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首  页
    |
  • 关于学会
    |
  • 网上入会
    |
  • 学术年会
    |
  • 学会论文
    |
  • 学会课题
    |
  • 学会报告
    |
  • 学会活动
    |
  • 产学研基地
    |
  • 特约研究员
    |
  • 资料中心
    |
学会介绍 学会章程 会员管理服务及收费办法 组织机构 学会领导 专家委员会 学会年度工作计划 学会文件 联系方式
入会须知 注册会员 理事申请表下载 会费标准及缴纳方式
关于年会 历届年会回顾 最新年会动态 最新学术年会征文 历届获奖名单 特约评委申报 关于分论坛 分论坛申请 历届分论坛
征文通知 征文提交 物流经济 物流管理 物流技术与工程 采购 供应链管理 英文文献
课题介绍 课题通知 课题计划 历年获奖课题 课题申报 课题结题 课题申报书下载 课题延期申请表下载 研究报告格式规范下载 结题报告模板下载
关于报告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 中国物流重点课题报告 中国物流学术前沿报告 中国物流园区发展报告 中国冷链物流发展报告 生产资料流通发展报告 中国采购发展报告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会 全国物流园区工作年会 物流企业财税与投融资工作会 产学研结合工作会 中国物流学术年会 日日顺创客训练营
管理办法 产学研基地动态 申请表下载 申请表提交 基地复核 产学研会议信息
管理办法 申请流程 聘任条件 申请表下载 特约研究员相关文件
学会工作动态 物流政策及评论 学术年会论文 学术年会资料 学会报告 会员通讯 领导讲话 学会文件 学会课题 其他
  • 2007-2008
  • 2008-2009
  • 2009-2010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料中心 > 学会报告 > 生产资料流通发展报告 > 2009-2010
美国应对金融危机的经验做法
来源: 时间:2013/1/8 15:46:05 作者:
  

2008年9月以来,美国金融形势骤然恶化,并逐步演变为一场自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这次金融危机横扫整个美国金融体系,其他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从众多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到货币市场和初级商品市场,无一幸免。受危机影响最严重的是金融部门本身的公司、收入和就业,但也影响到建筑业、资本产品和耐用消费品这些需求严重依赖信贷的行业。

美国金融危机演化成一场危害实体经济的经济危机,并导致全球经济的衰退,以美、欧、日为首的各国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紧急出台了一系列救市举措。这些举措是否奏效?美国实体经济是陷入短期衰退还是长期萧条?各种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

一、金融危机对美国流通业的影响

美国的流通业遭受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钢铁、汽车、燃料等行业需求受到很大影响,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产能利用率低,大批工人失业。2009年美国钢铁行业的产能利用率仅为51%,粗钢产量同比减少36.4%。美国最大的几家钢铁制造商在2009年四季报中显示,尽管价格和销售温和回升,但四季度业绩依然疲软。此外,季报中还暗示这些企业2010年的收益仍将受到拖累,这表明钢铁企业的复苏步伐依然缓慢。美国的汽车产业也同样遭受严峻考验:汽车销量大幅下滑,汽车金融服务体系遭受严重冲击,汽车消费者信心受到严重打击,不少汽车企业和经销商融资困难,甚至资金链断裂,面临停业和倒闭的危险。以汽车行业为例:

1.汽车销量大幅下滑。

金融危机对美国的汽车产业造成巨大影响。数据显示:2008年9月美国车市仅售出96.5万辆新车,同比下滑27%,创50年来最大跌幅。福特9月份本土销量同比降幅为34.5%,沃尔沃更是同比下降51.2%,克莱斯勒本土销量同比下降32.8%,通用则同比下降15.8%。2008年10月,通用汽车公司本土销量仅为16.87万辆,同比降幅高达45%,其股价则跌至1952年以来的最低位;福特公司三大品牌—福特、林肯和水星,本土销量共计12.85万辆,同比减少29.2%,其股价则跌到80年代中期以来的最低点;克莱斯勒本土销量仅为9万余辆,同比降幅达34.9%。整个10月份美国本土汽车销量仅为83.8万辆,同比下降32%,为1991年1月以来最低月度销量。2008 年前10个月,美国汽车销量总计1090万辆,比2007年同期减少近200万辆,销量同比降幅达14.6%。

2.汽车金融服务体系遭受严重冲击。

美国汽车金融模式的主体有商业银行、信贷联盟、信托公司和汽车金融服务公司等,主要是汽车金融服务公司和商业银行。健康的金融体系是美国汽车金融模式正常运转的前提,也是美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在美国,汽车的生产、流通、销售以及售后服务各个领域都离不开汽车金融服务。生产环节,融资机构为企业提供生产用的贷款;流通环节,融资机构为经销商提供购置库存车辆的资金;销售环节,汽车金融机构为消费者提供各种金融服务,比如融资租赁和分期付款等;此外,汽车展厅、仓库、维修厂等项目的建设,也离不开金融机构。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来,银行资金匮乏、信贷紧缩,一方面美国汽车生产企业、汽车经销商很难获得银行贷款,另一方面汽车贷款被大量拖欠,尤其是汽车金融服务公司向经销商和终端消费者提供的贷款被拖欠。据统计,到2008年底美国被拖欠的汽车贷款额已达250 亿美元。此外,股市低迷也使汽车企业的融资难度增加。

3.大批经销商面临停业。

美国汽车经销商协会(NADA)首席经济学家保罗泰勒指出,2008年1至10月美国已有约600家汽车经销店停业。美国目前约有2.07万家汽车经销商,每年有75—200家经销商停业属于正常现象。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汽车制造商的金融公司、美国银行、富国银行等金融机构纷纷提高了汽车经销商融资利率,才导致了2008年大量汽车经销商停业,一些放贷机构拒绝向不盈利的经销商融资,甚至收回了已发放的贷款。缺乏资金,汽车贷款难以收回,汽车销售量又在不断下降,许多经销商只得选择停业。比尔赫德集团这家拥有13家经销店的全美顶级雪佛兰汽车经销集团于2008年9月底停业,集团背负通用汽车金融服务公司、宝马金融公司、摩根大通银行共计2.29亿美元的债务。

4.汽车消费能力下降。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的汽车消费以大排量、高油耗、超豪华为标志。汽车厂商通过不断翻新和变换产品样式和外观,鼓励消费者购买新产品,淘汰旧产品。但是,受此次金融危机影响,消费者的财富缩水、收入降低及美元购买能力下降,使得美国人不得不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非必需品花销大大下降,经济型轿车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汽车金融公司也吸取次贷危机的教训,仅向具有优质信用评级的客户提供贷款,在美国大多数地区,只有约1/3的消费者有资格获得贷款。因此,通过信贷方式销售和购买汽车在美国变得非常困难。消费者对购车行为的保守和购车信贷难度的加大,使得汽车销量短期内大幅度下降,这对汽车生产商和经销商造成了致命的打击。

金融危机导致汽车生产企业和经销商正常运转所需的资金难以获得,同时,消费者的汽车信贷也急剧紧缩,有购买能力的消费者不愿买车,想买车又需要贷款的消费者又受到限制,汽车企业和汽车经销商资金链发生断裂,面临停业或破产的危机。

5.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自通用和克莱斯勒破产以后,与汽车行业相关的部门都显得很萧条,有5000多家美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濒临破产。一些分析人士预测,可能有大约600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未来两年会倒闭。

《华尔街日报》2009年7月报道,美国最大商业贷款公司CIT随时有破产可能,CIT是专门向美国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中小企业原本获取贷款就不容易,如果CIT破产,将会有760家制造企业面临倒闭,另外还将有30万家零售商危在旦夕。然而,这家专门向美国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因“垃圾级”的信贷评级,被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拒绝了担保贷款要求。有些已经陷入债务危机的中小企业申请不到贷款,根本无法支付原材料费用,也没能力雇佣工人重开生产线,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订单流失和工厂倒闭。

二、美国流通业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

美国是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强调市场配置资源的竞争性,政府对经济采取了比较自由放任的态度和宽容的经济政策,市场竞争充分,民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有较大的自由度和灵活度。政府不进行或尽可能少地干预市场机制可以调节的经济活动,尽可能回避对微观市场主体的直接干预。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主要通过财政、货币政策来实现,政府对市场的介入主要限于民营企业不愿介入或不能经营的领域,而这些领域又多是国民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事业。

(一)政府方面

1.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为流通业的发展创造适宜的经济环境。

美国流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制订,主要是通过市场,根据竞争和价格变化,从而确定产业结构未来发展的方向。正是投资者和生产者对市场价格差异的不断追求,才使得社会经济资源按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及时有效地流动。而政府的作用主要是营造一个适合于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合理化的经济环境,只有当市场的调节作用无能为力的时候,政府才采取行动。

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的刺激政策主要定位于两大目标:一个是化解金融风险以稳定金融;另一个是重组制造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业。所采取的方式无一例外地带有扶强抑弱、强化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的特征。无论是政策目标定位还是采取的方式,都带有“调结构”的强烈意向。具体就是:放手让金融业和制造业中那些低效率的企业破产,而给高效率的企业腾出资源与空间,借此提升整个产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2.政府通过减税、补贴等方式鼓励企业扩大就业。

2010年1月份,美国的经济已经显现出复苏的势头,但是美国依然损失了2万多个就业机会。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政府调整了经济政策的主基调,将创造就业机会移至政策目标的首位。美国政府当时的预算,计划耗资1540亿美元专项用于就业创造;并宣布中小企业每雇佣一名员工,给予5000美元的“税收信贷”补贴。

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年12月8日宣布,将采取减税、奖励以及增加投资等一揽子计划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以应对当前日益严峻的失业问题。按照奥巴马公布的促进就业方案,美国政府将三管齐下,一是通过减税、奖励和信贷优惠等措施促进小企业发展;二是加大对桥梁、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三是加大对新能源和节能领域的投资。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需要[3]积分

阅读全文

关于我们 | 媒体互动 | 站点留言 | 友情链接 | 在线投稿 | 网站地图

地 址: 北京市丰台区丽泽路16号院2号楼铭丰大厦1601(100073) 电 话:010-83775681 E-mail:CSL56@vip.163.com
Copyright 2000-2019 in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网络事业部
中国物流与采购网:京ICP备05024070号 中国物流联盟网:京ICP备050370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