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新常态下物流企业转型升级与物流网络建设专题分论坛于2016年11月27日在安徽芜湖顺利召开,北京物资学院商学院工商系主任、博士张喜才担任论坛主持人,中国北方工业公司高级政研主管王佐等5名专家与企业代表作了演讲,主要内容如下。
演讲1:《新常态下物流发展新思维与战略转型》 中国北方工业公司 高级政研主管 王佐
王副会长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物流企业的战略转型进行了分析:
(一)何为战略转型?
战略包含以下层面:
(1)定位,给谁提供产品和服务?
(2)方向,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
(3)目标,提供多大价值的产品和服务?
(4)资源,如何提供允诺的产品和服务?
(5)评估,是否实现了预期的战略和目标?
(6)调整,小的调整是指如何满足客户新的需求,而深度调整涉及到业务结构和市场进退的调整。
同时,转型是一个宽泛、模糊、商业性较强的概念,可以理解为转轨,转移到另一条轨道上,因此需谨慎看待。王副会长对两个词进行了生动的描述,并提到企业家应对此保持警觉,要清楚为什么要搞战略转型,不能随意进行转型。
(二)何为转型升级?
企业如何定义自身的转型升级,首先要明白现在是什么“型”,要往什么“型”转,如何定义“型”?现在处于哪一“级”,如何划分“级”,升级目标,路径选择,资源配置,价值实现等都需要明确,这些问题不能回避,也不能随大流。
“型”和“级”都是分类研究的方法论,源于人们对复杂事务认知的局限性,而采取的办法,所以必定是见仁见智的。企业进行战略转型,转型升级就在这见仁见智的缝隙中发现机会,找到抓手。因此必须认识到,企业的战略转型并没有固定的模式,不能一味模仿。
之后,王副会长通过瑞银集团(金融危机后,投行业务回归到只给客户提供咨询服务、数据服务,取消借钱给客户进行并购的业务)、通用电气(剥离金融业务,更专注于传统的高端制造业,主动转型)、IBM(提供认知解决方案,集中资源于沃森人工智能系统)三个知名企业的例子说明转型升级并不代表企业一定要进行创新活动,也不代表企业一定要拓宽工作面,而常常可能意味着企业要回归传统,专注于核心业务。
(三)物流企业的战略转型
物流企业的战略转型始于企业如何定义战略转型。王副会长提出:
(1)中小企业谨慎转型,因为转型需要足够的资源来过渡,中小企业应把资源集中于升级上,包括理念升级、管理升级、服务升级、系统升级以及组织结构体系的升级。
(2)转型升级并不等于跨界经营;
(3)互联网思维就是主动拥抱变革,互联网只会把不思进取,不求变革的企业所淘汰。
(4)共享经济下,产权不能分享,企业管理权不能分享,分享的只能是闲置能力,否则就违背了共享经济这个概念的本意。
(5)物流企业的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企业是否有帮助客户成长,提升客户市场竞争力的成人之美之心,如果企业能坚定这个信念,并进行实践,自然会在应对环境的变化中转型升级。
演讲2:《互联网下物流企业转型升级路径与策略》 北京物资学院商学院 院长、教授 魏国辰
(一)对互联网下物流企业转型升级认识
(1)“互联网+”的提出促进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深度结合,从而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2)“互联网+” 与物流业结合,将会创造一种新的物流生态,从而引发物流企业转型升级强烈需求。
(3)互联网正在以它独特的方式来推动物流业的转型升级。
(4)物流企业转型升级与其商业模式创新密切相关,商业模式创新对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影响,转型升级的重点是商业模式创新,而商业模式创新又推动转型升级。
(5)物流企业转型升级,是对物流企业实施的一系列根本性的变革,是物流企业在新环境下谋求更优、更高的发展质量和效益,追求基业长青、可持续生存发展的必经之路。
(6)物流企业转型升级是统筹兼顾和稳步推进的系统组合。大多数是多种转型升级模式的组合,力求在转型中升级、升级中转型。
(7)物流企业走转型升级之路重点是要形成一条明晰的、具有自身特点特色、符合自身实际和切实可行的企业转型升级思路,明确一个统一的转型升级方向和目标,具体分解构建出一套有针对性的落地手段和措施。
(二)互联网下物流企业转型升级思路
(1)互联网对物流企业转型升级的积极影响:
①促进物流服务,沿供应链延伸;
②推动电商物流迅速发展,催生新物流模式;
③促进物流企业满足客户定制化、个性化需求;
④支撑物流企业信息技术变革。
(2)商业模式角度下物流企业转型升级方向:
①基于顾客价值的互惠型,即将顾客价值作为先导,在与消费者进行知识互惠交换时促进价值创造。
②基于价值活动的跨界型,包括产业链外企业向“大数据”产业链扩张,产业链内企业涉足“大数据”行业外应用,以及以“大数据”为核心资源全方位扩张。
③基于资源能力开放型,包括以下类型:
第一,部分开放(买方):物流企业可以通过开放式商业模式获得其他企业的资源的使用权
第二,部分开放(卖方):物流企业可以将自己闲置资源出租或出售给其他企业
第三,完全开放型:物流企业依靠外部的资源,增加企业的盈利能力,同时也能与其他企业分享资源获得额外的现金流,创造更多的收益。
第四,基于价值网络的平台型,这一类的特点如下图所示:
物流企业转型升级要认清方向、确定目标、走准路线。
①从相对封闭、常规性物流服务向开放、一体化供应链管理服务转型
②从传统物流模式向云物流模式、智慧物流模式转型
③从单一物流企业向平台化、立体生态圈企业转型
④从满足大众化需求向满足个性化、可视化需求转型
⑤从被动合作到主动抱团转型
⑥从有盲点的、机械化管控向全覆盖、智能化管控转型
(三)互联网下物流企业转型升级路径
(1)整合优化物流资源和管理,提供一体化供应链管理服务。
(2)构建互联网物流平台,布局实体网络,线上线下协同发展。
(3)开展跨界经营,延伸产业链,开拓国际市场。
(四)互联网下物流企业转型升级策略
(1)克服思维惯性,突破原有壁垒
①培育企业家的开拓与冒险精神;
②加强承担风险和组织协调能力
③利用现有的技术来提升自身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
(2)发展电商物流,创新物流模式
①加强技术创新研发的投入
②加快人才引进
③提高企业资源整合能力。
(3)促进与其他企业融合,推进多元化发展
①促进多元化发展要找准方向,抓住市场需求
②合理配置资源
③控制成本
④注意对产业和企业的选择
(4)开展一体化物流服务,提高服务水平
①整合物流资源。
②促进物流服务协同发展
③构建一体化物流服务系统
(5)提升信息化水平,打造智能物流
(6)提高员工素质,激发员工创造性
①加强培训和学习
②创建良好的创新氛围
③引进具有创新精神的员工
演讲3:《资本时代下的快递物流业发展新战略》 北京双壹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咨询顾问 龚福照
(一)快递业进入资本时代
自申通在2015年8月宣布借壳艾迪西上市以来,今年圆通、顺丰和韵达又分别宣布借壳上市,中通也完成在美国上市。2016年成为我国快递企业上市年,把快递企业的资本运作推向高潮,快递正式进入资本时代。
(二)快递业面临问题
但是与国外相比,我国快递行业目前面临五大问题:
(1)快递行业大而不强;
(2)快递企业品牌响而不硬;
(3)专业化程度低,处于局部现代化阶段;
(4)产业融合的嵌入不深;
(5)受制于电商,被动发展。
(三)快递未来发展趋势
(1)向信息化、集约化、自动化转变
随着快递量增大、渗透率升高;竞争加剧,利润压缩;人工成本增高,年轻劳动力少等压力,快递企业发展趋势向信息化、集约化、自动化转变。
①信息化:大数据地位逐渐升高,信息化成为趋势;
②集约化:由粗放式管理向集约化管理转变,价值是管出来的;
③自动化:人口红利殆尽导致人工成本高企,高科技的应用可以帮助快递企业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分拨效率,包括智能分拣系统、机器人分拣系统等。
(2)传统快递模式正在瓦解,服务链条逐渐细化和专业化
①前端:电商集中化趋势不可避免,包括:
第一,区域集中:2015年浙江、广东、北京、上海、福建、江苏六省市快递揽收量占全国比重接近70%
第二,品牌集中:2015年“双十一”当天,天猫前十品牌交易额占全网交易额比重7%,呈现集中化的特点。
第三,发货点集中:从2015年到2016年3月底,全国电商园区从510家增长到1122家,同比增长约120%,呈爆发式增长
②中间过程:大客户数量少,业务量贡献大,竞争激烈。仓配一体化对仓内客户件量分配享有发言权,进仓后的客户享受打单、拣选、包装、出库等仓配一体化服务,更换快递公司的难度增大,忠诚度提升。
③末端:由行商向坐商模式转变。
(3)快递行业进入垄断竞争阶段
快递业在2009年之前属于无序竞争,2009-2016年处于稳定竞争阶段,而2016年后进入垄断竞争阶段。
(四)快递市场未来格局
从海外经验看,两大或四大模式更趋于稳定。
两大模式:例如可乐领域的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飞机制造领域的波音与空客,快餐领域的肯德基与麦当劳。
四大模式:例如快递业的四大巨头,以及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等。
未来我国可能的四大快递业巨头:
(五)快递业发展新战略
(1)打通上下游,利用仓配一体化等模式,减少中间的进货、验收、分拣、仓储、拣选等环节的时间,提高效率,实现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的三流合一。
(2)形成产业链。
①产业外部
纵向一体化:快递企业和上下游行业有天然的业务联系,上下游整合可以帮助企业完善产业链结构。
横向一体化:结合自身战略需求,面向业务具体细分领域寻找合适的资源兼并重组以增强自身实力。
②产业内部
随着仓配一体化的发展、移动设备的广泛应用,传统快递向落地配、最后100米(便利店、柜)、最后1公里(门店、驿站)等模式转变。
通过产业链内外整合,构建生态圈,如下图所示。
(3)不同类型企业的发展战略
顺丰:加快“走出去”战略,加强深入细分领域市场;
通达系:加快转型发展,摆脱同质化竞争,摆脱对电商的高度依赖
中小快递:差异化发展是中小快递突围方向。
演讲4:《生态经济时代德国低碳物流发展战略及启示》 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副教授、高级物流师 汪欣
哥本哈根环境大会以来,世界各国地区纷纷提出环保、绿色、低碳的概念,作为能耗巨大的物流行业,推行“低碳物流”则成为必然的趋势。一方面物流是碳排放大户,降低物流能源消耗,能够极大发展生态经济、低碳经济;另一方面,先进的物流运营模式能催生环保低碳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德国等发达国家物流业起步较早,在物流业的低碳化发展方面经验丰富。
(一)德国低碳物流经验
(1)推行低碳型多式联运
低碳型多式联运,主要形式包括公铁联运、公水联运和海滨联运。
多式联运在集约应用资源、提髙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等方面都具有优势,德国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扩展多式联运的覆盖范围,提髙多式联运的市场份额。
①德国政府给予多方面的政策扶持;
②货运中心努力改善联运设施;
③物流企业积极拓展联运业务;
④行业中介组织多方提供联运效劳。
目前,德国铁路货运量中大约有1/3是多式联运运量,德国政府希望经过各方努力,到2025年使联运运量到达铁路总货运量的1/2。德国港口也在积极拓展海铁联运业务,如不莱梅港近五年铁路输运量从35.9% 上升至45.7%,内河水运输运量从3.0%上升至4.1%,而公路输运量量则从61.1%下降至50.2%。
(2)加强低碳物流人才的培养和科学技术的研发
德国各种物流企业遍布全国,在世界重要港口城市均设有分支机构,而且这些物流企业都与知名院校或科研单位紧密合作。第四方物流供应商在低碳物流发展方面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通常是德国顶尖的物流研究咨询机构。
不来梅雅各布大学和德国海运经济与物流研究所(以下简称“ISL”)等科研单位每年都会源源不断的为物流企业培养人才和提供物流研究服务。“ISL”一是把研发出的科研成果应用到物流企业;二是把物流领域的需求通过科研再提升为科研成果,进而形成良好的循环模式。
(3)优化能源结构,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能源结构的调整对减少碳排放量具有重要意义,德国在高效率利用现有能源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太阳能、风能、生物燃料等新能源,同时开发混合动力技术和发展燃料电池。
(二)我国低碳物流发展思考
(1)主要问题
①地区物流运输成本极高。各自为体系,仅具有自己特色,物流资源浪费巨大。
②政府干预较少。政府干预少包括立法和专门机构的设置。
③物流企业普遍存在对低碳物流认知不深刻、物流发展思路不清晰、仅把物流运输的市场化作为企业战略方向的现况,浪费了大量的企业资源。
④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低是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2)我国发展低碳物流的建议
①以企业与地区高校结合的优势培养高级物流人才,注重低碳物流人才的素质培养;理论培养与实践培养相结合;企业与高校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优秀的教师和学生出国深造。
②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碳排放量约束,开发低碳物流信息管理平台,应用RFID技术追踪碳足迹,将车辆的碳排放量具体化;税收改革。
③在源头上解决好低碳问题,进行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开发新能源或使用混合能源。
④整合物流资源,发展低碳物流系统。燃油消耗造成的尾气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物流行业中公路运输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发展多式联运,多种运输方式相结合,减少货运汽车的使用,可以极大降低区域碳排放量。
发展低碳物流系统并不单纯的指低碳运输,它指以低碳标准考察整个物流系统,建立物流行业运输标准,提高物流信息共享度,避免重复活动;开展区域合作、共享物流资源、发展共同配送、共同仓储降低车辆空载率、仓库空置率;根据物品特性统一使用低碳包装材料和方式,减少过度包装、重复包装等问题,选用可循环利用的新材料,进而减少环境污染。
演讲5:《新常态下物流发展新思维与战略转型》 北京物资学院商学院工商系主任、博士 张喜才
(一)物流产业问题
(1)工业4.0、互联网+、供给侧改革……等新词层出不穷,物流企业过于浮躁,物流业到底要发挥什么的作用,怎么定位还不清楚。
(2)物流企业联合少,企业间的合作少,没能实现资源、网络、文化的整合。
(3)物流产业在多元化扩张,认为规模至上,越多越好,但规模大不代表实力强。
(4)物流企业作用没有显出来,在研究、文化、学科等方面,物流产业发声不够。
物流产业总体规模已经有了,企业数量也有了,企业的模式也有了。但是缺战略思想、战略文化和战略执行。
(二)什么是物流生态圈
(1)物流生态圈的三大特征四大标志
物流生态圈是指以各种不同组织——包括制造商、供应商、分销商、顾客、物流企业、物流园区竞争者、政府及其它利益相关者——相互作用为基础的经济联合体。
在互联网时代,是一个线上线下结合为物流企业和物流需求方及利益相关者提供有价值服务的共享平台系统。每个组织功能不同,各司其职,互赖、互依、共生的生态系统,虽有不同的利益驱动,但身在其中的组织和个人互利共存,资源共享,共同维持系统的延续和发展。
(2)产业链环节上的闭合
产业链环节上闭合意味着生态圈内的企业形成了分工合作、共生共荣的产业系统,而每个环节的循环都会对整体价值有刺激进步的作用。物流生态圈提供从原料到消费端的全产业链、全流程物流服务。
(3)资源要素共享
物流生态圈一个重要的特征是资源共享,作为土地、资产、技术密集型的行业,通过提高物流设施的循环利用率来节省资源和能源;利用新技术就近匹配商品和服务的供需,实现提高效率、降低生态消耗。
(4)组织主体开放
组织主体上开放。物流生态圈离不开相关利益主体的参与,因此,要坚持组织成员的开放性,不断吸引更多更有价值的组织成员加入生态圈。
(5)组织结构定型
物流生态圈中的组织结构,首先就要基于共同的志趣和价值观,构成核心组织群体,这些人具有极强的归属感,是中坚力量;构建了一种亚文化,价值观非常明确,态度非常一致,规则能被贯彻,不容易流失,还能帮助物流生态圈去获取更多的新用户。
组织结构不仅是实体上的,也包括虚拟的组织结构,不但在线上要做好,也要做到线上与线下的结合,也需要线上与线下的互动,线上与线下的结合。
(6)产业链环节分工明确
已超越地域,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分工合作,而且是跨界、跨行业的合作分工。分工意味着物流生态圈内的专业化及其背后反映出来的比较优势。可以使生态圈内的组织都获益,因为它使人们可以专门从事他们具有比较优势的活动。
(7)物流标准一致
在物流设施、物流管理、物流运作等方面共同推进标准化,大力发展标准化托盘与共同配送、多式联运、甩挂运输相结合的新模式。通过统一数据交换标准,促进物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信息协调,提高资源整合能力,降低供应链成本。
(8)高度信任运行机制
通过在运营流程上的环节来把控,包括事前进行把关,事中引入处理问题与争议的机制,及全程全范围的监控与分析,事后需要双方进行评价并有处理机制等。此外,还要在支付、保险等关键环节建立配套措施。
(三)物流生态圈模式
(1)物流园区+物流生态圈,以物流园区为节点,通过产业链运作串联企业利益,实现从仓储到干线运输,再到集散分拨,最终实现最后一公里配送的整体解决方案。
(2)供应链+物流生态圈,用供应链管理的思维去融合一个产业或行业,构建物流生态圈。从初始的材料供应,到消费者手中的商品,供应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通过物流完成,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创造更多价值的机会和市场。
(3)电商+物流生态圈,随着整个电子商务的发展,用户对于物流的质量和速度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同时物流业逐渐成为整个供应链条中重要的一环。
(4)传统企业转型+物流生态圈,开展互联网产业的拓展、运营、并购、孵化、服务和管理;建设仓储物流基地,配合公司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5)区域+物流生态圈,利用水路、铁路、公路联运内河枢纽港的区位优势,积极创新物流政策,加快物流资源要素整合,通过建设物流园区、吸引物流企业,打通物流通道,形成完整的综合性物流服务生态圈。
(四)物流生态圈战略
(1)摆脱束缚,思维创新;
①采用系统思维,做好跨界准备。
②采用战略思维,打造核心竞争力。
③采用精准思维,科学合理地配置资源要素。
④采用管控思维,建立战略转换成计划、模式、项目、运营及监控、评估机制。
⑤采用底线思维,明确不可逾越的“雷池”
(2)找准在生态圈中的定位;
要在物流生态圈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可以依靠自己的实力构造管理生态圈,也可以成为一个物流生态圈的重要拼图,抱团发展。采取在地化的发展战略,将企业的战略方向融入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之中。
(3)明确生态圈的战略目标;
明确给出物流生态圈的时间节点与标志性事件,对战略方向进行量化。能够给生态圈内的企业增加利益,吸引更多的企业加入。
(4)抓住生态圈的战略重点;
物流生态圈涉及到采购、物流、电商、金融等各个环节,抓住物流生态圈,重点选择第三方物流升级版,或者是选择第四、第五方物流。
(5)推进生态圈的战略执行。
物流生态圈设计各个不同的组织,是为了实现战略目标,完成战略重点任务,物流企业应精心设计物流生态圈发展战略,包括服务功能定位、运营模式设计、服务产品研发、客户服务战略、设施建设项目、数据平台项目、项目融资战略、财务支持战略等方面作出的体制与机制安排,以保证生态圈的各项职能都必须按照战略目标协同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