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首  页
    |
  • 关于学会
    |
  • 网上入会
    |
  • 学术年会
    |
  • 学会论文
    |
  • 学会课题
    |
  • 学会报告
    |
  • 学会活动
    |
  • 产学研基地
    |
  • 特约研究员
    |
  • 资料中心
    |
学会介绍 学会章程 会员管理服务及收费办法 组织机构 学会领导 专家委员会 学会年度工作计划 学会文件 联系方式
入会须知 注册会员 理事申请表下载 会费标准及缴纳方式
关于年会 历届年会回顾 最新年会动态 最新学术年会征文 历届获奖名单 特约评委申报 关于分论坛 分论坛申请 历届分论坛
征文通知 征文提交 物流经济 物流管理 物流技术与工程 采购 供应链管理 英文文献
课题介绍 课题通知 课题计划 历年获奖课题 课题申报 课题结题 课题申报书下载 课题延期申请表下载 研究报告格式规范下载 结题报告模板下载
关于报告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 中国物流重点课题报告 中国物流学术前沿报告 中国物流园区发展报告 中国冷链物流发展报告 生产资料流通发展报告 中国采购发展报告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会 全国物流园区工作年会 物流企业财税与投融资工作会 产学研结合工作会 中国物流学术年会 日日顺创客训练营
管理办法 产学研基地动态 申请表下载 申请表提交 基地复核 产学研会议信息
管理办法 申请流程 聘任条件 申请表下载 特约研究员相关文件
学会工作动态 物流政策及评论 学术年会论文 学术年会资料 学会报告 会员通讯 领导讲话 学会文件 学会课题 其他
当前位置:首页 > 学会工作动态
魏际刚:中国电子商务物流发展战略与政策
来源: 时间:2014/12/4 16:11:14 作者:
  


魏际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员、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

在第十三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上的演讲

(摘要)

各位业界朋友,非常荣幸跟大家探讨中国电子商务物流发展战略问题,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阐述。

一、全球流动格局下的特点

从全球视角来看,“世界已经是平的”。全球化带来全球的经济增长、贸易扩张,要求更好的连接和全球性的流动。这种连接不仅包括交通运输、物流、电子商务、信息、互联网等连接,也包括金融,文化方面的连接,而这种全球性的连接也支持着我们全球性的流动,包括人流、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它们会进一步推动全球化从而使整个世界形成一个大的经济循环。在目前全球流动的格局下,有几个特点需要关注:

一是发达国家主导全球的连接和流动。德国是最具有连接性的国家,第二个是中国香港地区,第三个是美国。中国大陆的连接能力和流动能力只是香港和美国的二分之一。

二是新兴经济的兴起。新兴经济的国家在全球流动的格局当中处于上升地位。

三是由于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出现,使很多小微企业能够成为跨国企业,参与世界的竞争,分享世界的领域。在这种格局下全球供应链、全球电子商务的地位凸显,而且全球物流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四是决定一个国家、行业、地区、企业的发展能力和未来潜力在于它是否具有集聚“五流”的能力,即人流、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五流”的效率越高,国家、地区和企业的运营效率就越高,所以越来越多的视角从单独的商流向供应链,向“五个流”甚至“全球流”来进行靠拢。

五是中国在21世纪的三大物流战略任务:一是构建强大、智能、绿色的国家物流系统。我国想要成为工业、农业和商贸物流强国,只有从国家全局出发将各种分散的物流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构建强大的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仓储、配送、快递的网络,形成一个强大的运营体系。二是构建连接世界的全球物流体系。中国要想赢得未来的成功,需要构建一个能通达七大洲,横跨五大洋,连接主要目标市场的体系。目前,我国的制造产品能通向所有的国家,但是我国物流企业却没有能力通向所有的国家。三是实现物流现代化。其中包括技术装备、观念、理论、流程、组织结构、人员、文明还有理念、文化的现代化。

二、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

中国正处于经济结构的调整期,正处于一个新增长的前夜,涉及新兴产业的调整,发展方式的转变。未来新的增长点有很多,如电子商务、物流、健康与生物、医药、智能化制造等等。电子商务深刻的改变了世界,它将带来新一轮的经济增长。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推动社会的数字化转型,对生产、流通、消费行为带来深刻的影响,电子商务的出现使传统的供应链体系发生了变化,传统的供应链是由制造企业到批发到零售再到最后消费者。但是电子商务的出现,使中间环节的作用大大下降,批发零售额下降。或者说制造企业,将来也可以建设一个平台,通过集合制造商、电商以及物流企业,就可把货物直接送到消费者手里,未来的业态就是制造商、电商加物流商。

发展电子商务需要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问题已基本解决,现在需要解决的是物流问题,因为电子商务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大规模的扩展,但是从采购到仓储到运输到流通加工等各个环节的优化,组织运营等管理效率的提高等都是需要相应的信息技术、组织管理的保障。物流已经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瓶颈,这就是为什么物流业的地位越来越突显的重要因素。

电子商务和物流的重点和难点相辅相成,电子商务和物流的特点决定了它自身的发展,电商要求个性化、增值性还有体验性,空间分布的广泛性,若全球的70多亿的人口全部通过电子商务进行交易的话,对个性化要求能力是非常高的,目前的物流体系还不能支持这种要求,所以电商的特点决定了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难点。

三、电子商务物流的特点

一是电商物流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二是我国物流企业主体类型、物流模式、电商物流方式是多元化的;三是开始注重信息化和先进技术装备的应用。

由于市场的蓬勃发展,电商物流的快速发展,使快递企业发展非常快,2012年日均快递量超过1500万件,超过了日本,到2013年日均2500万件,成为世界第二,今年可能将近4000万件,其中快递60%的量来自电子商务。

四、电子商务物流存在的问题

一是供给不足。物流企业包括结构、布局和能力等方面总体供给不足;二是物流的发展方式非常粗放。大部分的企业规模小而散,其服务能力、品质、诚信等各方面都需要改进;三是国际化程度低。目前中国没有形成一个全球性的物流体系,像顺丰、中国邮政等企业仅走到局部国家、周边的国家地区,总体上与发展国家相比,缺乏全球的物流网、信息网,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比较弱;四是要素支撑不足。包括人才、技术、资金、土地、组织结构、数据库等各方面;五是体制、机制障碍突显。比如说配送的小三轮车辆,难以获得资质,难停靠,海关的通关制度不统一等。

中国电商物流市场总体上来说,处于起步的阶段,物流企业数量非常多,竞争非常的激烈,而且很少有合作。

五、电子商务物流发展趋势

尽管有以上种种问题,但中国仍然是世界是最具有潜力的电商物流市场。从国际上看,根据EOCD的研究结论,到2030年,中国在全球GDP的占比是28%,美国是18%,印度是11%。2060年整个经济格局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到那时中国的GDP在全球GDP的占比是28%,印度是18%,而美国是16%。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向中国、印度转移,中国将会成为全球的贸易中心,这会形成一个巨大的物流市场,各国企业纷纷进入中国,抢占中国物流市场。到时中美、中韩、中日的双边贸易将成为全球双边贸易中的前三名,跨境国际物流份额会不断增加。

从国内发展上看,中国在2015年会进入消费经济时代,服务业的比重会超过50%,这对我国的商业模式、组织方式、商业形态的变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到2020年我国会进入小康社会,中产阶级将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对物流的体验、个性化、高品质、高效率要求非常高,所以对相关的物流结构升级形成一个巨大的推动力,包括对产业结构的调整。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日均电子商务量产生的快递量会突破1亿件,2030年会突破2亿件。

电子商务物流也出现了新的特点:第一是向西,中西部将会成为一个新的增长点;第二是向下,以前是在一二线城市发展,今后将逐渐向三四线城市,向农村、社区发展。第三是向外,跨境电商将成为新的增长点。而且电商物流业赶上了好时代,高铁、航空运输还有海运将来都会转型,来支持电商物流的发展,航空物流、铁路物流都将迎来一个大的发展。

我国面临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机会,其核心特征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和生产相融合”,这推动我们相关的企业发展。未来的发展就要形成人和互联网、物和互联网的互动。

六、电子商务物流发展思路

总体的思路,以市场为导向,满足电子商务需求作为出发点,牢牢把握电子商务物流发展规模化、数字化、智能化、全球化等时代特征,完善体系、优化结构、合理布局、以通过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价值创超、营造更好的环境来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

七、电子商务物流发展战略

1.未来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十大任务

(1)建设适应电子商务发展需要的社会化物流体系;

(2)培育和壮大电子商务物流企业;

(3)推动电子商务物流信息技术发展;

(4)推动电子商务物流国际化,构建全球电子商务物流体系;

(5)加快中小城市和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发展;

(6)大力推动制造企业和大宗商品电子商务物流发展;

(7)加快社区和民生等领域的电子商务物流发展;

(8)完善和优化电子商务供应链服务;

(9)加快电子商务物流体系建设;

(10)完善和优化电子商务物流空间布局。

2.以更好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推动电子商务物流发展

(1)要公平竞争,统一开放的环境;

(2)要加强完善财政、税收、金融、工商、土地和交通等政策;

(3)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和物流的贸易、投资、运输、通关等便利化;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5)完善电子商务物流的监管体系,提高监管效率;

(6)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作用。

(根据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关于我们 | 媒体互动 | 站点留言 | 友情链接 | 在线投稿 | 网站地图

地 址: 北京市丰台区丽泽路16号院2号楼铭丰大厦1601(100073) 电 话:010-83775681 E-mail:CSL56@vip.163.com
Copyright 2000-2019 in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网络事业部
中国物流与采购网:京ICP备05024070号 中国物流联盟网:京ICP备050370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