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2014年度物流企业负担及营商环境,我们选取100家有代表性的物流企业进行了典型抽样调查。被调查的样本企业构成情况如下:
样本企业在过去一年中,经营状况、企业负担和营商环境呈现以下特点:
业务总量稳中见升,成本增速快于利润;税费负担依然较重,运输业务增税幅度较大;通行环境变化不大,公路罚款政出多门、自由裁量权大;用地压力有所加大,用地难、用地贵;融资渠道不畅,获取资金难度大、成本高;用工成本持续上升,操作型员工流失严重;政务环境有所好转,配套政策有待落实;法律环境变化不大,物流综合立法缺失;诚信问题依然突出,诚信建设亟待加强;通关环境持续向好,海外拓展障碍较多;未来发展面临挑战,营商环境仍需改善。
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业务总量稳中见升,成本增速快于利润
调查显示,主营业务收入较上年增长的样本企业占50.5%,较上年增长或持平的占80.8%;主营业务成本较上年增长的占46.8%,较上年增长或持平的占79.7%;主营利润较上年增长的占47.4%,较上年增长或持平的占67.4%;业务总量较上年增长的占47.1%,较上年增长或持平的占78.8%。
总体来看,样本企业经营状况稳中有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的企业超过半数,增长或基本持平的超过八成。但是受主营业务成本增加较快、业务总量增长疲软的影响,主营业务利润增速明显放缓,利润增长的企业占比不到半数,增长或持平的不足七成,显示企业经营效益有所下滑。
二、税费负担依然较重,运输业务增税幅度较大
调查显示,样本企业中,50%的企业认为企业税费有所加重,其中20%的企业认为税费大幅加重,企业税费负担总体较重。
大部分企业(81%)缴纳的法定税费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15%以下,12.2%的企业占收入的15%-25%,还有6.1%的企业占收入的25%以上,如图所示。
调查显示,样本企业平均缴纳增值税比营业税体制下增长51%。其中,运输型企业平均增长123.3%。物流企业普遍呼吁,尽快解决物流企业“营改增”后税负增加问题,完善增值税抵扣链条,减轻物流企业税收负担。
针对各地财政补贴政策,部分企业反映政策不透明、流程繁琐、结算时间长;许多地区2014年度财政补贴尚未到位,2015年度补贴政策尚未明确是否延续;一些地区是一次性财政补贴,政策没有延续性;一些地区将财政补贴改为年度结算,进一步占压了企业资金,增加了资金成本和周转压力;还有一些地区没有出台或已经结束财政补贴政策,企业税负增加难以消化。
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企业呼吁物流业统一执行6%的税率,同时将房屋租赁费、过路过桥费尽快纳入抵扣范围,尽快解决个体司机代开增值税发票问题。
调查显示,对于享受土地使用税减半征收政策的企业,2014年平均缴纳土地使用税与往年相比平均减少34.2%。还有部分企业由于新建设施或企业认定问题没有享受到该项政策。
样本企业反映,2014年底,土地使用税减半征收政策正式到期,亟盼延续政策出台。如果政策不能延续,物流企业土地使用税税负将重回高税负水平。更重要的是,由于各地土地使用税单位税额基数普遍提高,税负总水平将远远高于政策实施前的水平。据部分企业反映,三年的减税红利将在政策到期后很短时间内被蚕食。
此外,部分企业反映,对于印花税、防洪保安基金、水利基金等收费存在不合理问题,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存在重复征收,希望予以调整优化,减轻企业负担。
三、通行环境变化不大,公路罚款政出多门、自由裁量权大
调查显示,样本企业中,48.24%的企业认为通行环境变化不大,27.06%的认为有所好转,20%认为有所恶化。
调查显示,样本企业平均燃油费支出占运输成本的30%,与上年相比,43%的企业认为变化不大,40%的企业认为较往年相比下降,17.1%的企业认为较去年增加。
2014年,受国际油价大幅下降影响,我国燃油价格一路下滑。到12月底最低点油价比7月份最高点下滑约25%。企业燃油费支出变化除受燃油价格影响外,还与运输业务总量、自有车辆占比有较大关系。此外,与燃油价格下滑幅度相比,燃油费支出下降幅度低,甚至不降反升与营改增后对燃油费发票抵扣需求增加有一定关系。部分企业反映,油价下跌带来的利好与快速上升的人力成本相抵消,企业总成本下降幅度并不高,约在3%左右。
调查显示,样本企业过路过桥费平均占运输成本的14.9%。其中干线运输物流企业过路过桥费占运输成本的22.7%。与往年相比,55%的企业认为过路过桥费变化不大,26%的企业认为有所下降,19%的企业认为有所上升。
企业路桥费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企业对运输线路进行了优化,采取铁路、水路等多种方式;二是运输业务总量下滑或外包运输业务;三是部分企业将原直接报销路桥费票改为货物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四是部分地区实行ETC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实现公司统一交费,享受了折扣优惠。
调查显示,30.6%的样本企业反映过路过桥费收费标准偏高,27.5%的反映各地收费标准不统一,18.8%的反映超限收费标准不合理,11.9%的反映计重收费误差较大,11.3%的反映存在超期收费、延期收费问题。
对于计重收费存在的问题,部分企业反映,计重收费标准较高,特别一些地区的大件运输车辆收费标准过高;往往存在称重不准问题,甚至同一收费站不同收费口称重也不一样;无法使用ETC,导致通行效率低;计重收费后超载现象并没有消除,没有起到限制超载的作用,同时计重收费后不卸载是否可以合法通行存在较大争议。
调查显示,样本企业平均支付公路罚款占运输成本的3.1%。部分大件运输、汽车整车运输、集装箱运输企业公路罚款较多,占运输成本的10%以上。以往年相比,60%的企业认为公路罚款变化不大,19%的认为有所降低或降低较多,公路罚款问题有所缓解。
物流企业反映,通过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驾驶员交通法规意识增强,公路罚款有所下降。同时,由于各地城市货运车辆禁止通行范围持续扩大,道路限行线路多、时间长、设计不合理造成货车“断头路”,企业被动违法受罚难以避免。部分企业反映,城市货车限行造成客车违法载货配送现象普遍,增加了城市交通压力和空气污染。
调查显示,关于目前公路罚款问题,29.01%的企业认为自由裁量权大、随意性强,24.69%的企业认为政出多门、标准不统一,24.69%的企业认为存在只罚不纠的现象,21.06%的企业认为监督管理不严、缺乏举报、问责和处罚机制。
部分企业反映,司机的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每年要进行诚信考核,需到档案所在地签注诚信考核等级,相当于“年审”。由于司机工作地点与户籍地往往不一致,导致每年需返乡年审,车辆停工、业务停滞,增加了企业负担。国家规定营运车辆二级维护超期15天以内罚款1000元,由于运营车辆在全国范围内运行,受运输任务和道路情况等因素影响,往往无法按时回车籍所在地进行二级维护,导致车辆罚款。冷藏车辆改装均有改装合格证,但在实际运行中,一些地区仍会按照非法改装进行罚款。各地对车体广告、车容车貌(例如反光条破旧)罚款没有统一标准,随意性强,对于办理有车体广告备案登记手续的车辆,有些地区还会进行罚款。
调查显示,关于城市配送车辆通行证管理,30%的企业认为申请困难,28%的企业认为区域设限,22%的企业认为标准不一,19%的企业认为通行证数量不足。
企业反映,目前各地办理通行证的地点大部分设置在市内。司机下高速后,需要将货车停在原地,再到市内办理,办完后再回到停车地开车进城。一是极不方便,有时打不到出租车要走很久;二是司机离开车辆造成车辆和货物的不安全;三是有时一下高速就会因没有通行证被处罚。
此外,许多地区采取“一刀切”措施禁止电动三轮车通行,导致“最后一公里”配送压力大大增加。
四、用地压力有所加大,用地难、用地贵
调查显示,样本企业中,对于物流用地情况,45%的企业认为变化不大,35%的认为较为困难,11%的认为非常困难,8%的认为有所好转。物流企业认为困难的企业占46%,接近半数,显示物流用地压力依然较大。
2014年物流用地的平均价格,一线城市为80~100万元/亩,二线城市为40~50万元/亩,三线城市为10~15万元/亩。其中,一线城市用地价格为二线城市的2倍,是三线城市的7.2倍。
调查显示,一线城市物流用地价格上涨幅度明显大于二三线城市,二线城市涨幅大于三线城市。
调查显示,2014年租用仓库的平均租金,一线城市平均租金为1.2元/平方米•天,二线城市平均为0.8元/平方米•天,三线城市平均为0.5元/平方米•天。
调查显示,反映一线城市物流用地投资强度上升的企业较多,占50%;反映二线、三线城市物流用地投资强度变化不大的企业分别占60%的和53%。一线城市物流用地投资强度上涨幅度快于二三线城市。
调查显示,反映一线城市物流用地投资强度上升的企业较多,占50%;反映二线、三线城市物流用地投资强度变化不大的企业分别占60%的和53%。一线城市物流用地投资强度上涨幅度快于二三线城市。
企业普遍反映,一些地方将工业仓储用地土地使用年限缩短到20年,加速物业折旧,经营成本大增,投资回收压力加大,导致企业投资趋于短缺,影响建筑的可靠性和耐久性,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五、融资渠道不畅,获取资金难度大、成本高
调查显示,对于企业融资环境,39.3%的样本企业认为变化不大,33%的企业认为较去年紧张,28%的企业认为融资环境较去年有好转,融资环境总体依然较为紧张。
调查显示,未来一年,22%的企业表示资金需求有很大缺口、急需融资,55%的企业表示资金略有缺口、需要融资,23%的企业表示不需要融资。
调查显示,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70%的企业通过银行贷款,7%的企业通过民间借贷,6%的企业通过企业债券,调查显示,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70%的企业通过银行 3%的企业通过上市融资,3%的企业通过基金和风险投资,银行贷款占七成,仍是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
调查显示,从银行的贷款情况看,18%的企业认为难度较大;64%的企业任务困难,但是可以争取;18%的企业认为较容易获得,不存在困难。
银行贷款融资的主要问题,28%的企业反映可抵押物少,折扣率高;17%的企业反映贷款额度小;15%的企业反映担保体系不完善;10%的企业反映存贷挂钩,还有企业反映信用等级低、续贷时间间隔长、使用承兑汇票等,分别占8%左右。
关于上市融资计划,21%的企业有计划,正准备上市;32%的企业希望上市,还没有准备;41%的企业没有上市计划,4%的企业已经上市。
企业上市融资的主要问题:39%的企业认为门槛高、31%的认为发行成本高、13%的认为会计制度不完善、9%的认为税收制度不完善等。
企业普遍反映,由于物流业存在抵押物少、贷款额度低的问题,亟需建立具有公信力且成本低廉的行业贷款担保机制,为企业扩大经营提供融资担保支持。
六、用工成本持续上升,操作型员工流失严重
调查显示,样本企业人力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的23%。企业普遍反映过去一年用工成本上涨在10%以上。与往年相比,60%的企业反映人力成本上升,其中18%的认为上升幅度较大,还有30%的企业反映变化不大。
企业普遍反映,用工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员工工资上调、社保基数上调和福利水平上调等。
调查显示,企业认为雇佣操作型员工的有难度的占44%,认为雇佣管理型员工有难度的占45%。
部分企业反映,目前货车司机非常紧缺。由于货车司机需要具备A2驾照,但是A2驾照获得需要6年时间,而且扣分超过12分将进行降级处理,导致货车司机数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一些企业雇用B2驾照的司机代替A2驾照司机,存在一定的违规风险。
关于员工流失情况,39%的企业反映操作型员工流失严重,12%的企业反映管理型员工流失严重。操作型员工大量流失导致“用工荒”应引起行业重视。
其中,员工流失的主要影响因素表现为工资待遇31%、生活成本上涨25%、职业晋升前景21%、房价太高11%、家庭关爱需要9%等。
企业普遍反映,2014年国家出台的《劳务派遣暂行规定》对企业劳务用工比例进行了明确规定。希望考虑提高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务用工的比例限制,着重研究同工同酬政策,给企业更多的空间改善员工的薪酬福利。此外,社保缴纳比例过高,企业负担重,且企业外地员工比例较高,员工难以享受到社保福利。
七、政务环境有所好转,配套政策有待落实
调查显示,61%的企业认为政务环境较上年有好转,政务环境持续向好。
对于国家推行工商登记制度改革,83%的企业反映注册审批环节较过去简化。
对于相关事项办理手续的看法,较为便捷的有车辆手续、年审手续、工商登记手续、海关进出口手续;较为复杂的有土地手续、营运手续、规划手续、建设手续、消防手续、环保手续、投资手续、外汇管理手续。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出台的一系列支持物流业发展的政策,调查显示,63%的企业认为对企业的发展有作用,38%的企业认为政策的落实情况好,7%的企业认为落实情况不好。
落实情况不好的主要原因:28.6%的企业反映缺乏配套政策,帮助企业效果不明显;18.1%的反映条件设置门槛高,企业达不到;17.6%的反映办理手续繁琐;17%的反映信息渠道不畅通;9.3%的反映政策力度不大,对企业没有吸引力;9.3%的反映难以进入申报体系。
样本企业反映,一些地区要求企业在当地设立具有法人资格的子公司,才能开展相应的业务,直接影响了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和建立服务网络;企业总部获得的资质分支机构不能享受;一些地方正在推行“先照后证”,希望在物流行业全面推开;同时,随着简政放权进一步深化,希望道路运输许可证、快递经营许可证进行后置审批。
部分企业反映,道路运输许可证年检流程复杂,填写资料太多,一些地方异地办理道路运输许可证需要保证金。
一些资质建议取消,如:法人负责人安全员资格证、航空运输销售代理资格证、快递员职业资格证、国际货运代理备案表、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表等。
八、法律环境变化不大,物流综合立法缺失
调查显示,61%的企业认为所在领域法律环境变化不大,28%的企业认为较去年有改善。
关于企业自身的法律情况,50%的企业表示企业有专门的法律部门;47%的企业表示企业无法律部门,但有相关部门代管法律事项。调查显示,60%的企业反映最近三年有法律纠纷,法律纠纷主要涉及合同纠纷52%、劳资纠纷18%、企业间纠纷16%等。
企业发生法律纠纷,主要解决途径为诉讼解决50%、法律部门跟对方沟通协商32%、非诉讼途径自行解决17%等。
企业普遍反映,我国目前尚无专门的物流立法,物流各领域相关部门规章制度较多,标准不统一,合规成本较高,企业难以适从。
九、诚信问题依然突出,诚信建设亟待加强
调查显示,36%的企业认为2014年企业所在领域的行业诚信环境有所改善,53%的企业认为环境变化不大。
调查显示,行业失信现象主要表现为拖欠贷款49.3%、合同违约35.5%、虚假信息10.1%等方面。
调查显示,90%的企业建立了诚信制度和风险防范体系情况。企业获得诚信信息的渠道主要为行业协会27%、同行口碑25%、银行或金融机构19%、政府部门17%等。
企业反映,行业信用体系需要完善,对不同信用等级物流企业的差别化管理尚未形成,奖优罚劣机制尚未建立,不守诚信成本总体较低。
十、通关环境持续向好,海外拓展障碍较多
近年来,有关部门大力推进通关环境改革已见成效。调查显示,59%的企业认为通关环境较去年有所改善,36%的企业认为变化不大。
企业进行海外市场拓展仍有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缺少海外经营人才22.3%、不了解投资环境22.8%、不了解国外法律17.9%等。
十一、未来发展面临挑战,营商环境仍需改善
对于未来三年阻碍企业发展的挑战,调查显示,第一位挑战是经济增长放缓,其次是劳动力成本上涨,第三是税收问题,第四是车辆通行问题,第五是用地问题。此外还有吸引和留住人才、融资问题、法律法规不完善、缺乏合格的人才等。
这些问题的解决,一方面需要企业从战略上引起重视,加快模式创新,促进转型升级,适应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另一方面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和落实促进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为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