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次物流学术年会互联网+高效物流创新平台建设专题分论坛于2016年11月27日在芜湖顺利召开,安徽共生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卢立新担任论坛主持人,北京物资学院副院长、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何明珂等4名专家与企业代表作了演讲,主要内容如下。
一、《产业互联网时代的敏捷供应链构建》 北京物资学院副院长、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 何明珂
何明珂教授以产业互联网发展的背景开始了此次演讲。目前,产业互联网发展迅速,电子商务正全面的改变着消费者行为。何教授通过对产业互联网时代敏捷供应链的构建,着重分析了互联网+敏捷供应链,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一)产业互联网发展的背景
消费互联网(电子商务)正在全面深刻地改变消费者行为
①消费互联网“电子”供给侧已经形成BAT稳定格局
②消费互联网“商务”供给侧正在颠覆传统商务格局
③消费互联网催生快递物流异军突起并迅速向产业领域渗透
④互联网正在对产业形成围猎合拢之势从而产生产业互联网
(二)产业互联网时代的敏捷供应链构建
(1)产业互联网的概念理解
产业互联网的用户是供应链上的生产者,要改变的对象是传统供应链的生产活动,利用互联网,对产业的设计、咨询、采购、生产运营、销售、融资、物流等各个环节进行改造与交融,从而构建满足客户需要、基于互联互通的敏捷供应链的产业生态圈。
(2)敏捷供应链与传统供应链对比
(3)敏捷供应链优化与构建
①敏捷供应链优化
敏捷供应链优化可以从资源配置、运输优化、库存优化、作业优化、系统优化、运营协同、技术创新、资本推动、风险控制、成本优化、模式优化、战略优化、智能装备、智能技术、发展环境等多方面进行优化。例如京东是资本推动进行供应链优化,虽然京东还在亏损,但是投资方是看到了京东远期的盈利。目前我们政府密集出台了很多政策文件,是为了给我们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②敏捷供应链构建
敏捷供应链构建应从两个步骤进行,首先是从企业内部,企业内部利用互联网改造企业组织。例如,1999年之前,海尔的每个制造事业部都有负责物流、信息、资金、商流的部门。1999年之后,海尔将物流、信息、资金、商流从每个制造事业部从独立出来,使事业部制造专业化,同时使物流、信息、资金、商流更好地为制造业服务,提高资源资源配置效率,这就是互联网的思维,如下图所示。
在企业内部形成了这种纵横的组织结构后,再就是企业间敏捷供应链的构建,形成产业互联生态圈。在这个生态圈中,企业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关系。如下图互联网汽车产业生态圈所示。
(4)互联网+敏捷供应链构建
①供给侧:上游负责供应管理。
②需求侧:下游负责需求管理。
③商流(上下游):供应商及分销商管理、客户定位、需求预测、交易平台、商务平台。
④物流(上下游):物流设施网络;物流组织;物流技术;自营与开放;物流平台。
⑤信息流(上下游):多式联运中的信息沟通;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信息平台。
⑥资金流(上下游):多种支付方式;供应链金融;资金流平台。
总结:供应链要素(设施装备,业务流程,组织管理,技术标准,信息,人力,资金)内部和外部统一、灵活、长期、专业化、网络化配置(整合、外包、共享),构建围绕核心企业和核心业务的快速响应需求、供应链总成本最低、效率最高、质量最优、风险共担和利益均沾的生态圈。
二、《互联网+物流平台化探索》 深圳敏思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 刘雪飞
刘雪飞以互联网+物流平台化为主旨,通过研究互联网文化、互联网的拐点思维,提出来我国未来的发展机遇,通过互联网与物流之间的联系与发展,明确了物流平台与互联网+思维在未来物流领域发展中的重要性。
(一)互联网+
(1)“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地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目前互联网文化主要趋势有以下几点:
①开放更多的连接。
②共享更多的互动。
③协作更多的跨界。
④共赢更多的机遇。
(2)“互联网+”代表着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指的是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联合,以优化生产要素、更新业务体系、重构商业模式等途径来完成经济转型和升级。互联网+也面临着拐点,其拐点思维包括:
①在互联网+世界里面,连接就是生存节点,需要连接各个主体才能更好协同。
②互联网+由用户红利、流量入口、资本狂欢、电子商务转移到服务深度、产业互联、物联网和新生态。
(3)互联网+将与我国新的三驾马车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①旧的三架马车:投资、消费、出口。
②新的三架马车:深度城市化、大消费时代升级、一带一路引领的新一代全球化。
(二)互联网+物流
互联网+高效物流是新的物流思维,其中包括互联网+创新驱动、物流共享模式加速,行业整合加速、商流与物流共同变革、平台化四个维度,这四个维度将深深伴随互联网+物流的全流程发展。
(1)互联网+创新驱动
①新技术
包括大数据、可视化技术、云计算与物联网等。
②新模式
包括车货匹配、无车承运人、智能仓储和便捷配送等。
③新业态
包括运力社会化、供应链协同、新零售及新金融等。
④新引擎
包括资源平台化、智能及协同共享等。
(2)物流共享模式加速,行业整合加速
未来物流行业将不再依赖政策的优惠,物流企业将依托积累的大数据资源加速平台化发展,作为提供公共服务与公共管理的新机构,并在未来的公共决策中具有巨大的话语权。
(3)商流的变革决定物流的变革
①互联网+商流变革
订单入口迁移、订单碎片化、商品是“曲线运动”的轨迹、商品和服务销售通路的扁平化。
②互联网+物流变革
物流场景重构、订单集约化、无车承运、共享共生、平台化供应链。
(4)平台是互联网+物流的必经之路
平台化的价值包括资源整合、信息扁平化、全透明管理、服务闭环与价值闭环、大数据积累与分析等。
三、《物流创新平台新型组织机制与服务模式探索》 共生物流平台CTO 杨昕吉
杨昕吉首先介绍了国内外物流企业在创新方面的发展现状,通过对国内外物流企业在平台创新方面的变革研究,总结了创新平台的基本特性、合作形式、机制创新、主要目标与管理模式,并提出了创新平台的组织与功能、服务体系与服务模式,对我国物流创新平台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思路和借鉴。
(一)国外物流业发展状况
国外物流行业通过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化等新技术运用,积极变革,并集成到平台上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其变革的主要领域包括:
①借“互联网+”技术创新,变革物流行业;
②物流公司都发展成为了物流科技公司;
③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运用一切能运用的新技术;
④借互联网平台,打造独特物流业务运营模式。
(二)国内物流业发展状况
结合之前对国外物流行业的创新、变革的分析,以及我国物流行业存在的问题,杨昕吉认为
(1)可以深度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先进技术优化物流;
(2)物流技术创新的广度和深度高,单个企业无法完成。
(3)共性产业创新平台是趋势。
(三)创新平台的基本特性
创新平台的基本特性主要包括前沿性、灵活性、实用性和公共性四个方面,如下图所示:
(四)创新平台的一般合作形式
①政策:产业引导、政策扶持,公共服务购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
②产业:产业经验、产业资源导入、产业化应用、业务模式运营,造血循环;
③学界:人才培养与导入、科研成果转化与孵化、联合研发;
④科研:前瞻性技术研究、新技术应用研究、科技成果培育。
(五)创新平台的机制创新
创新平台也需要不断的机制创新保证平台的可持续运营,机制创新内容包括:
①混合股权,保证公共性和先进性。
②中立平台,促进知识共享。
③开放合作,多方联合,协同创新。
④技术合伙,激发研究人员创新激情。
(六)创新平台发展的主要目标:
①建立行业共性知识共享平台,大幅降低技术创新成本。
②建设技术协同创新机制,提高创新效率。
③建立创新人才“蓄水池”平台,储备创新人才,解决人才培养难题。
(七)平台双轨管理模式是创新平台运营管理模式的重要创新和应用,平台双规管理模式内容主要包括:
采用专家委员会评审机制下的董事会领导总经理负责制。
①专家委员会
科研创新专家团队,为创新平台提供权威的学术指导与专家咨询;
②管理团队
自主企业经营管理团队,以企业化方式运营管理平台,确保平台可以自我发展。
(八)创新平台的组织与功能
(九)创新平台的服务体系
创新平台的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咨询、服务、合作、投资、成果交易和人才培养七个方面,创新平台若想成功则必须综合考虑这七个领域的分工合作,形成协同发展态势。
(十)创新平台的服务模式
创新平台的服务模式应当主要包括8个内容,如下图所示:
我国物流创新平台发展正处于良好的机遇期,但也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应当多借助国外技术发展经验,结合目前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现状,针对性的提供创新平台的服务内容,增强服务体系的建立。
四、《基于区块链的物流信息生态圈探索》 安徽大学物流与供应链研究中心 汪传雷
汪传雷教授的演讲以区块链技术为切入口,对区块链的定义做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区块链构建的基础模型、技术特点,深入介绍了区块链与物流供应链之间的耦合分析,讲解了区块链在物流供应链信息生态圈中的应用,为物流供应链生态融合发展提供了很好借鉴。
(一)区块链(Block Chain)定义
①Satoshi(2009)指出区块链由网络中各节点共同维护、管理和监督,该数据架构具有去中心化(decentralized)和无需信任(trustless)的特点。
②Melanie Swan(2009)认为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去中心化且公开透明的数据库,去中心化体现在所有参与者都可以对该数据库进行访问和更新,并确认其中的数据是真实可靠的;公开透明则体现在该数据库是由所有的网络节点所共享并由数据库的运营者进行更新,同时也受到全民的监管。
③王硕(2016)认为区块链,是以去中心化和去信任的方式,借助数学算法集体生成一系列有序数据块,并由其构成一个可靠数据库的技术。
④赵赫,李晓风等(2015)基于加密数字货币的区块链技术,提出适用于微生物采样机器人系统的传感数据真实性保障方法。
⑤张宁,王毅(2016)从区块链技术本身出发,剖析区块链技术的特点及其对能源互联网理念的体现,然后介绍区块链技术在能源互联网中的实践应用。
⑥李政道,任晓聪(2016)提出区块链技术依靠其去中心化等特征,将从根本上改变现代金融的征信体系,降低金融风险与金融诈骗风险。
区块链技术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分布式架构和计算范式,通过块链状数据结构对数据进行验证和存储,并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生成数据并进行更新,同时运用密码学原理对数据传输和访问进行加密。
区块链技术在没有第三方机构的情况下,通过分布式节点的验证和共识机制解决去中心化系统的双重支付问题,在信息传输同时完成价值转移。
综上所述,区块链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金融行业,在其他行业的应用还在初级探索阶段。
(二)区块链的基础架构模型
区块连基础架构主要包括四个层级,分别为应用层、共识层、网络层和数据层。其中应用层包括区块链金融和区块供应链,共识层包括PoW、PoS、DPoS等内容,网络层包括P2P网络和传输机制,数据层则包括数据区块、链式结构等6个方面的内容。如下图所示:
(三)区块链存在着一定的技术特点,主要包括:
(1)区块链技术
①P2P网络技术。
②时间戳。
③非对称加密算法。
④PoW共识。
(2)区块链特点
①去中心化。
②安全透明。
③智能合约。
④可验证性。
(四)区块链与物流供应链耦合分析
在区块链与物流供应链耦合中,其主要过程主要为主体耦合、交易机制耦合与智能合约耦合,这三个内容都是区块链与物流供应链耦合的重要内容。
(五)区块链在物流供应链信息生态圈中的应用
区块链在物流供应链信息生态圈中有着很重要的应用,其中客户、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的供应与需求信息通过分解与传播直接作用信息系统区块链,然后信息系统再对客户进行反馈,如下图所示:
区块链是目前重要的研究领域,由于区块链是一个公开、透明、可追溯、不可篡改的系统,区块链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出错率,是推动诚信社会建立的有效手段,区块链与供应链协同也是研究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