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背景
我国物流产业起步较晚,整体信息化水平和运营效率都比较低,其中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一直保持在18%左右,物流资源利用极度不合理。物流基地依托便利的地理位置、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有利的政策支持等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整合了物流资源,促进了物流产业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需求的持续快速增长,物流基地的建设与发展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物流行业的许多难题,但达到支撑中国的整个经济发展还有极大距离。物流业务中的矛盾也不断突出。其中有两对最主要的矛盾,一对是物流业务各发生方之间的矛盾,一对是物流基地自身局限性引发的矛盾,最主要表现为以物流基地自身局限性为基础引发的物流司机的找货难问题,以及物流货主、中介的找车难问题。
浙江传化公路港物流发展有限公司定位于“第四方物流”,即“物流平台集聚服务商”,是“以组织化、信息化、标准化为切入点,以物流资源集聚为基础,以促进信息交易和服务效率为核心,以网络化为载体,以整合提升供应链效率为方向”的物流企业集群发展平台,是服务公路物流的综合性、平台型的一家大型物流企业。
截止2012年12月底,货场物流车辆专属停车位共2120个,日均进场车辆约2580辆,该基地采用一车一卡会员制,进入交易大厅必须是车辆在场内的传化会员。而交易大厅日均库存未成交货源信息4230条,而日均成交单数量仅为1460单。所以在实践中, 引起“找货难,找车难”的两个“根本问题”是:1、物流信息辐射范围受到物流基地局限性制约。由于受到物流基地停车规模等物流基地局限性的限制,司机进入交易大厅较为麻烦,资源信息辐射不出去,导致日均4230条货源信息的需求仅被日均2580辆货车的司机查阅,引起货源等资源信息的浪费。2、资源信息调度能力低下导致成交失败。资源信息达成是物流司机与货主双向选择与匹配的过程,但目前资源信息调度能力相对低下,司机和货主间都难以匹配到合适的货源和车源等资源信息,从而导致传化物流基地2012年日均货源信息成交率仅约为35%(日均成交单数/日均库存信息数)。
解决“找货难、找车难”问题的两个“关键”,一是解决物流基地的局限性限制,把资源信息身上的“枷锁”被释放,让资源信息“活”起来。二是加强资源信息的调度,让资源“动”起来,提高货源、车源等资源相互之间的匹配度。
随着电子商务物流与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信息流的交互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让信息能更好的“活动”起来,手机等数码产品也已作为智能操作的一款终端,渐渐地加入到信息流的分享中。那么,如何利用现代先进的各类科学技术,组建一个以物流基地资源为强大依托的,物流交易各方沟通更为顺畅的,物流信息资源交互性强大的现代物流型社区网络体系,是现代中国物流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物流基地转型的关键,同时也是电信与传化物流合作本项目的背景。
二、传化物流业务转型升级对信息化的需求
目前,传化物流信息交易的模式主要是:以物流信息大厅为基础,中介将货源信息发布到信息厅屏幕上,司机进入交易大厅寻找合适的货源。这种情况下,司机在进入大厅之前不知道是否有合适的货源。同时,在选择货源时还需考虑发货地与基地的距离,不能过远。这样会导致基地辐射圈范围外的货源交易成功率低,影响了中介的收益。
传化物流是中国物流行业的标杆企业,其创新的公路港模式对物流效率的提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找货难、找车难的问题。但是单纯物理性的物流基地模式,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其一,物理辐射圈有限,超过一定的距离,考虑到运输成本,司机就不大会来基地找货,中介也不会到基地平台来发布货源信息。其二,虽然物理基地的功能有不可替代性,但其建设投资大、周期长,通过物理基地的建设来组建一张全国的物流大网不仅投资巨大、短时间内不大可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