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青年论坛于2016年11月27日在安徽芜湖顺利召开。天津大学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系教授、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刘伟华担任论坛主持人。
青年论坛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为使更多年轻人走上年会讲台,发表自己的创新研究成果或独到观点的舞台。自2014年设立以来,受到了行业广泛关注,发现了一批青年才俊,展示了一批创新观点。
在此次会议上,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主任、副教授李义华等11位45岁以下的中国物流学会会员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独到观点。中物华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刘景福,天津德利得供应链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运营总监、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恽绵,宁波市现代物流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周昌林,大连市物流发展管理中心副主任宫之光,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管理学院副院长杨忠振,中国流通经济杂志社社长郝玉柱作为嘉宾出席会议并对青年演讲进行了精彩点评。论坛通过专家打分和观众投票,评选出三位物流“新锐奖”获得者。分别为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副系主任李建斌,青岛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研究发展中心主任段沛佑和重庆交通大学系主任、副教授葛显龙。中国采购与物流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贺登才为获奖者颁发了证书。
演讲1:《生鲜农产品智慧冷链物流体系构建研究》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主任、副教授 李义华
李义华主任立足于对我国生鲜冷链发展现状和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态势,从动因、思路、框架等方面对生鲜农产品智慧冷链物流体系的构建进行研究分析,并在最后展示了部分研究成果。
(一)我国生鲜冷链发展现状
(1)冷链基础设施情况
①保有量、占全国载货汽车总保有量%
中国约9.3万辆,0.3%;
美国约20万辆,0.8%-1%;
日本约23万辆;2%
法国约3万辆,1%;
德国约3万—4万辆,2%;
英国约2万多辆,3%;
②冷链设施发展态势
根据中物联冷链委统计,2015年全国冷库总量达到3740万吨,折合9350万立方米,与去年3320万吨相比增长12.6%,增速回落明显,从2011至2015年五年间,我国冷库行业以年均10%以上的增速发展。预测2016年以及未来五年,我国冷库行业仍将保持稳定增长。
(2)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态势
①产业特点:交易额继续扩大;跨境电子商务引来新发展;移动互联网和O2O模式广泛应用。
②需求特点:需求量猛增;品质要求越来越高;高档个性化需求越明显。
(3)支持冷链物流发展政策
(二)生鲜农产品智慧冷链物流体系构建
(1)生鲜农产品智慧冷链物流体系构建动因
(2)生鲜农产品智慧冷链物流体系构建思路
(3)生鲜农产品智慧冷链物流体系构建总体框架
(4)生鲜农产品智慧冷链物流体系架构
(三)生鲜农产品智慧冷链物流体系构建部分成果
(1)基于智慧推荐的垂直生鲜电商平台
(2)基于众包的生鲜冷链物流速递平台
……
(四)总结
本研究充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相关技术,采用“O2O”、“众包众筹”等新兴运营管理方法,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面向终端客户提供个性化生鲜服务的生鲜农产品智慧冷链物流体系构建方案。
线上(online)信息平台推出具有消费推荐功能的自主品牌“荐康鲜” 生鲜电商平台和践行 “轻资产”、符合“共享经济”理念的众包冷链速递平台。
线下(offline)物流平台结合目前先进的管理手段与技术,特别是物联网技术以及智能计算与控制技术,对冷库网络选址、智能冷库布局设计、冷链配送路径优化以及智能冷链物流装备标准化设计进行了前瞻性探索。
以上所构建的 “荐康鲜”生鲜农产品智慧冷链物流服务体系是一个线上线下(O2O)相互支持、上下联动的一整套智能化系统。
(五)展望
我国生鲜农产品智慧冷链物流体系相对薄弱,要分阶段、分步骤推进冷链相关企业物联网技术改造;
政府引导,企业主导,适度政策倾斜,大力发展生鲜农产品智慧冷链物流大有前途。
生鲜农产品的具有的固有特点,使得加强生鲜农产品智慧冷链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引导消费者需求,实现“需求拉动”与“供给驱动”并举的策略推动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
演讲2:《我国现代物流人才培养方式的探索》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 宋光
(一)我国现代物流人才培养方式的探索研究背景
(1)我国物流业发展趋势:规范化、多元化、资本化、国际化、信息化。
(2)物流人才应能通过参与企业战略决策、创新发展、经营优化,从而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
(二)我国现代物流人才的社会需求
(1)通过对2个行业协会、9家第四方物流企业、23家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调研分析,发现现代物流企业具有三大特点:科学化、标准化、网络化,社会对物流人才有3大基本要求:综合素养、理论扎实、了解实践
(2)物流人才必须具备五大能力:沟通和团队合作、解决专业问题、商业管理、自我管理、社会责任
(3)物流人才必须具备以下技能:市场营销、金融常识、财务分析、项目管理、商务写作、风险分析、质量控制、商业法律、信息搜索、绩效评估、电子商务、经济分析
(三)我国现代物流人才的供给差距
(四)对我国现代物流人才培养的建议
(1)课程改革:自我管理、综合商务、前沿讲座、企业参观
(2)系统化实践:基础实操、物流解决方案、商业解决方案
(3)专业竞赛:校企合办、组织与企业合办、政府主办
演讲3:《管理学科中社会科学数据共享影响因素研究——以物流管理学科为例》 安徽大学讲师 陈欣
(一)研究背景
(1)概念
社会科学数据是在社会科学领域,研究者研究实践过程中产生和使用的原始性数据,包括统计数据、社交网络数据、调查数据、实验及模拟数据等。
(2)研究背景
①数据正以指数级别迅速增长
数字化是现在数据产生的主要形式。数据爆炸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传感器、高清图像、视频、社交网络、数据分析技术的进步等等都对其产生影响。
②科学数据的在研究中的重要性
伴随着各国科技投入的不断增加,科学研究利用的分析与观测技术不断提高,科学数据的总量也在呈指数级别增长。科学数据既是科学研究的成果,也是科学研究的基础。
③社会科学数据快速增长
社会科学数据的快速增长已成定局,大数据分析技术日新月异,科学数据研究必然会成为社会科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事实证明,社会科学学科的现有研究中,充斥着大量的科学数据。
现有的科学数据共享建设主要集中在自然科学领域,包括大量的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几乎都是自然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然而针对社会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及体制的建设非常少。社会科学数据其研究方法和数据格式多种多样,缺乏统一标准,因此该类数据的利用状况较差,并且分散在各个研究者和组织的手中,缺乏统一的管理和机制,因此属于小科学研究。
(二)问题提出
1.为什么社会科学数据共享相比自然科学数据共享发展较慢
2.哪些因素影响了社会科学数据共享的进程
3.能否构建一个较为完善的社会科学数据共享平台
(三)研究方法及工具
扎根理论是一种自下而上构建理论的方法,以系统的收集资料和信息为基础上,寻找适合的可以反映相关现象的概念,分析建立概念之间的联系,最终形成理论。 扎根理论首先是一种研究方法论,其基本逻辑是:通过深入情景的研究收集数据和资料,通过对数据间的不断比较,进行抽象化。概念化的思考和分析,从数据资料中归纳提炼出概念、范畴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理论。
本课题将借鉴二者提出的操作流程进行扎根研究,主要分为四个步骤:
(1)初始抽样:根据对研究主题的基本了解和调查初步确定样本并收集数据,对样本进行初步分析。
(2)理论抽样:根据初步抽样的分析结果确定进一步的数据来源,并实际进行数据收集与分析。
(3)数据分析:对数据进行编码处理,根据数据提出的概念、形成范畴并建构理论,本文选择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方式进行理论构建。
(4)理论发展:在第三步基础上构建较为系统的理论框架。同时通过进一步收集样本以判断理论是否达到饱和。如果饱和,则结束,如果未饱和,则回到第三步。
以上四个步骤在具体研究中穿插进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往往同步进行,通常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Thomson Data Analyzer (简称TDA)是一个具有强大分析功能的文本挖掘软件,可以对文本数据进行多角度的数据挖掘和可视化的全景分析。TDA能够帮助您从大量的专利文献或科技文献中发现竞争情报和技术情报,为洞察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发现行业出现的新兴技术、寻找合作伙伴,确定研究战略和发展方向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演讲4:《有限产能多维竞争机制优化策略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副系主任 李建斌
李建斌教授根据其多个研究成果,分享了以下几个观点。
(1)采用分配机制管理下游供应链竞争 Cachon 和Lariviere(1999)发表在Management Science的文中结论是供应商采用夸大订购机制比采用讲真话机制获得的利润更高,而本文同时考虑供应层面和市场层面的双层竞争情形结论却相反(基于此观点的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 获后评估 特优)。进一步得出,产能有限时,供应商设定的优化批发价并不总是使得其全部卖完。
(2)设计出一个固定分配因子机制,从供应商及供应链角度 该机制涵盖其他机制:当固定因子是1时得到字典序分配机制;当固定因子是1/2是得到均匀分配机制;当固定因子是时得到比例分配机制。
(3)以上均是考虑寡头市场供应层面和市场层面双层竞争下的分配机制优化(古诺竞争)。接下来: 独立市场下基于产能限制及多维竞争的分配机制优化(伯川德竞争)。古诺竞争情形下,讲真话机制均优于夸大订购分配机制;而在伯川德竞争情形下,供应商却无所谓采用那种分配机制——考虑了优化批发价及供应层面和市场层面的双层竞争情形。
演讲5:《交通限行环境下城市物流配送问题探析》 重庆交通大学系主任、副教授 葛显龙
(一)研究背景
伴随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急剧膨胀、人口与商业高度集中,汽车保有量急速增加,交通需求增长和道路资源紧张造成的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各大城市普遍面临的问题,也使得物流配送面临新的挑战。
为缓解交通拥堵,对货车分时段、分路段、分车型的交通限行政策已经由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开始施行并向其他城市推广开来,给城市配送带来新的挑战。同时,电商物流异军突起,以商品多样、客户分散、需求动态海量等复杂性及配送时效性强著称,加剧了城市物流末端配送资源优化配置与协同运作的迫切需求。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
协作点繁忙程度表示协作点已有作业任务规模及是否有空闲车辆的为其他客户提供服务有关,其计算公式为协作点的换乘作业任务量比配送网络中总的配送任务,目的是均衡配送网络中不同协作点的作业负荷;协作点作业容量表示协作点在保证已有作业任务的前提下是否能拥有足够的容量为停靠车辆补货作业量,其计算公式为协作点货物总量减去已分配作业量;车辆距协作点距离表示车辆需要停靠时可供选择协作点的距离;车辆实载率表示车辆的实际装载量与最大装载量的比率,是衡量车辆使用效率的重要指标;因素权重表示某个影响因素根据其重要程度赋予的数值。
(四)数学模型与求解思路
在本文建立的两级换乘联运模型中,第二级是多车场开闭混合车辆路径问题,车辆在完成配送任务后必须返回协作点,但不必是出发的协作点。第一级是需求可分割的车辆路径问题。显然,两级配送模型的求解复杂度远超传统VRP,同时,由于两级配送问题中第一级与第二级配送的关联性,需要首先厘清两级间的隶属关系。
由于协作点没有作业量的约束,第二级配送方案决定第一级配送任务的分配。在此,提出自下向上的求解思路,首先求解第二级网络的配送问题,根据第二级配送方案确定各协作点的作业量,最后再求解第一级网络的配送问题。
演讲6:《服务主导逻辑视角下的物流服务再认识》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讲师 王坤
(一)服务主导逻辑简介
(1)商品主导逻辑(GDL)下的价值创造
在商品主导逻辑下,交换的是商品,服务是衍生产出;关注的是商品的交换价值;企业是价值创造的主体,而顾客是价值的毁灭者。
(2)服务主导逻辑(SDL)的提出
(3)服务主导逻辑(SDL)的价值共创
服务主导逻辑认为所有经济都是服务经济,企业不能传递价值,只能提出价值主张;交换的是服务,商品只是载体;价值创造转变为全员参与(A2A)。
(4)GDL与SDL的比较
(二)服务主导逻辑与物流服务的关系
P1 包括时间和资源承诺在内的关系体验设计主要依赖于交易过程中企业和顾客感知的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
P2 能够产生更高相对回报率的关系设计将产生与顾客更高层面的对话与交流。
P3 更高层面的对话与交流将产生更高层面的关注于物流价值共创的共同学习
P4 学习阶段将转变为创新阶段
P5 通过联合学习与共同期望的更高层面的知识获取将产生价值创造活动中更高层面的资产配置
P6 更高层面的资产配置将直接影响解决方案 执行或服务传递的质量
P7 相关操作性和对象性资源越有效,价值创造活动执行的质量越高,服务传递与顾客需求之间的匹配程度越高
P8 创新阶段将转变为输出阶段
P9 基于价值共创提供的服务将影响企业的效率与效益,以及与顾客的关联性
P10 关联性越高,则企业的竞争优势越强,顾客满意度越高。
P11 效率、效益、关联性越高,则越会追求保持价值共创过程的其他学习机会。
P12 更高的效益、效率以及顾客的关联性等共同的利益将产生更高的关系可持续的动机
(2)物流服务供应链的价值共创机理
(3)服务主导逻辑与物流服务
(三)物流服务再认识
物流是一种服务,在交换过程中,商品固有的服务特性是交换的主要对象,其服务体现的是交换价值。在服务主导逻辑下,商品变为服务的载体。物流服务是一种衍生服务,顾客不仅要考虑产品本身的服务特性,更需要考虑物流服务的效率与质量。物流服务与商品服务属性同样重要!
演讲7:《O2O模式下网购供应链的超网络优化模型及其应用》南京工程学院教授、教师 吴义生
吴义生教授根据其研究项目,分享了以下两个观点。
(一)针对O2O(online to offline)模式下网购供应链的网络优化问题,运用超网络理论提出供应链超网络结构。在此基础上,运用变分不等式优化原理,从单个供应链成员和所有供应链成员的角度分别建立了供应链超网络优化模型,并对两种模型进行了应用比较。结果表明:一方面,网购供应链进行O2O运营,客户的线上网购、线下体验的意识比未进行O2O运营时强;另一方面,网购供应链进行O2O运营,尽管供应商、网店和快递商增加了O2O运营成本,但由于网店商品需求量的增加,导致供应商、网店和快递商利润增加的幅度大于其O2O运营成本增加的幅度。
(二)提出O2O融合度的概念,即企业线上、线下运营吻合的程度,现有O2O企业存在线下、线下运营不吻合的地方,如线上一套配送体系、线下一套配送体系,导致其运营的O2O融合度就很低。
演讲8:《物流生态重构与格局之变》 正广通(集团)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裁助理 丁兵
(一)物流行业现状
(二)“互联网+”时代的行业变革
中小微物流企业将面临以下10个方面的变革:
①物流订单电子化
②物流要素可视化
③物流服务精细化
④物流服务金融化
⑤多式联运合理化
⑥多业联动制度化
⑦企业经营理性化
⑧发展战略多元化
⑨跨界打劫常态化
⑩物流从业大众化
(三)“互联网+”时代的行业机遇
一方面,在“互联网+”时代下,商品生产力货币化,消费者与商品消费力货币化,数据信息力货币化。另一方面,在“互联网+”时代下,物流行业具有关注高、潜力高、壁垒高、成本低的特点。(1)关注高:流通业倒逼物流行业,物流瓶颈效应明显;(2)潜力高:“大数据”目前只是“数据大”,但是“人、货、场、钱”的完整数据链没有建立起来;(3)壁垒高:行业基础牢,资源投入大,先行者易于构建竞争壁垒;(4)成本低:当下新一代农村劳动力从生产线上转移,更靠近城市的生活环境让物流业公众比原来的制造业工种更具有吸引力。
(四)物流生态重构后的新格局
未来物流发展一定是依托互联网和其他新兴技术,把不同的物流企业、物流工具和物流人群连接起来,打通组织单元之间的业务流、信息流与资金流。这个组织单元可能是三方、专线、中介、也可能是个体司机,借助供应链金融及组织创新,推动组织单元的网络化运营、规划化经营,提高集约化水平,实现集团化发展。通过无数中小微物流企业聚合在一起,通过“互联网+实体物流”把这些聚合在一起的力量相互交织,创建了强大的现代物流生态系统。大平台+中小微物流企业可实现强国梦。
演讲9:《绿色物流统计监测与预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教研室副主任 潘双利
(一)绿色物流统计指标体系构建
(二)绿色物流统计调查方法
(三)绿色物流统计数据分析步骤
(1)计算绿色物流指数
(2)聚类分析
①指标聚类:判断指标之间的关系,优化指标体系。
②样品聚类:计算不同企业或区域的亲疏远近,进行分类;分析归为同类的原因及特点;总结经验教训。
(3)主成分分析
通过计算样本的主成分和计算样本的综合得分,进行综合评价
(四)绿色物流监测平台搭建
(1)监测主体与客体
①主体:区域管理部门、物流行业协会、企业物流运营部
②客体:物流企业、货运场站、物流园区、物流枢纽、集贸市场、集散中心等
(2)绿色物流网络监测平台
(五)绿色物流预警系统
演讲10:《基于平台战略的供应链结构优化研究》 青岛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研究发展中心主任 段沛佑
(一)供应链的结构优化的基本概念及必要性
(1)互联网和物流智能技术的不断创新,供应链的发展日益复杂,企业可以通过优化供应链的结构从而取得核心的竞争力。
(2)供应链结构优化需要重新评价企业原有供应链结构,发现原有供应链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和改进措施,然后评价重构的供应链,逐步建立基于时间、成本、客户体验的供应链优化体系,
(3)科学合理的供应链结构优化,能够科学反应出供应链实际运营状况,为供应链体系优化提升提供决策依据。
(二)供应链结构优化的层次
供应链结构优化按照程度不同可分为三层:战略层、战术层、经营层。
(1)从战略层面看,供应链结构优化主要从供应链整体战略、上下游合作模式、网络布局优化、流程结构优化等几个方面实施。
(2)从运营层面上,供应链优化主要从供应链网络构建、消费需求分析、网络的转化成本等几个方面优化。
(3)从经营层面上,主要关注供应链优化模型的选择、优化工具的应用、信息系统的选择等几个方面实施。
因为在实际供应链结构优化决策中,不可能面对单一问题和情况做出决策,而是在综合权衡多种优化方案对比后做出相关最终决策。
(三)平台战略模式概述及其构成特征
(1)平台战略模式是指连接两个以上群体,通过重构原有的供应链结构,不断有效激励多个群体之间互动,最终构建成相对完善、潜能巨大的“平台生态圈”,核心是通过网络效应递增产生价值并增值。
(2)平台战略模式与传统经营模式重要区别在于平台模式是为平台双边双方构建平台通过增量增值盈利而不是靠销售产品盈利。
(3)信息聚集共享与对称交互是形成平台战略的核心基础。平台战略的核心基础是建立供应链上的去中间化、去中心化、去边界化的对称性信息交互沟通结构。
(4)行业协同带动供应链重构是形成平台战略的重要前提。
(5)公信机制设计和建设推广是平台战略持续发展的核心价值。平台公信机制建设中公信的主体是平台自身,客体是平台内各个参与企业。
(6)价值公允估值和价值重新分配是维护平台战略的重要方法。价值重新分配是指平台通过创造资源、配置资源、分配资源、优化资源实现价值的重新分配。
(四)传统供应链结构的基本构成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传统供应链组织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多层次、多职能的层级管理,适合于稳定的经营环境、以产品为导向的大规模的生产方式,不适应如今市场需求突变、经营模式也发生变化的情况。
(2)传统企业的供应链结构的主要问题
首先,传统企业的供应链结构基本都承受传统的“牛鞭效应”。
其次,信息化基础相对落后,信息孤岛,对信息与数据的存储很不规范。
再次,传统供应链成员间的合作伙伴关系随着成员间的合作程度加深以及利益相关性的加强,成员间的利益分配问题会逐渐突出出来,供应链管理变成面供应链集群合作伙伴关系的管理与协调。
(五)传统供应链结构优化发展主要路径
(1)转变竞争方式,选择构建多维度平台战略。
(2)优化业务流程,市场化配置企业传统资源。
(3)加大产业协同,建立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
(4)优化用户体验、提供增值为用户创造价值。
(5)明确盈利模式,保证平台战略可持续发展。
(6)扩大边际效益,技术创新实现平台迭代升级。
演讲11:《基于云计算的“第二次现代物流革命”——云物流”》 合肥万博科技职业学院高级工程师、高级物流师 范兴兵
(一)云计算的概念
如果说现代物流的第一次革命是物流信息化,在这个阶段物流信息系统、物流信息技术平台广泛应用;那么第二次革命则是基于云计算技术的“云物流”。
“云物流”是集中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物流管理技术的产物,“云物流”是云计算在物流行业的应用服务,即云计算派生出“云物流”。“云物流”利用云计算的强大通信能力、运算能力和匹配能力,集成众多的物流用户的需求,形成物流需求信息集成平台。用户利用这一平台,最大限度地简化应用过程,实现所有信息的交换、处理、传递,用户只需专心管理物流业务。同时,“云物流”还可以整合零散的物流资源,实现物流效益最大化。从长远看,“云物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计算机的信息系统不仅仅支撑起物流系统的运营,发挥物流系统中枢神经的作用,而且在充分利用云计算的基础上,“云物流”有可能使物流的许多功能发生质的变化。
(二)云计算的作用
(1)云计算的产生背景具有“一切皆按需服务”的理念,在物流领域中搭建云计算平台能够使地区内不同服务器中的“物流云滴”汇集融合成为“物流小云”,将一定区域的物流小云”再整合为更大区域的“物流大云”乃至与物流有关的其他行业的云之间形成“混合云”;从信息层面为我国物流业实现高度集约化、统一化、综合化打好基础。
(2)应用云计算的物流业能够增强物流信息的安全性,物流企业不用再担心物流数据丢失、病毒人侵、系统软件更新等问题。 物流企业只需在PC端加载少量程序就可以在广泛的服务器中进行计算和信息服务,提高了物流企业的计算资源。
(3)云计算使物流信息存储容量达到数百PB( 100万兆字节) ,并能够实现动态在扩展;其设施是第三方所提供,物流企业并不需要购买计算硬件,也无需再进行自建信息平台,因此也不需要进行系统维护等工作,大大的降低了在物流信息上的投入。
(4)此外,我国物流业通过云计算能够为物流客户提供更多的服务,并将当前所使用的软、硬件进行虚拟化云计算设置,使物流服务在虚拟化动态扩展中进行。能够根据云中心提供的数据整合掌握更加清晰的物流企业运营状态,为物流企业管理者掌握企业发展动态提供科学和详实的数据;物流企业能够通过客户端应用程序获取物流相关信息并发布对应的措施,物流客户能够使用一般PC浏览器、平板电脑、手机等通过云客户端査询物资流通的具体状态。
(三)云计算的应用
1、“云物流”在快递行业的应用,快递业提出云物流概念的本质是利用了云计算数据共享的特性,把快递行业的数据进行集合、整理,并用整理后的数据指导、控制快递公司的业务运作,最终提高快递的运输效率。其作用主要体现在物流信息方面,在实际运作中,快递行业中的某个企业首先搭建一个“行业云”的平台,集中行业中的私有数据,即集中来自全球发货公司的海量货单;其次,对海量货单和货单的目的路径进行整理;再次,指定运输公司发送到快递公司,最后送达收件人。在这一过程中,云物流对快递行业的收货、运输、终端配送的运作模式进行了整合,实现了批量运输,部分解决了我国运输行业长期存在的空驶(或是半载)问题,提高了运输公司的效率,降低了成本。
2、“云物流”对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业务重构的作用。第三方或第四方能够提高物流效率,实际上是对物流活动进行重新组合即业务重构,它们实现了业务活动的专业化。在业务重构过程中,云计算是可以利用的工具,目前,在物流领域有些运作已经有“云”的身影,如车辆配载、运输过程监控等。借助云计算中的“行业云”,多方收集货源和车辆信息,并使物流配载信息在实际物流运输能力与需求发生以前得以发布,加快了物流配载的速度,提高了配载的成功率。“云存储”也是可以发展的方向之一,利用移动设备将在途物资作为虚拟库存,即时进行物资信息交换和交易,将物资直接出入库,并直接将货物运送到终端用户手中。物流行业的业务端点多而且分散,智能终端与3G 网络的出现解决了物流端点布局难题。这样的形势,对于提高物流行业使用新的信息技术尤其是云计算的应用,无疑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相信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尤其是移动终端的应用,云计算会渗透到每一个角落,“物流云”的应用也会渗透到供应链和物流的各项活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