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物流与供应链创新
专题分论坛综述
发起单位:天津大学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系
第十四次物流学术年会新常态下物流与供应链创新专题分论坛于2015年11月15日在后勤工程学院顺利举行,分论坛由天津大学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系发起,天津大学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系主任赵道致担任主持人,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副教授、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刘伟华等3名高校教授作了演讲。
我国物流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物流业“新常态”为物流和供应链发展提出了艰巨的挑战,也提供了战略机遇。本论坛旨在探索新机遇下,物流与供应链的新变化,主要从互联网+制造,跨境电商、碳减排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演讲1:“互联网+”与中国制造2025 天津大学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系主任 赵道致
(一)“互联网+”与“工业4.0”
赵道致教授从李克强总理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入手,总结概括了“互联网+”的概念,指出“互联网+”是指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应用过程,并强调“互联网+”的本质是传统产业的在线化、数据化。之后赵道致教授又介绍了德国提出的“工业4.0”的核心思想,指出工业4.0是一个综合术语,包括现代信息与制造技术的融合与网络化组织价值链的产业组织结构,并描述了工业4.0背景下的未来制造系统。在该系统中,企业将建立全球网络,通过物联网把他们的机器、存储系统和生产设施融入到虚拟网络—物理系统(CPS)中,这些CPS包括只能机器、存储系统和生产设施,能够相互独立地自动交换信息、触发动作和控制。从根本上改善包括制造、工程、材料使用、供应链和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工业过程。
(二)中国制造2025
赵道致教授总结了《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内容,一个目标:成为制造强国;两化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深度融合;分“三步走”;坚持四项原则;提出了五条方针、五大工程及十大重点领域突破发展。
(三)互联网思维与创新思维
赵道致教授指出了基于互联网提供的技术环境,包括系统性思维、合作理念、整合内外部资源、延伸价值链、智能升级、供应链结构微观化等,并强调数据成为重要竞争资源,进而提出了创新思维,包括在互联网+的情境下正确认识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善于发现和开发客户潜在需求;基于互联网架构,通过业务延伸创造新的增值业务及共同创新。
演讲2:跨境电商:电商物流的下一个风口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副教授、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 刘伟华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刘伟华副教授从“电子商务发展概况”、“跨境电商兴起与最新进展”、“跨境电商物流的运作模式与问题”及“跨境电商物流发展趋势与政府决策”四个方面介绍了跨境电商及电商物流的发展方向。
(一)电子商务发展概况
刘伟华教授指出2015年上半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为7.14万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B2B交易额为5.49万亿元,同比增长21%;网络零售交易额为1.65万亿元,同比增长39.1%,并强调发展电子商务的核心是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支付问题及物流问题,其中阿里巴巴马云的菜鸟计划已经解决了2个问题。
(二)跨境电商兴起与最新进展
刘伟华教授分析了跨境电商兴起的原因,概括了跨境电商的发展历程,如下图所示。
(三)跨境电商物流的运作模式与问题
刘伟华教授介绍了跨境电商物流的运作模式,包括国际小包和快递、先聚集形成规模后再运输、在海外建立仓储以及专线物流模式,并总结了这四种物流运作模式各自的优缺点及区别。
刘伟华副教授认为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如散件出口选择邮政小包、国际快递、国际专线途径;大型卖家出口选择合作建设海外仓储途径;小型卖家频繁出口选择海外仓储服务公司。在本节最后,刘伟华副教授分析了跨境电商物流的发展制约因素,包括清关、海外仓、保税仓、物流资源共享和跨境支付。
(四)跨境电商物流发展趋势与政府决策
从2013年8月以来,政府发布了很多涉及跨境电商的扶持政策,都体现了政府对跨境电商的支持。刘伟华副教授分析了跨境电商的发展趋势。
为了促进跨境电商更好发展,刘伟华副教授建议政府做好三个方面,如下图所示。
演讲3:碳交易机制下企业运营优化及供应链协调 河南理工大学经管学院博士 原白云
(一)碳交易机制的产生背景及原理
原白云博士指出,中国政府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做出的承诺,指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了碳排放总量控制的时代,而“碳交易机制”是较有效的碳排放治理机制。“碳排放权交易”是指在一个特定管辖区域内,允许获得碳排放配额的排放主体将其剩余的指标拿到市场上买卖,使得碳排放权像普通商品一样在市场参与者之间进行交易,确保区域实际排放量不超过限定排放总量。
(二)碳交易机制对企业运营及供应链的影响
原白云博士指出碳交易机制的主要特征表现在“碳排放权是一种可交易的资源”,加入碳排放权交易的“三维交易”模式使得企业成本、盈利模式发生了变化,进而影响企业运营决策;另一方面低碳消费理念的形成,消费者愿为“低碳”支付较高价格,使得低碳产品的需求发生变化,这将影响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减排决策及合作协调。
(三)碳交易机制下企业运营优化及供应链协调的主要研究问题
原白云博士首先介绍了碳交易机制下企业的运营决策问题,主要涉及低碳产品出现新的需求特征(即部分消费者具有低碳偏好时),企业推出的低碳产品如何定价的问题。然后分析了碳交易机制下供应链企业间单周期的合作减排机制设计问题,分别探讨了单个制造商与单个零售商的联合减排问题及两个竞争性制造商与单个零售商的联合减排问题。最后,原博士谈到了碳交易机制下供应链的动态优化与协调的问题,主要涉及单制造商与单零售商联合减排的动态优化与协调的问题,并进一步指出了未来值得深入探究的诸多方向:1.边际减排成本不同时低碳供应链减排效率优化问题;2.加入能源管理公司后的低碳供应链结构优化问题;3.碳排放权跨期结转的问题(即多周期生产减排决策的问题)等。
(根据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中国物流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