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学会青年论坛综述
发起单位:中国物流学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感受物流魅力,聆听青年声音。第十四次中国物流学会年会青年论坛于2015年11月15日在后勤工程学院顺利举行,论坛由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副教授、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刘伟华主持。13位演讲者从30多位申请者中脱颖而出,用新锐的观点阐释了新时期我国物流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希望。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信息系统系系主任、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陈丽华,中国北方工业公司高级政策研究员、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王佐,中物华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刘景福进行了精彩点评,使在场观众受益匪浅。论坛通过专家打分和观众投票的方式,最终评选出3位物流新锐奖的获得者,分别为北京物资学院商学院讲师张喜才,大连大学副教授鲁渤和中海集装箱运输大连分公司总经理办公室主管李大伟。
然而,评比出新锐演讲者并非本论坛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在选手与选手的交流中,选手与观众的互动中,选手与专家的探讨中所产生的关于物流业发展和研究的新思想,新视角,新感悟。本次青年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给了青年学者和青年企业家一个表现自己的舞台,更是为物流从业者搭建了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本次青年论坛的观点主要分为三类:(1)互联网+背景下的物流人才的教育与培养;(2)物流发展的未来趋势:在不断地创新中进化重构;(3)物流行业重点问题的学术研究。
一、互联网+背景下的物流人才的教育与培养。
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关于“互联网+”的行动计划。此后,互联网+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思路和指导纲领受到社会各界的追捧和应用。“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互联网+”行动计划将重点促进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的融合创新,发展壮大新兴业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环境,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增强新的经济发展动力,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互联网+”的思想对物流业的影响也十分深远。基于互联网时代的物流,应该是智慧的物流,物流运营和管理应具有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平台化、网络化的特性。因此,新时期的物流人才不仅仅需要掌握物流运营的专业知识,更应该是智慧型人才,即高技能、高素质,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迁移能力,信息系统操作和应用的能力等。为实现对物流人才的更高要求,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就应该打破传统老师教、学生学的模式,而应该利用互联网的平台使学生主动学习、快乐学习,轻松便捷地获得所需的知识。
湖北梦想有位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易兵带领其团队研发了“物流新天地”的物流教学平台。“物流新天地”以兴趣为引导、以思维能力和素质培养为核心、以学生探究为基本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主动构建知识、拥有知识、应用知识以及知识创新的主体。“物流新天地”依托互联网,搭建三个平台共同完成学生培养。即“企业平台”、“教学平台”和“活动平台”。把企业的用人标准和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用互联网“关联”起来,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唤起并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和学习热情,让学生重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来回答我学到了什么、我分享了什么、我构建了什么、我创造了什么。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发挥到极致。
关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的翟树芹主任也提出要构建物流管理专业的在线学习平台。以专业为单元,将微课理念融入专业网络课程建设和实施中。利用O2O的模式,实现教学模式的翻转,使学生们爱上在线学习,主动在线学习。
苏州智耕物流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经理王英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视角说明了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互联网新时代,物流企业HR管理需要与时俱进,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转变思维,创新管理。
一切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复杂的物流业更是如此。如何利用互联网+的思路来培养物流人才显得任重而道远。
二、物流发展的未来趋势:在不断地创新中进化重构。
当前,世界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就物流业面临的形势来看,正处于产业地位的提升期、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形成期和物流强国的建设期。
《中长期规划》明确了物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极大地提升了产业地位,也对物流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物流业只有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通过调整市场结构、转换经营模式,加快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才能取得应有的产业地位。到2020年,基本建立布局合理、技术先进、便捷高效、绿色环保、安全有序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是《中长期规划》提出的战略目标。现代物流服务体系,需要物流需求的专业化、社会化,物流企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也需要物流基础设施的一体化、网络化以及法制化的营商环境。
而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物流业在不断地创新中进化重构。重庆精驿行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蒋啸冰和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陈再波老师不约而同地指出管理方式的创新。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转型与创新变革一方面要回归“本质”,另一方面要聚焦“人性”,其核心驱动力是以价值链为导向的供应链、产业链、资金链、信息链与人才链的“五链融合”,而不是简单的货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与商流的“四流合一”。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不能再以孤立的眼光看待自身的发展,而要以供应链的视角来考虑自身与上下游企业的关系。从而找出符合当前需求的管理方法,贯彻精益思维,优化物流网络,如:融合区域优势,强化第三方物流;共享网络资源,深化“互联网+”物流。最终实现以最小的成本,获得和提供最好的服务。
物流业在未来创新发展的过程中也离不开整合与集约。物流产业延续了计划经济遗留的管理体制和市场格局。农业部门、商务部门、林业部门、邮政部门、水利部门、供销系统等则都有行业特色的物流系统,各个系统各管一块,缺乏整合,难以产生具有综合物流服务功能和超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要改革行业物流的管理体制,为物流企业兼并整合奠定体制和制度基础。支持行业协会主导的质量标准、管理标准建设,支持大企业建立标准联盟,在设施设备建设、网络基础设施等方面形成一致准则,进而提升整合物流服务网络水平,提升进入壁垒,为物流市场整合发展奠定基础。
物流共享经济已作为一种新兴的物流模式展现了其优越的特性和可行性。首先,共享经济为长期以来物流企业各自为战,相互恶性竞争,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情况的解决提供了新思路。在未来,物流公司就是以信息化平台的模式存在,没有固定的员工和车辆,利用合理的雇佣机制,可以适时快速地确定运输方式,并组织运输人员和交通工具,迅捷准确地把任何货品送往任何地方。这种共享经济的物流模式可以大大减低人力资源的时间成本,高效满足企业快速变化的人力需求,满足企业专业人员的需求。
除了理念和方法的创新,在传统的运输工具上也可以进行创新,以发挥运输工具的运输能力。集装箱在上个世纪由于为产品的标准化提供了可靠思想而被成为一项伟大的发明,并由此建立的一整套运输体系。因此,集装箱的应用对物流从业人员来说并不陌生。然而,中海集装箱运输大连有限公司自主研发了专为粮食设计的上开顶集装箱,可以在不具备作业条件的内路偏点直接在铁路道线装箱。这种集装箱具有专为散粮设计的箱体结构,内部设有特殊拉杆,能够拉紧集装箱侧壁,防止胀箱,减少箱损。同时,尺寸和标准与普通集装箱无异,可装载其它货物。相比其它粮食专业装载工具,粮食箱可以重去重回,减少物流资源浪费。
物流创新是对整个物流过程进行全方位的革新,创新活动融入物流活动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无论是物流制度创新、物流管理创新,还是物流技术创新,都是实现物流活动的高效率和效益的未来趋势。
三、物流行业重点问题的学术研究。
本次论坛共有四位学者对物流行业中的重点问题进行了研究。重庆大学周宇老师界定了在闭环供应链中制造商再制造和供应商再制造的优劣条件,并指出供应商再制造在大多数情况下总是最优的;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的李建副教授探讨了配送中心资源共享下的配送决策模型及算法研究,验证了配送中心资源共享可以为企业降低物流成本;大连大学的鲁渤副教授进行了基于空间经济理论的港口物流需求预测与产能过剩对策研究,构建基于空间经济理论的港口物流需求模型,克服物流需求研究现阶段受限于物流标准不统一、缺乏统计数据,继续从回归方法与人工智能手段预测,在处理高维度、呈非线性关系的时间序列数据时,无法保证预测准确性及模型的学习精度和泛化能力等问题,丰富了港口物流需求预测的研究方法。此外,课题通过构建港口合作竞争博弈模型研究我国港口发展策略,并设计政策建议,为转变我国港口完全竞争模式提供参考依据;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的张庆平老师研究了B2C供应链VMI应用模式,得出B2C供应链VMI模式改变了制造商、网络零售商和第三方物流的合作方式,也改变了B2C供应链库存管理的思路和方法。网络零售商分担一定比例的库存成本,有助于营造双方合作共赢局面。
本次青年论坛为物流行业的产学研结合提供了一次有益的尝试。并会在未来的举办过程中更好地助力物流行业的发展。
(根据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中国物流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