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卫平1,高志军2,刘伟2
(1.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航空运输学院,上海 201620;2.上海海事大学 交通运输学院,上海201306)
认为现有研究对“企业成长”的认识并没有摆脱“资源基础观”的窠臼。以此为切入点,通过引
长的理论框架。基于复合式能力、复合式提供和复合式竞争三个方面探讨了中国物流企业成长的
索和实践的方向。
<p CxSpMiddle" align="left" style="margin-left: 58pt;text-indent: -58pt"> 关键词:复合基础观;复合式能力;复合式提供;复合式竞争;成长战略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第三方物流嵌入全球供应链的动因、作用与协同管理机制” (15CJY05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物流服务供应链的网络属性对核心企业成长的作用机制研究”(71272219);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全球供应链情境下本土物流服务供应链的网络镶嵌研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2014EGL001);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科研启动项目:基于双重信息不对称和多任务的物流服务供应链运作激励机制研究(2014-36)。
一、引言
《百度百科》对“企业成长”的解释:企业成长如同人的成长一样,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一种成长“基因”推动企业系统内部的组织与功能不断地分化,从而促进企业系统机体不断扩张、新陈代谢,不断适应环境,并与环境形成良性互动的过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对企业成长的研究必然会涉及到两个方面,即企业的企业外部和企业内部。企业成长也必然与此两个方面密不可分,而这两个方面也导致了目前对企业成长认识的莫衷一是。就阐述的视角而言,现有研究可以归结为两大类:企业外生成长论和企业内生成长论。
研究视角之一:企业外生成长论。自亚当·斯密开始,马歇尔、科斯及威廉姆斯、波特等提出了外生因素成长理论,认为导致企业成长的因素主要来源于企业外部[1]。也有学者认为社会资本、组织间网络和组织间关系也是促进企业成长的主要因素。王晓辉(2010)[2]认为企业社会资本对企业成长具有积极的作用;Lechnet& Dowling(2006)[3],吕一博和苏敬勤(2010)[4] 认为企业组织间网络是影响中小企业成长的重要因素;Ranjay等(2000)[5], 罗珉(2007)[6] 都认为组织间关系有助于企业的价值创造和成长。
研究视角之二:企业内生成长论。彭罗斯认为企业的成长主要取决于能否更为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提出了“成长经济”的概念,强调管理对于企业成长的作用,而基本不考虑大量的外在因素。高志军(2014)[7]基于外部环境、企业家能力和管理战略三个方面构建了第三方物流企业成长的路径模型;Zahra等(2006)[8]基于企业动态能力的角度阐述了企业资源重构对于企业成长的作用; 胡望斌等(2009)[9]从创业导向与动态能力的视角研究了新企业的成长机理;杜运周等(2012)[10]从互动导向的视角探讨了新企业成长的合法化机理。
从以上文献回顾中,我们发现现有的研究基本存在以下三个方面问题:(1)不管是企业外生成长论还是企业内生成长论,其本质上仍然没有摆脱资源基础观的窠臼;(2)传统的对企业成长理论的研究本质上仍然隶属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制度情景,并没有考虑新兴市场的经济特征、市场特征和技术特征;(3)没有将企业成长的内生和外生因素整合起来,从内外两个方面同时探讨企业成长的机理。本文正是以此为出发点,尝试从“复合基础观(Composition-based View)”的视角对中国情境下本土物流企业成长进行再讨论,在现有研究和本土物流企业成长实践的基础上,全面、准确地把握中国物流企业成长的战略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