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物流发展与展望
专题分论坛综述
发起单位:后勤工程学院现代物流研究所
第十四次物流学术年会军事物流发展与展望分论坛于2015年11月15日在后勤工程学院举行。专题分论坛由王强主持,军内院校与部队一线的6名从事军事物流工作的教授与专家进行了专题报告。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适应国家安全环境新变化,贯彻新形势下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我国军事物流的建设,要紧紧围绕信息化这一新军事变革的源动力,认真借鉴外军军事物流建设的成功经验,依托我国科技发展和地方物流技术,充分发挥后发优势,使我国21世纪的军事物流系统达到“反应快速迅捷、运行灵活可靠、作业安全高效、供应及时准确、保障适量有效”,全面实现我国军事物流系统的总资产“可视”和全过程“可控”,满足我国军事物流由半机械化、机械化向信息化和精确化供应保障的历史跨越。
我军要争取军事斗争战略主动,必须建立起能适应各方向、各领域、各形态的军事斗争的现代化物流体系,提高军用物资整体保障效能。因此迫切需要找准当前军事物流的关键问题,提出优化军事物流布势,创新保障模式,完善战备物资储备等解决方案和措施。
本次年会中的军事物流分论坛分别邀请了军内院校与部队一线的从事军事物流工作的教授与专家进行了6场专题报告。重点对军事物流领域的发展成果与热门研究进行了交流与探讨,通过本次分论坛促进我军军事物流理论创新,指导我军军事物流重点工作的建设与发展,符合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的要求。以下就6位专家教授的报告进行综述:
报告1:“互联网+”时代中国军事物流发展的思考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互联网+”产业转型初现雏形,国防和军队改革稳步深入推进,宏观环境的“大变革”和“大调整”会对中国军事物流造成巨大影响和冲击,军事物流的发展也同样面临着众多机遇和诸多挑战。
首先分析“互联网+”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
基本内涵:“互联网+”是以移动互联、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为依托,以个性化需求来驱动,表现为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达到泛在化互联与互动,智能化生产和服务的经济发展新生态。
主要特征:一是组织架构阶梯层级式转向扁平化,二是网络有限互联转向广泛互联,三是封闭式环境转向开放化环境,四是项目式管理转向平台化管理,五是粗放式转向精确化。
随后,重点就“互联网+”对中国军事物流的影响和冲击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主要从正反两面进行分析:
有利影响:一是结构扁平化助推国防和军队改革的不断深化,二是互联泛在化引领军事物流活动互联网化趋势,三是环境开放化推动物流资源和技术的共享兼容,四是系统平台化推进物流体系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五是服务精确化促进军事物流保障模式不断创新。
不利影响:一是有用信息获取难度增加,二是信息安全隐患问题突出,三是系统可靠性面临更大挑战。
最后,针对“互联网+”的时代背景,初步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需要重点关注和研究的学术问题。一是军事物流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问题,二是军事物流运作机制的完善优化问题,三是军事物流保障模式创新问题,四是设施设备和技术装备建设问题,五是军事物流数据集成和应用问题。
报告2:关于物流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几点思考
该报告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军民融合物流进行了思考:
一、正确激发和保护地方参与物流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1.各级党委政府自觉站在政治与全局的高度,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方面谋篇布局。
2.相关行业领域结合自身特点,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方面主动对接。
3.部分企业着眼长远发展,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方面寻求纳入。
一是总部领导、专家要高度敏感,既要做好军融民的工作,更要转变观念,主动做好民参军的服务与引导;二是多搞调研,摸清潜力,进一步加强物流领域国防动员潜力调查,区分地区、行业、企业,做到心中有数,融之有据;三是搞好对接,顶层设计,依托各级军事机关,加强与地方党委、政府沟通协调,共同筹划,一体推进,实现双赢。
二、科学规范物流领域军民深度融合秩序。
从目的,方式,内容,对象,标准和手段六个方面介绍。
目的:军队追求的是高效,地方政府、行业单位追求的资源整合、服务国防,企业追求的是责任与利润,必须照顾各方关切,区分不同项目,“融”成共同目标,达成各方利益;
方式:针对不同细分领域和不同的地域方向,科学设计融合方式,侧重安排“军融民”、“民参军”、“军民共建”等不同方式,以求得融合效益最大化;
内容:结合各地区、各领域潜力特征和资源特点,与相邻地域、时域部队行动特点与需求进行对接,准确界定一定时期和地区物流领域军民融合的重点目标,重点企业甚至重点装备;
对象:要对符合物流领域军民融合的企业进行逐一甄别,对其现实能力和发展潜力进行全面梳理,并依此纳入到融合规划中;
标准:要区分不同融合项目,回答“融”到什么程度,达到何种要求,完成时限,出动规模进行预先评估,并下达融合任务;
手段:充分运用行政、经济甚至精神激励等方面的手段,认真落实融合责任,确保融合取得实效。
三、全面推进物流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主要内容。
一是领导体制,二是规划计划;三是立项审批;四是法规标准;五是人力资源;六是信息资源;七是装备设施;八是经费支撑;九是运维模式;十是考评机制。
报告3:以军事物流为核心建设现代后勤的思考
一、分析了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状况及对军事物流发展提供的环境
一是国家高度重视现代物流发展,二是国家三大战略成为物流业发展的新机遇,三是军事物流与应急物流在军民融合中发展,四是信息技术成为现代物流与军事物流发展的关键与核心,五是现代物流人才培养的数质量稳步提升。
二、提出了以军事物流为核心建设现代后勤的建议
1.以综合保障为重点,加强军事物流基地建设,2.以保障效能为抓手,加强后勤保障力量建设,3. 以“两化”建设为基础,加强军事物流智能化建设,4. 以功能互补为前提,加强军民融合发展,5.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加强军事物流学科整合。
报告4:军事物流发展思考
一、分析了军事物流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是军事物流发展滞后,供需矛盾突出,“瓶颈”制约严重,战时保障效能有待验证,二是军事物流结构不合理,军事物流力量发展不均衡,军事物流资源配置有待优化,三是军事物流通道建设有待完善,后勤装备技术水平和管理信息化水平亟待提高。
二、对军事物流本质的再认识
一是物流的范畴问题。二是物流概念问题:物流与后勤关系,物流与配送关系,物流基地与物流中心关系,物流与供应链关系,应急物流与军事物流的关系。三是物流定位问题。四是物流人才培养对接问题。
军事物流从系统的角度研究系统问题。将物流所涉及到活动进行集成,衔接和协同。
三、提出了军事物流发展展望
军事物流向全“可视化”进行发展,如物联网技术,云技术,互联网+技术等等。
四、对军事物流理论研究进行了思考
军事物流理论研究必须结合实际的军事需求为前提,以解决军事后勤保障问题为出发点,进而开展军事物流的各方面理论和方法的探索。
报告5:关于战备物资储备决策的思考
战备物资储备是指为保障战备需要而进行的物资储备,储备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战争初期衔接后续补给和应对突发事件的需要。也就是说,要应对战争,要准备打仗,必须要进行物资储备,这已成为古今中外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经过多年建设发展,我国的战备物资储备已达到相当规模。该报告主要就战备物资储备工作储备决策问题进行了分析。
储备决策问题主要包括储什么、储多少、储在哪、储多久和怎么储等内容。
储备品种结构决策:一是要满足作战保障需求,二是要与军队储备职责相一致,三是要与编制体制及供应标准相吻合,四是要与国家储备相结合。
储备规模数量决策:一是数量要充足,二是规模要适度。
储备布局决策:一是各层次储备相互衔接,二是要靠前储备,三是要便于运输。
储备期限决策:一是物资按规定的条件进行储存到底能储多长时间,即储存期限(或储存寿命),二是物资在仓库中允许储存的最长时间,即轮换期限(或库存期)。
储备方式决策:一是军地储备相结合,二是多种储备方式相结合,三是静态与动态储备相结合,四是战备储备与周转储备相结合,五是物资储备与生产能力储备相结合。
报告6:战略后方仓库“两化”建设试点货架系统介绍
一、军用立体库房常用货架分类及特点
分别介绍了巷道式自动化立体库、多模式自动化存取式货架、巷道式货架、窄巷道式货架、密集存储式货架、电动移动式货架、搁板式货架、流利式货架、阁楼式货架、图库式货架和悬臂式货架的特点及适用场所。
二、战略后方仓库“两化”建设试点工程中货架库的形式选择和建设情况
分别针对巷道式货架库、密集存储式货架库和自动化存取式货架库,详细介绍了托盘集装单元,货架总体布局,货架结构,选择依据和使用安全事项等等。
(根据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中国物流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