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第四方物流的港口供应链优化
赵广华
浙江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摘要:现代港口已进入供应链管理的时代,一般港口供应链以港口物流核心企业为主导。包括港海物流企业、其它运输方式提供者、口岸机构和内陆节点单位等,以整条链的力量赢得较强的竞争优势。但缺乏跨越多条供应链运作所需的战略专业技术,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开拓高端增值服务的能力不足。第四方物流作为最优供应链解决方案的集成商, 有着杰出的资源整合能力和丰富的供应链运作经验,对一般供应链的优化主要在于一是对港口供应链联盟的整合与拓展;二是对港口供应链运作流程的优化;三是提升港口供应链的智能性;四是促进港口供应链的绿色化。最终实现客户满意度、港口经营效益、港口生态效益的共同提升。
关键词:港口供应链;第四方物流;资源整合;优化
我国现有沿海港口150余个(含长江南京及以下港口),是国际和地区贸易重要的中转站,有力地支撑了经济、社会和贸易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综合运输网的完善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006年8月16日,国务院审议并通过《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将全国沿海港口划分为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和西南沿海5个港口群体重点扶植,促进了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2010年,全国沿海亿吨大港达到16个,完成货物吞吐量80.2亿吨,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4500万标准箱,港口吞吐量连续8年位居世界前列。经济全球化和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发展,对港口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港口在全球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正在发生变化,国际港口正步入全球供应链管理的重大的战略转型期,现有港口供应链管理整合资源的范围有限,无法满足先进港口发展中多链协调,广泛整合、提供差异化、精益化、敏捷化和柔性化的服务的需要,如何寻求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对我国现有港口供应链进行优化,成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运用目前世界上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模式第四方物流(Fourth party logistics,以下简称4PL)对现有港口供应链的优化做出探讨。
一、相关研究综述
自Olive和Webbe于1982 年在其文章中首次使用了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后[1],这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广泛和深入,港口供应链也成为当今国际上企业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一个热点。并取得了众多有价值的研究。Dong Wan Yi&Song Hie Kim&Nak Hyun Kim (2002) 等人提出了一个港口供应链的动态行为的建模方法,并对提出的相关港口供应链进行了战略和运作策略上的评估,然后对全球港口供应链系统的运作进行仿真,并因此决定在缓和供应链的不确定性方面最有效的战略和运作策略[2]。Tea won Lee&Nam-kyu Park(2002)将供应链的建模方法和分析框架应用到港口业的供应链中,利用量化的方法建立供应链的网络模型,在提出相关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对供应链的绩效进行评估[3]。Ross Robinson(2002)提出,随着港口参与的供应链业务的快速发展,港口企业现有的功能是不够的,必须将港口看成是价值链的一部分,港口将价值传递给发货人和第三方服务提供商,也为它自身和所在的供应链创造价值,港口在新的市场环境中的定位都应该将港口作为价值驱动链中的成份[4]。Peggy.D.Lee(2006)则解释了社会网络理论在港口供应链协调程度方面的应用,他采用三个港口供应链来阐述港口供应链是社会网络,其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受到网络协调性和内聚性水平的影响。证明了内聚性和协调性程度高的其运作绩效也高[5]。Dong wook Song,&Photis M.Panayides等(2007)用六个参数来解释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中港口一体化程度的变量,包括信息技术的采用、与航运业的关系、增值服务、与内陆运输方式的相互衔接、与内陆承运人的关系以及渠道一体化的实践与绩效[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