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目的意义
1.1.1选题背景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是在经济一体化和国内改革纵深化推动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和谐社会为核心,以全方位体制和机制创新为动力,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具有全国意义的改革实验区。2005年以来,国家先后在东部、中部和西部设立了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成渝、武汉和长株潭5个国家配套改革实验区。主要目的是以实验区为载体,把改革和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重点突破与整体创新,率先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体现综合改革示范作用。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选择,一方面是源于新时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的现实需要,另一方面是源于长期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必须由战略主导产业集群来支撑,才能不断地向着既定的目标发展,这就要求在选择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时,尽量地保持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与战略主导产业集群的选择相吻合一致。
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下,区域化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但没有削弱,反而比以前更为加强,产业集群——同一产业领域的众多企业因空间聚集而形成的一种产业组织形态的兴旺深刻地表明了这一点。物流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其功能和巨大的经济价值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在产业集群这种产业模式已经成为引人瞩目的区域产业发展趋势的今天,物流产业是否也存在产业集群?是什么促使物流产业集群的出现?物流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有什么贡献?物流产业集群的形成模式是怎样?这是物流产业集群存在根本。在许多国家的大中城市里出现的物流中心、物流园区证明了物流产业也有集聚现象存在。物流产业集群这种新型的产业模式的出现,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对物流产业集群的形成因素、动力机制和发展模式的研究,有利于物流产业的成熟健康发展,有利于分析物流产业集群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有利于促进区域积极的快速发展。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从20世纪70年代对产业发展的管理支持性功能转向90年代的战略导向功能。物流产业将成为我国“十一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领域之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也在日益加强,已呈现出全球、国家和区域共同发展的局面。区域经济交流和合作成为一种普遍的经济现象,区域间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等不断涌现,区域间竞争的激烈程度正不断加剧。与此同时,我国东部沿海正在承接海外、中西部内陆正在承接东部沿海的产业梯度转移,物流活动由此变得更为频繁。如何有效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已成为区域经济快速、健康、稳定、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物流产业集群形成机理和发展模式进行研究意义重大。一方面,从现实分析,我国物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产业发展不成熟,企业处于无序发展的状态,长期以来行业内部的种种弊端也暴露无遗。随着物流服务的重要性日益显现,物流企业不断发展完善,现代物流业是对传统物流颠覆性的改造,打破了过去传统物流业仅以仓储和运输为主的局面,在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的同时,更好的满足了市场需求,为区域经济做出了贡献。物流产业集群这种新型的产业模式的出现,促进物流产业的有序发展,对物流产业集群模式的关注是对这种产业发展模式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另一方面,从理论方面看,本课题研究力足于建立完善的国家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物流服务体系,将有利于区域产业结构完善。现代物流的价值就是通过培育并集聚物流企业,使其发挥整体优势和规模效益,促使区域物流向专业化、改变区域经济增长方式,使区域物流中心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具有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和改造传统产业的辐射效应。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物流产业集群国外研究现状
Szilasi,Kalscu(2003)研究了匈牙利的Pannon地区汽车产业集群,他们从集群的建立、集群的运作、集群成员、集群发展目标和对策以及集群发展所取得的成绩等方面全面系统地对该集群进行了分析[1]。英国Trends Business Research Ltd and PAWA Consulting Ltd(2002)对英国中东部地区物流产业集群的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形成了East Midlands Logistics Cluster Mapping & Development报告。报告从广义的角度对物流产业和物流产业集群进行了界定,绘制了物流产业集群的产业地图,扩大了我们对物流外延的认识,这对我们阐释物流产业集群这一概念有很大的帮助[2]。Doug Leduc(2004)对美国供应链系统进行分析后,对物流产业集群给出了自己的定义,将这一概念视为若干投资之间的平衡,这些投资包括信息技术和固定资产、培育特定的纵向产业集群的投资以及培育特定的物流环节的投资。同时这一文章也强调了新的物流供应链战略的必要性[3]。
国外对于产业集群的产生和发展生命周期的研究是从两个角度进行的,一个是从集群的整体角度来探讨产业集群的演化过程;一个是从构成集群的企业和其他机构个体角度,通过考察企业等组织的进入或新建、发展,衰亡或迁出来研究集群的产生、发展和衰落的过程。而国外学者对于行业产业集群的研究包括了家具业、纺织业、服装等行业,对物流行业集群的研究多集中在物流园区,但相关文献很少。
1.2.2物流产业集群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才开始关注产业集群的研究。在国内研究产业集群的学者中,既有经济学家,又有社会学家和地理学家,他们选取的研究角度各异,从而导致各学者在集群的概念、种类和形成发展的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理论探讨出现了一些不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区域物流或物流园区与区域经济的相互影响
程广平、汪波、程国平(2006)分析了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物流产业集群的依据及优势,提出了中心城市发展物流产业集群的必要条件,指出物流企业之间的组织应该是椎型产业聚集模式,他们的合作关系应该是以销售为中心的模式[4]。李俊瑶、王耀球(2004)从一个区域内配送中心群体的经营现状出发,引伸出区域物流能力共享的理念,通过建立商品信息平台,实现区域内配送中心的信息资源共享和物流资源共享,从而实现降低整个商品流通过程中的成本,提高物流效率的目标[5]。黎继子,刘春玲,常亚平,李柏勋(2006)根据集群式供应链组织续衍的物流特点,对集群供应链组织续衍与物流园区的耦合性进行了分析,提出集群供应链组织续衍与物流园区耦合的三种模式,并以苏州IT产业集群为例,来分析集群式供应链组织续衍的演变规律,以及对物流园区发展的影响[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