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首  页
    |
  • 关于学会
    |
  • 网上入会
    |
  • 学术年会
    |
  • 学会论文
    |
  • 学会课题
    |
  • 学会报告
    |
  • 学会活动
    |
  • 产学研基地
    |
  • 特约研究员
    |
  • 资料中心
    |
学会介绍 学会章程 会员管理服务及收费办法 组织机构 学会领导 专家委员会 学会年度工作计划 学会文件 联系方式
入会须知 注册会员 理事申请表下载 会费标准及缴纳方式
关于年会 历届年会回顾 最新年会动态 最新学术年会征文 历届获奖名单 特约评委申报 关于分论坛 分论坛申请 历届分论坛
征文通知 征文提交 物流经济 物流管理 物流技术与工程 采购 供应链管理 英文文献
课题介绍 课题通知 课题计划 历年获奖课题 课题申报 课题结题 课题申报书下载 课题延期申请表下载 研究报告格式规范下载 结题报告模板下载
关于报告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 中国物流重点课题报告 中国物流学术前沿报告 中国物流园区发展报告 中国冷链物流发展报告 生产资料流通发展报告 中国采购发展报告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会 全国物流园区工作年会 物流企业财税与投融资工作会 产学研结合工作会 中国物流学术年会 日日顺创客训练营
管理办法 产学研基地动态 申请表下载 申请表提交 基地复核 产学研会议信息
管理办法 申请流程 聘任条件 申请表下载 特约研究员相关文件
学会工作动态 物流政策及评论 学术年会论文 学术年会资料 学会报告 会员通讯 领导讲话 学会文件 学会课题 其他
当前位置:首页 > 学会工作动态
贺登才:2015物流业发展的“新常态”
来源: 时间:2015/1/7 11:18:02 作者:
  

    斗转星移,岁月更替。中国物流业告别了眼花缭乱的2014年,迎来了精彩纷呈的2015年。新的一年,进入“新常态”的我国物流业,有一些趋势值得关注。

——总体运行的大趋势:常态趋稳,动态调整。经过连续高速增长之后,我国物流业增速自2012年以来一路放缓。社会物流总额和物流业增加值增幅,分别由2011年的12.3%和13.9%,降为2012年的9.8%和9.1%,2013年的9.5%和8.5%,2014年约为8.3%和8%左右,预计2015年还会延续小幅回落的势头。在总体运行放缓趋稳的同时,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无论需求结构、供给结构、地区结构、城乡结构以及增长的动力,已经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新的一年,我国物流业将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式增长进一步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式增长,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其根本出路在于,通过转型升级,提升物流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来适应新常态,融入新常态。

——市场需求的新特点:“黑冷白热”,网涨店缩。随着结构调整的深入,钢铁、煤炭、水泥、矿石等“黑货”增速进一步趋冷放缓;而属于生活消费品的“白货”预计不会低于两位数增长。2014年,全国铁路货物周转量下降6%左右,延续下滑态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增长13.6%左右,保持稳步提升。网上销售继续保持“爆发式”增长势头,实体店铺销售将延续萎缩态势。前三季度,全国网上零售额1.82万亿元,同比增长49.9%,继续引领内需增长。麦肯锡的研究报告表明,电子商务新增消费比例在三四线城市高达57%;县域地区单个网购用户人均网购购买力高于一二线城市,农村物流需求正在成为新的增长点。2014年,农村新增快递网点5万多个,农村包裹超过20亿件。此外,线上与线下结合的社区物流服务、“门到门”的末端消费潜力逐步显现,个性化、多样化、体验式服务成为“新亮点”。

——组织结构的新变化:平台整合,产业融合。2014年,平台整合方兴未艾。物流园区、“公路港”等实体平台迅速扩张,车货匹配的虚拟平台风起云涌,物流金融服务平台等监管平台开始出现,虚拟平台和实体平台相辅相成,天网和地网互联互通。具有竞争优势的平台型企业“裂变式”发展,在物流地产、快递快运、干线运输、汽车物流、冷链物流等细分领域开始占据主导地位。产业融合走向深入。制造业与物流业“两业联动”,逐步走向商贸业、金融业等“多业联动”,合作共赢的“产业生态圈”正在形成。以某个产品或产业为核心,相关的研发、采购、设备、制造、维修、销售、物流、回收以至于金融、保险等业态高度集聚,协同发展的“产业融合体”雏形显现。

——物流企业的新对策:触网遇冷,跨界跨境。物流行业信息化空前普及,不论大中小微物流企业,哪怕个体运输户都在拥抱互联网。随着移动互联广泛应用,新的商业模式改变传统运营方式,传统企业战略调整积极应对。在市场需求和政策利好推动下,冷链物流快速发展。传统的农产品物流企业加快冷链物流提升改造步伐,综合性物流企业介入冷链业务,电商冷链宅配成为行业热点。预计2014年我国冷链需求规模达到1.05亿吨左右,冷链物流市场总体增长率达到18%左右。跨界经营成为常态。电商企业构建物流系统,物流企业增加电子商务功能;快递企业干普货,干线企业做快递;物流企业参与采购、供应、分销、物流供应链一体化服务。跨境物流走向全球。实力强大的物流企业开始国外布点,跨境电子商务热度不减,“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为中国物流业全球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行业发展的新动力:资本驱动,科技创新。2014年物流业投资增势迅猛。阿里巴巴、京东商城先后上市,一大批知名物流企业已经或正在筹备上市融资,并购、重组案例层出不穷,各类投资机构普遍看好物流业。据不完全统计,获得风险投资基金的车货匹配类信息平台不下50家。各类资本大量介入,新的经营模式受到资本追捧,正在改变着传统的“游戏规则”。在推动模式创新的同时,对传统物流企业形成了巨大挑战。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劳动力成本逐步提高,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显著上升。“以机器替代人”的趋势带动现代化物流装备产业蓬勃发展,助推行业信息化、机械化、自动化。新的一年,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将会大量涌现,物流业只有借助资本投入和技术创新“两轮驱动”,才能获得新的发展。

——政府层面的着力点:规划先行,政策跟进。2014年,《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正式发布,《促进物流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刚刚出台,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加强政策协调,各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发布了一系列支持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文件,行业政策环境持续改善。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贯彻国务院《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第一年。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统一部署落实工作,各有关部门从各自职能出发都在推进规划落实。各级地方政府从地方经济发展的角度,重视和支持物流业发展。相信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会更加宽松。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作为行业社团组织,将积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调查研究、反映政策诉求、推进政策落地,为物流业发展“新常态”做出新的贡献。

(作者: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  副会长  贺登才)

关于我们 | 媒体互动 | 站点留言 | 友情链接 | 在线投稿 | 网站地图

地 址: 北京市丰台区丽泽路16号院2号楼铭丰大厦1601(100073) 电 话:010-83775681 E-mail:CSL56@vip.163.com
Copyright 2000-2019 in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网络事业部
中国物流与采购网:京ICP备05024070号 中国物流联盟网:京ICP备050370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