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简介
案例设计单位:
浙江省交通运输物流信息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信息服务中心”)是由浙江省人民政府设立的承担交通运输物流信息化建设与服务等相关工作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信息服务中心具体负责建设、推广、服务的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以下简称“国家平台”)为物流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提供了信息交换和共享的通道,同时为大量的物流企业提供了信息化产品和服务。在此案例中信息服务中心主导上下游互联的设计并积极推进互联工作的开展,组织华东医药及其下游企业共同编制上下游信息共享的业务标准、为华东医药及其下游企业进行数据交换提供共享平台基础交换网络支持、为华东医药下游没有信息化的物流企业提供软件服务等。
案例典型应用企业:
衢州大华物流中心位于衢州市区下张经济开发区浙西大道101号,东邻东港工业园区、沈家经济开发区,北接市经济开发区,南连衢州建材市场和家具市场,西南面紧靠市高新技术开发区,320国道从门前穿过,与杭金衢高速公路衢州东、西出入口紧紧相连,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区域环境良好、产业服务集中、服务功能齐全的公用型物流集散中心,占地156亩。该项目为市政府近期实施的物流建设重点工程,一期、二期工程已竣工并投入运营。园区建有货运信息大厅、业务交易大楼、辅助用房、加油站和办公用房等建筑面积达11622.8平米,入驻业户43户,年交易额达6000多万元。二期工程已建成营业用房4448平方米,硬化场地8000平方米,吸纳了80多户物流业主入场经营。二期续建工程将新建跨大排渠桥梁1座、综合服务用房2000平方米、营业房2700平方米、仓库6000平方米、浇筑货场和停车场地10000平方米。
二、 项目介绍
(一) 行业背景
据"全省重点物流基地评估"分析,浙江省已基本形成以物流园区为核心、物流中心为骨干、配送中心和传统货运站为基础、农村物流站点为补充的"布局合理、层次匹配、功能完善、运转高效"的交通物流站场体系。目前交通物流站场的结构基本合理,并以公共型为主,基本满足不同层次的物流服务需求。物流基地数量和比重随着近几年的发展在不断增多,目前正处于传统货运站场的转型升级阶段。
物流基地的建设为我省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众多机遇。
第一,物流基地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提升了物流业的服务水平。通过有效管理物资流、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提高了商品周转速度,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建立了多层次、全方位、快速高效的综合物流服务体系。
第二,通过土地资源的集约化使用,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率。
第三,物流基地将工商、财税、运管、公安等政府监督管理服务职能集聚到同一平台上,更有利于政府部门管理物流市场、提升服务水平。
第四,物流基地提高了物流行业的整体运营效率,减轻了周边道路、环境和能源的压力;同时,促进了区域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
同时,在物流基地的建设发展中,也展现出问题:布局交叉,功能单一。
第一,我省缺乏专业性的物流基地布局规划,这体现在各地市基于各自的行政区域、不同的经济和行业管理部门分别制定了一系列物流规划,虽然起到了一定的统筹、协调和整合作用,但以上规划的各类物流节点的功能不细分,在定位上存在交叉,缺少专业化(如医药、冷链、大宗物资)的物流基地布局规划,难以发挥物流集约化运作的效益。
第二,物流基础的规模总量不足。根据调查测算,全省目前物流基地的缺口在10000~20000亩左右,现有的仓储、配载等物流设施还远不能满足我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积极推进现有分散和较小的物流设施资源的整合,优化布局、结构,显得十分迫切。
第三,采用"招商"、"出租"和"售楼"的经营思路是目前物流基地的主要经营方式,其存在缺少物流供应链的解决方案与能力,不能与本区域的制造业、分销业、零售业整体供应链的需求相结合。同时,物流基地运作粗放,信息化、新技术、新装备利用率不高。在147家全部和部分运营的物流基地中,只有68家投入了信息化设施的建设,占比46.3%。
第四,我省物流基地大多为"物业式"经营,重出租出售、轻服务,物流附加值很低,部分物流基地对物流需求规模和特点缺乏有效呼应,功能单一失衡,多式联运的功能和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发挥。若以信息化为切入点,提供增值服务、提高整体信息化水平、建立相应的服务标准,物流综合服务水平提升将大有可为。
(二) 项目概况
浙江省物流基地园区通工程由全省12家重点扶持物流基地发起,协会全面推进,行业进行监督指导,以5个部省共建物流基地为龙头,以港区和省市重点扶持物流基地为重点推进建设,构筑物流基地信息网络。
通过物流园区港区信息管理系统和车辆射频卡,实现全省物流基地间的信用共享和车辆互通效果。一是以车辆无线射频卡(RFID卡)为载体的“园区通”,各园区港区一方发卡,其他园区港区车辆进出卡口就可以通用;二是以物流园区港区信息系统为载体的信息共享,通过与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连接,实现信息尤其是信用信息互联共享。
通过园区通工程建设,可以实现“一方发卡,各地通行;一地失信,各地全知”的目的,能极大地提高企业和车辆信用追溯能力,提升企业管理能力;能减少各物流园区对货运车辆重复发卡,防止一车多卡,为运输企业和车主降低物流经营成本,利于提高车辆进出各物流基地的效率,便于驾驶员在全省各物流基地内畅行。
目前,,参与物流基地企业25家,通过项目实现全省包括宁波港发卡车辆近3万张,其中宁波港发卡数据28000条,省内物流基地固定卡发放1800张;通过物流基地软件实现与4家硬件供应商RFID产品互联,实现对车辆进出道口管理、车辆发卡数据共享;对物流基地已应用道口管理软件的企业,积累了互联的案例经验,如绍兴县中国轻纺城物流中心、浙江百富国际物流有限公司通过自有系统与平台实现互联;
三、企业需求
物流基地企业面临的问题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1) 停车场管理效率低下:停车场作为物流基地企业重要的经营业务内容之一在管理上并未获得同等的重视,部分企业通过手工计费、纸质登记等方式进行车辆的停车收费管理,容易造成物流基地道口拥堵,货运车辆恶意逃费,管理人员私下交易的问题;部分应用软件的也只能进行基本的计费管理,对于物流基地的流量分析、人员绩效方面无法满足管理需求,同时各基地单独发放车辆停车卡,对经常在各基地往返的车辆需重复办理停车卡造成营运成本的提高。
2) 违规事故无法监测追溯:物流基地企业为入驻的业户提供仓储、配合、短驳配送等多项服务,因此会涉及到众多的货运车辆,作为管理方,需要为入驻的企业、驾驶员提供管理职能,在发送车辆进出违规、偷骗货、驾驶员资质造假等情况时为企业提供信息支持。而以目前的管理水平,物流基地无法采集到相应的信用信息,不能帮助入驻企业规避风险、区分责任。
3) 信息孤岛,与其他物流基地无数据共享:物流基地企业为跨区域经济、物流发展服务方,需要与外部的物流基地、区域实现资源的共享,而车辆是共享的重要资源之一,通过回程车辆、货源信息整合方式,能够为物流运输企业带来利润提升,而以目前的信息化水平,物流基地无法掌握本基地的车辆信用、车辆动态、流向、货物吞吐等数据,对进行数据共享缺乏基础。
四、 解决方案
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1+3N的整体构架及近几年在交换基础网络、标准化软件和外部系统接入方面的建设成果,从三方面解决了互联中存在的问题,帮助物流基地企业快速提升停车场管理水平,并实现跨基地间数据共享应用。
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作为信息传输的纽带为物流基地通用软件和具备共享接口功能的物流基地、港区改造软件提供了强大的平台支撑,实现物流基地间、物流基地与港区间信息的互联共享。同时,平台制定了一系列标准规范如车辆卡及相关硬件设备的标准、硬件与通用软件接口的规范等,为各物流基地或港区加入园区通工程提供了技术支持。
(一) 明确数据共享信息
l 车辆卡的互联共享
各物流基地(及港区)间共享车辆卡及卡信息,一处发卡,各基地通用,避免各基地对同一车辆重复发卡,减轻车主负担,提高车辆进出物流基地的效率,加强安全管理,防止套牌黑车,提高信用追溯能力。
车辆卡共享的实现过程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