散装率也由2001年的7.61%,提高到2008年的31.72%。广西区2008年全区散装水泥供应量为2097.45万吨,增量列全国第5位,保持8年来的平均增幅高于全国的平均增幅。此外,2008年青海、重庆两省市散装水泥供应量年增长率也都达到30%以上。

从全国散装水泥发展趋势看,国家中、西部散装水泥供应量的增幅和增长率均高于东部,2008年中部的平均水泥散装率增长速度已高于东部,东部和中西部区域发展差距呈减小趋势。

(四)散装水泥出口量继续下降,对散装水泥整体市场发展形势影响不大。

由于金融危机对国际水泥市场冲击,美国、西班牙及中东地区的水泥需求量急剧下降,以及受国家限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和水泥出口退税政策的影响,造成2008年我国散装水泥出口量进一步下降。全年水泥和熟料出口约2700万吨,同比下降22%。全年水泥出口总量为1005.55万吨,其中散装水泥出口量为899.12万吨,占水泥出口量的89.42%,比上年减少了53.64万吨,同比下降5.63%。散装水泥出口量仅占全国散装水泥供应量的1.41%,对行业的影响微乎其微。

二、2008年全国散装水泥消费情况

2008年全国散装水泥消费仍处于上升趋势,达到60403.46万吨,较上年增长了6887.68万吨,增长率为15.18%。全国散装水泥消费的具体情况为:

(一)预拌混凝土仍是散装水泥的主要消费领域

2008年预拌混凝土消费散装水泥2.22亿吨,占散装水泥消费总量的36.75%。其中江苏、广东、浙江、山东四省预拌混凝土消费散装水泥接近和超过2000万吨,分别为3525.75、2419.38、2320.34和1990.61万吨。

(二)京、津、沪散装水泥消费量远远大于供应量

2008年京、津、沪散装水泥消费量大约是散装水泥供应量的两倍,分别为1604.77、1217.09、2105.00万吨,大量的外进散装水泥保证了这些地区的散装水泥市场消费。

(三)河北、安徽、广西二省一区散装水泥消费能力有限

2008年河北、安徽、广西二省一区散装水泥消费量远远小于散装水泥市场供应量,分别为1412.30、1721.81、944.54万吨,作为散装水泥主要生产省区,这些地区生产的散装水泥大部分销往外省市。

(四)华东地区仍是散装水泥主要消费区

2008年华东地区散装水泥消费量29345.37万吨,占全国散装水泥消费总量的48.58%。其中江苏、浙江、山东三省散装水泥消费量超过7000万吨,分别为7356.40、7167.33、8056.04万吨,三省占全国散装水泥消费总量的37.38%。

三、2009年散装水泥产业发展趋势

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将显现更加复杂的局面,我国经济发展将面临严峻的考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包括散装水泥在内的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我国对散装水泥的需求将保持低速持续的增长态势。

我国水泥产业经过近30年的发展,2008年全国水泥产量已是1978年的21倍,水泥散装率平均以每年一个百分点的增速递增,散装水泥供应量已是1978年的66倍。我国水泥产量已连续7年保持年增长上亿吨,每年增量相当于美国和印度两个国家的年水泥消费量。据专家预测,中国水泥产量突破14亿吨后,4%以上的增速应定义为高增长,意味着年增长5000万吨以上的水泥产量即为高增长。

从今后的发展环境看,一是国家将继续支持新型干法水泥稳步发展,完成生产力合理布局;二是国家继续支持大型水泥企业集团的发展,努力提高生产集中度;三是国家将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落后水泥加速退出市场。国家将加大资金投入,支持实现节能减排、扩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继续推进清洁生产,发挥散装水泥对发展循环经济的贡献率,推动我国散装水泥产业快速、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需要[3]积分

阅读全文

关于我们 | 媒体互动 | 站点留言 | 友情链接 | 在线投稿 | 网站地图

地 址: 北京市丰台区丽泽路16号院2号楼铭丰大厦1601(100073) 电 话:010-83775681 E-mail:CSL56@vip.163.com
Copyright 2000-2019 in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网络事业部
中国物流与采购网:京ICP备05024070号 中国物流联盟网:京ICP备050370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