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资料流通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商品流通业,目前仍处于扩张性增长阶段,其对工业化、城镇化和居民消费升级的支撑作用将会进一步显现,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要充分认识加快发展生产资料流通的重要性,把加强宏观管理及创造良好政策环境作为工作的重点,保持生产资料流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制定生产资料流通发展总体规划
政府主管部门应把生产资料流通发展放到部门工作的重要位置,加强宏观管理,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制定行业发展总体规划,保持生产资料流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总体规划应从中、长期发展需要出发,既要充分利用现有成果与经验,又要考虑地区发展差别,既要从实际出发,又要有前瞻性、导向性,统筹兼顾,循序渐进,以指导行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二、构建生产资料流通政策体系
一是建立维护市场秩序的政策体系。建立公平交易规则和市场价格形成机制,规范生产资料流通企业经营行为,促进市场有序竞争和健康发展,维持市场稳定运行和保护消费者利益。对已经出台的法律法规,要尽快完善相关配套实施细则,提高其可操作性。加大严格执法力度,改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状况,从严打击假冒伪劣和商业欺诈现象。清理与修改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对明显不利于生产资料流通发展的政策、规定、办法,例如现行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中的某些规定、不合理的纳税规定等,应尽快修改与完善,以营造有利于生产资料流通发展的政策环境。
二是建立宏观调控政策体系。为应对国际市场对我国生产资料市场的影响,需要建立宏观调控政策系统,尤其是石油及其他紧缺性资源,应有明确的调控政策。
三是建立促进流通现代化的政策体系。例如流通设施现代化政策、流通方式和手段现代化政策、流通企业经营管理现代化政策、流通业信息网络系统建设政策等。
四是健全生产资料市场运行管理体系。建立流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和流通状况跟踪监测体系,了解各种流通业态的总体状况、分布与发展趋势,及时、准确地把握流通速度、流通成本,从而进行合理规划与正确指导。完善生产资料市场监测体系与市场预警机制,加强市场运行分析和预警监测,提高宏观调控能力和管理决策水平。做好生产资料流通统计工作,扩大样本数量,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加强定性定量分析和市场趋势研究。
五是建立生产资料应急储备机制。生产资料应急储备机制主要包括应急生产资料的数量规模、品种结构、布局形式、生产能力、存在状态等相关要素。编制完备、合理的名类目录,以便指导各级政府按照需要安排好相应的应急生产资料储备,为快速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提供及时、高效的物资保障。
三、完善分行业的诚信体系
目前,汽车、建材、木材、水泥、轮胎翻修等流通领域已经或正在建立企业诚信体系,但钢材等其他一些流通领域尚未建立。这项工作应继续推进,最终覆盖到全部大宗商品流通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