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全文较系统地回顾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历程,认为只要在市场经济 的体制下,运用最新的科学技术于商品流通的全过程之中,才可能形成现代物流业的服务体系,物流业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现代物流业的内涵和外延与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阶段性密切相连。
现代物流业是现代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森吉兹·哈克塞弗等美国学者所著的《服务经营管理学》指出,现代服务业有四大特征:无形性(intangibility)、不可分割性(inseparability)、不可保存性(perishability)和多变性(variability),现代物流业也不例外。
应用服务管理工程的思想(SME)来分析物流服务问题,现代物流系统包括物流服务需求、物流服务环境、物流服务作业内涵、物流服务设施设备,以及物流所发生的费用和物流服务的效果评定。分析物流服务需求时,应明确作业对象物流服务的客体---货物,作业对象的所有者才是提出物流服务需求的主体。过去我们对物流的研究偏重于物流服务的作业内涵,而对其他方面采用离散式的分块研究,就造成了这样一个虚假现象“物流无所不包”,学科的范围总处在模糊不清的混沌状态。本文力图从物流系统演进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隶属现代服务业的物流业的内涵、本质。
一般认为,物流过程是商品实体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的累积;“物流”是物质资料从供应者到需求者的物理性运动和时间转换,主要是创造时间价值、场所价值或一定加工价值的经济活动。《物流术语》对物流的定义是:物流即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台湾物流业者联谊会对物流的定义是:物流是一种物的实体流通活动的行为,在流通过程中,通过管理程序有效结合运输、仓储、包装、流通加工、资讯等相关物流机能性活动,以创造价值,满足顾客及社会性需求。
企业是开放的系统。为了生存和发展,企业必须和外界进行能量、资金、信息、物质以及人员的交流,这种交流的规模、结构、频率和节奏,直接地说明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创新能力。物流问题只是着重研究企业与外界物质实体的交流,而这种交流与企业进行的其他形式的交流息息相关。企业物流能力的组织管理状态和水平,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流通是沟通生产与消费的桥梁
经济学认为,生产和消费两个领域之间有一条鸿沟,流通恰好是沟通的纽带与桥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认为,流通是生产过程的延续,现代经济学认为,商品流通蕴含着物流问题.
众所周知,生产与消费存在七大矛盾(或差异):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空间分离、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时间分离、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信息分离、生产者与消费者对商品所有权的差异与矛盾、生产者与消费者对商品估价上的差异与矛盾、生产者与消费者对商品数量上的差异与矛盾、生产者与消费者对商品品种结构上的差异与矛盾。物资流通不等于物流,解决上述七大矛盾,沟通生产与消费,使对商品的需求与商品供给之间处于动态平衡的发展过程中,这是物资流通(即商品流通)的基本功能与作用,而物流问题贯穿于整个商品流通过程之中。
二、美国的物流理念
1. 物流的涵义
美国学者早在二十世纪初就提出物流问题:Physical Distribution(PD),就是针对产品销售中分销问题和销售渠道的构建问题,所以现在美国大多数高等院校里,把物流专业建在商学院;由于美国是个完全的市场经济国家,需用通过刺激消费需求来带动经济发展。(据我国经济学界的预测:国民经济的GDP值每增长1%,其中投资增长贡献率占22%,出口增长占20%,消费增长占58%;美国GDP增长的结构可能不同,但这三个因素是国民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企业主要依靠产品的销售需求、来拉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产品营销规模的扩张,产品进出口的增长和国内需求的扩展,必定引发企业投资需求的增长,从而带动GDP的增长;企业从营销渠道的构建、营销网点的合理布局、加速商品的流通和货币的周转、合理控制商品库存(既不积压也不短缺)的角度,提出来必须重视物流问题。
2. 美国的物流理念
当初,美国学者提出PD问题,完全是站在企业产品分销的角度,考虑物流问题。但是,学者们发现,仅仅只从产品的销售角度考虑物流问题,远远不够,还不能使企业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必须综合考虑企业原材料采购、在制品与产成品存量的控制问题,应当把物流问题的研究,从销售领域延伸到生产领域,于是提出物流一体化问题,即Industrial Logistic(工业后勤问题)。这标志着企业对“物流”问题认识的深化。
3. 美国军方对物流学方法论的贡献
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人类战争的形式和内涵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由传统的人海肉搏战转化为钢铁消耗战,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条件是看交战双方、谁有能力把大量的具有杀伤力的钢铁恰到时机准确无误地投放在敌方的领土上,作战物资的战前准备、交战过程中的后勤保障供给能力,将决定战争的胜负。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第二次世界大战席卷亚、非、欧美等地,战场在全球范围内展开,那么在全球范围内军事基地的布局,各军事要塞战争物资的储备和源源不断的补给,成为交战双方必须研究解决的问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军方正是采用运筹学的方法、同时创造性地运用了集装箱装载技术和物品标识技术、以及信息传输处理技术,较好地解决了作战物资的有效供给问题。
商场如战场;企业在争夺原材料、能源资源和产品销售市场时,自觉地移植了美国军方在战争中所用到的物流技术及运筹学方法论,如优化方法、线性规划、博弈论等等;这些物流技术和运筹学的方法论、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物流领域的应用,大大地提高了物流过程的效率,同时也提升了物流学的科学性和过程的可控性,物流配送过程的优化、库存的优化和控制等问题,逐步找到成熟的、可实现量化计算的解决办法。
美国的工商企业借鉴军事物流的理论和方法论,将在战场上的拼杀技巧转化为对市场的争夺,借以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物流问题;在由军事后勤(Military Logistic)向工业后勤(Industrial Logistic)的延伸和发展过程中,充实了物流学的方法论,并且形成了物流学科的新领域---物流工程。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