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首  页
    |
  • 关于学会
    |
  • 网上入会
    |
  • 学术年会
    |
  • 学会论文
    |
  • 学会课题
    |
  • 学会报告
    |
  • 学会活动
    |
  • 产学研基地
    |
  • 特约研究员
    |
  • 资料中心
    |
学会介绍 学会章程 会员管理服务及收费办法 组织机构 学会领导 专家委员会 学会年度工作计划 学会文件 联系方式
入会须知 注册会员 理事申请表下载 会费标准及缴纳方式
关于年会 历届年会回顾 最新年会动态 最新学术年会征文 历届获奖名单 特约评委申报 关于分论坛 分论坛申请 历届分论坛
征文通知 征文提交 物流经济 物流管理 物流技术与工程 采购 供应链管理 英文文献
课题介绍 课题通知 课题计划 历年获奖课题 课题申报 课题结题 课题申报书下载 课题延期申请表下载 研究报告格式规范下载 结题报告模板下载
关于报告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 中国物流重点课题报告 中国物流学术前沿报告 中国物流园区发展报告 中国冷链物流发展报告 生产资料流通发展报告 中国采购发展报告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会 全国物流园区工作年会 物流企业财税与投融资工作会 产学研结合工作会 中国物流学术年会 日日顺创客训练营
管理办法 产学研基地动态 申请表下载 申请表提交 基地复核 产学研会议信息
管理办法 申请流程 聘任条件 申请表下载 特约研究员相关文件
学会工作动态 物流政策及评论 学术年会论文 学术年会资料 学会报告 会员通讯 领导讲话 学会文件 学会课题 其他
  • 2007-2008
  • 2008-2009
  • 2009-2010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料中心 > 学会报告 > 生产资料流通发展报告 > 2008-2009
2008—2009年生产资料交易市场回顾与展望
来源: 时间:2013/1/7 10:04:46 作者:洪涛 丁泉
  

一、我国生产资料交易市场回顾

近年来,我国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得到了迅速发展,连续几年保持高速增长,2008年我国生产资料销售总额26.5万亿元,同比增长13.6%。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08年我国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4567个,其中亿元以上生产资料交易市场1002个,摊位38万多个,营业面积6610万平方米,成交额达18260亿元。

表1         2008年全国亿元以上生产资料市场统计表

生产资料市场

市场数量(个)

摊位数(个)

营业面积(平方米)

成交额(万元)

农业生产资料市场

30

6416

796922

1593408

煤炭市场

13

1483

6280043

1960046

木材市场

56

16633

4091699

4298177

建材市场

204

82850

11517395

14112835

装饰材料市场

153

61898

7203123

8163749

化工材料及制品市场

42

14957

1548793

20250982

金属材料市场

267

83972

21500070

110355472

机动车市场

250

67373

9726752

31075949

五金材料市场

71

42917

3432764

4902756

总计

1002

378499

66097561

182600539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等编《中国商品交易市场年鉴》计算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年版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我国生产资料批发市场由传统的“一买一卖”的交易方式逐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逐步减少计划管理的品种与比例,避免了服务链、价值链短,流通附加值低等弊端,根据不同类型产品的流通特点,有重点地推进经营业态提升,加大推进汽车零配件、建筑装饰材料连锁超市业态建设。大力促进金属加工配送业发展,加快发展散装水泥配送,促进生产资料流通企业由单纯的贸易加工向加工配送、物流配送方向发展。我国生产资料流通目前除了原油等极少数重要商品采用专营体制之外,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已经进入市场,基本实现了通过市场配置资源。

(一)钢铁市场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和消费国,2008年,全国粗钢产量50048.8万吨,同比增长1.1%;全国钢材产量58177.3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3.6%;全年国内钢材消费约5.4亿吨,比上年同期增长6.7%,增速为近10年来的最低水平。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上钢材交易作为一种新兴的交易模式越来越被钢贸商所接受和认可,网上钢材交易市场的发展日趋成熟。2008年许多钢材交易市场网上与网下相结合,交易十分活跃。华南国际物流钢铁交易中心、中国联合钢铁网、环渤海钢铁交易网等14家电子交易市场十分活跃。据统计,在上海斯迪尔电子交易市场中,仅螺纹钢一个品种就有大约300多家钢材贸易商参与交易,每日交易量约5万—8万吨。钢材网上交易从交易和信息的角度将钢材市场客户的地理空间极大地集中化;其集中竞价模式,加上电子交易服务、价格信息资讯服务、物流配送服务等功能,弥补了现货交易市场的不足。这种便捷、公开、平等的交易平台,得到了很多贸易商的认可和接受。

2009年2月19日证监会批准上海期货交易所开展线材和螺纹钢期货交易,并表示将按照《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和《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在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和相关程序履行完毕后,尽快批准上期所挂牌其期货合约。钢材期货于2009年3月27日上市,这是15年后的恢复上市。钢材期货交易的开展,将有助于形成钢材现货与期货有机结合的市场体系,规范和完善钢材流通市场;逐步优化钢材价格形成机制,指导钢铁上下游企业合理安排生产和经营;为钢铁生产、贸易和消费企业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风险控制手段,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推动钢铁行业稳步发展;增强我国在钢材贸易中的定价影响力,提高我国钢铁工业的国际竞争力。

另外,由于沿海地区的投资机会因金融危机出现萎缩,而四川灾后重建对钢铁的需求量巨大,据了解,目前已有超过50家、投资近亿元的沿海企业进驻成都钢铁市场。

(二)石油交易所

目前,人们多以三足鼎立形容我国石油交易所格局的特点,这三家石油交易所分别是:上海石油交易所、大连石油交易所和北京石油交易所。随着上海石油交易所的正式运行,我国石油现货市场的基础进一步扎实,石油流通领域的改革得到进一步深化,石油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规避经营风险,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促进石油石化行业发展。大连石油交易所作为我国重要的成品油生产基地和最大的原油及制品的转运中心,在东北乃至全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大连石油交易所的交易方式为传统贸易方式与现代电子交易方式相结合的现货交易,经营的主要范围是燃料油、沥青及化工产品。其目标是发现并发布价格,把市场建设成为燃料油、沥青及化工产品的“交易中心、价格中心、信息中心”。北京石油交易所以现货交易为主,以石油、化工产品、危险化学品经营为重点,主要交易方式有现货挂牌交易、竞价交易和中远期撮合交易三种形式。

2008年广州华南石化交易中心的成立,有望改变我国石油交易所现有格局。广东一向是国内燃料油批发贸易的主要集散地,目前,国内燃料油期货品种的交割仓库均设在珠三角地区,因此广州具有燃料油交易的产业优势。广州华南石化交易中心在亚洲的石化交易中心中,其规模是最大的。该中心和广州此前拥有的塑料、金属和粮食交易中心类似,采取中远期电子现货交易,即半年前可以买到半年后的货。不论是上海石油交易所还是广州华南石化交易中心,最终目标都在于建成中国乃至亚洲的石油产品交易中心。究竟最终将以谁为中心,或是同时发展两大交易所,将是未来我国石油交易市场值得关注的问题。

(三)木材市场

木材交易市场是以木材现货交易为主要交易形式,具有管理机构、管理制度、管理功能和服务功能,为买卖双方提供木材现货交易的场所。木材交易市场应具备为进入交易市场的买卖双方提供信息、通讯、展示等服务的功能;具备公平、公正、公开交易的监督功能;以及提供物流、加工和交易结算的功能。

由于金融风暴的波及,房市与股市的不景气,使得我国木材市场受到牵连。2008年我国原木进口约2957万立方米,比上年同期下降20.28%,减少752.08万立方米。从俄罗斯进口原木1866.52万立方米,同比下降26.5%,减少了673.04万立方米,占我国原木减少数量的89.49%。俄罗斯进口原木减少,使我国加大从新西兰和所罗门的原木进口量,如从新西兰进口量比上年同期增长50.27%,从所罗门进口量同比增长10.46%。据满洲里海关统计,2008年前三季度,满洲里关区进口木材600余万立方米,同比下降近30%;贸易值9亿美元,同比下降约5%。其中原木、锯材进口价格一路走高,进口月均价涨幅均超过20%。

金融危机对木材市场的影响,于2008年四季度开始明显显现。如北京木材市场基建用木材、生产用木材、装饰装修用木材以及家具用木材等几乎所有木材品种销售全部都在低位震荡,即使久已被市场认可的来自东北的本土针叶材及来自俄罗斯的樟子松,在进入四季度以后销售势头也明显趋弱,即使是上半年销售势头一直不错的大洋洲的新西兰松,其销售也同样逐渐趋冷,至于木地板,尤其是珍贵硬木实木地板以及实木家具类产品更是遭受市场冷遇。北京木材市场是国内木材市场的晴雨表,入冬后北京的木材市场生意显得十分冷落,不少已经在京城木材市场坚守十几年的福建莆田老木商,已经开始准备关上店门回乡过年。同往年春节前就已经先热的京城地区木材市场比,2009年并未给木材市场带来繁荣商机。

(四)橡胶市场

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统计测算,2008年1—12月份,全国累计新增橡胶资源585.5万吨,与2007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天然橡胶新增资源227万吨,同比增长0.2%;合成橡胶新增资源358.5万吨,同比下降0.3%。2008年,由于国内天然橡胶主产区受年初的冰冻灾害及病害影响开割延迟,三季度进入开割旺季后产量虽呈恢复性增长,但总产量较上年同期相比仍有所下降。据初步统计,天然橡胶全年累计产量约59万吨,同比下降4.1%。2008年合成橡胶生产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速回落。1—12月份,合成橡胶产量238.3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9.2%,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近4个百分点。2008年天然橡胶进口增势明显。1—12月,累计进口天然橡胶168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2.0%,增幅较上年同期回落0.2个百分点。分月来看,除个别月份以外,多数月份进口均保持增长,尤其是以一季度增长最快,增速达到20%以上。

2008年12月17日,财政部公布了2009年关税实施方案。其中,天然橡胶关税维持2008年水平,复合胶关税则有较大调整。对原产于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菲律宾、越南、缅甸、老挝和柬埔寨的部分税目商品继续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税率,根据原先的减税进程,2009年对老东盟成员国(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菲律宾)复合胶协定税率将从5%降至0。国家橡胶进口关税政策的变化,加之国内橡胶资源量的变化影响,2009年我国橡胶市场结构将有所变化。天然胶进口多元化的趋势将更加明显,并且由于我国对天然胶进口一直实行高关税政策,此次复合胶实行零关税给国内企业提供了一个降低生产成本的途径。相信国内企业将更多地选择进口复合胶,原有烟胶片和技术分类胶的进口份额将会减少,但同时也将给国内天然胶生产及加工企业增加一定的压力。

需要[3]积分

阅读全文

关于我们 | 媒体互动 | 站点留言 | 友情链接 | 在线投稿 | 网站地图

地 址: 北京市丰台区丽泽路16号院2号楼铭丰大厦1601(100073) 电 话:010-83775681 E-mail:CSL56@vip.163.com
Copyright 2000-2019 in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网络事业部
中国物流与采购网:京ICP备05024070号 中国物流联盟网:京ICP备050370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