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通过坚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使我国经济较快扭转了明显下滑的势头,实现了逐步企稳向好和加快回升。国内生产总值一季度增长6.2%,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9.1%,四季度增长10.7%。在这种宏观经济环境背景下,生产资料市场急剧回落的状况在春节过后得到有效抑制,走势上呈现震荡筑底、渐趋回升、增长势头明显加快、年底前后高位趋稳的变化特征。
一、2009年生产资料市场主要特点
(一)生产资料销售稳步较快增长
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统计核算,2009年全社会实现生产资料销售总额27.7万亿元(现价),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8%,比2008年增速提高3.4个百分点;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长分别为2.2%、6.4%和9.8%。(参见图1)
2009年,随着一系列扩内需、促增长政策效果的逐步显现,国内经济出现一些积极变化,生产资料市场大幅下降的状况逐步得到抑制,生产资料销售总额呈现逐季加快增长趋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弹性系数变化情况,一季度仅为0.36、上半年升到0.9、前三季度继续上升到1.26,到全年已加速升至1.59,快速达到经济扩张期时的水平。反映出生产资料销售增长变化与整体经济的发展基本是一致的。
(二)市场供需在恢复中加快发展
据对30种主要生产资料统计测算(按可比口径计算,下同),2009年,资源总供给(包括国内生产+进口)比上年增长17.1%,其中一季度增长1.1%、二季度增长10.1%、三季度增长24.4%、四季度增长32.9%;市场总需求(包括国内消费+出口)增长16.0%,其中一季度下降0.2%、二季度增长9.4%、三季度增长26.4%、四季度增长29.9%。从近两年各季度供需同比变化走势图可以看出,去年一季度市场供需已经从2008年四季度底部开始回升,二、三季度升幅呈现急速扩大之势,四季度在保持大幅增长的同时,升势有所减弱,总体发展呈现出“V”型走势变化特征。(参见图2)
(三)部分产品供大于求,市场供需差率扩大
2009年,30种主要生产资料平均供需差率上升至3.8%,是十几年测算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铜、铅、铝材、铁矿石的资源供应大于市场需求超过两成以上,供需差率铜和铅均高达27.0%,铝材和铁矿石分别达到23.6%和25.2%,钢材上升到4.2%,汽车及橡胶轮胎分别达到近8%和5.9%。
生产资料供需差率明显上升的主要因素,是部分产品资源过快增长,大幅高于市场消费需求,导致库存急剧增加。如2009年铜总资源增长达到38.3%,市场总需求仅增长17.9%,年末社会库存比年初上升1.85倍;钢材及铁矿石资源分别增长18.4%和20.5%,需求分别增长12.8%和13.7%,库存分别上升52.9%和113.1%;煤炭、焦炭其资源总量分别增长15.7%和10.6%,总需求分别增长15.1%和8.5%,库存分别上升51.5%和27.3%。
(四)能源、金属等基础原材料进口加快
2009年,30种主要生产资料进口量比2008年平均上升24.7%,高于上年升幅19.3个点;进口占总资源的比重(即对外依存度)达到9.6%,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尤其是煤炭行业,2009年我国由煤炭出口国转变为煤炭净进口国。此外,原油、有色金属、铁矿石、橡胶等进口量比上年也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五)出口大幅下降,对市场需求拉动减弱
2009年,30种主要生产资料出口比2008年平均下降27.8%,虽然四季度出口形势有所好转,降幅明显收窄,但全年平均降幅仍比上年高出21.9个点(2008年出口需求降幅为5.9%);出口占市场总需求的比重回落到3.8%,比上年下降2.3个百分点,显示出口对市场总需求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
出口下降明显的品种主要有:钢材及钢铁原料、煤炭及焦炭、铜铝锌锡等有色金属以及水泥、橡胶轮胎等产品。2009年,钢材出口2460万吨,比上年减少3465万吨,降幅达到58.5%,出口占市场总需求的比重回落到3.6%,下降6.2个点;煤炭出口2240万吨,比上年减少2304万吨,下降50.7%,出口占总需求的比重回落到不足1%,比上年下降1个点;铝及铝材分别出口31万吨和139.4万吨,比上年分别下降63.1%和26.5%,出口占总需求的比重降至2.2%和9.4%,分别下降4.6和5.2个点;水泥出口1561万吨,比上年减少1043万吨,下降40.1%,出口占总需求的比重回落到不足1%,比上年下降近1个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