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首  页
    |
  • 关于学会
    |
  • 网上入会
    |
  • 学术年会
    |
  • 学会论文
    |
  • 学会课题
    |
  • 学会报告
    |
  • 学会活动
    |
  • 产学研基地
    |
  • 特约研究员
    |
  • 资料中心
    |
学会介绍 学会章程 会员管理服务及收费办法 组织机构 学会领导 专家委员会 学会年度工作计划 学会文件 联系方式
入会须知 注册会员 理事申请表下载 会费标准及缴纳方式
关于年会 历届年会回顾 最新年会动态 最新学术年会征文 历届获奖名单 特约评委申报 关于分论坛 分论坛申请 历届分论坛
征文通知 征文提交 物流经济 物流管理 物流技术与工程 采购 供应链管理 英文文献
课题介绍 课题通知 课题计划 历年获奖课题 课题申报 课题结题 课题申报书下载 课题延期申请表下载 研究报告格式规范下载 结题报告模板下载
关于报告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 中国物流重点课题报告 中国物流学术前沿报告 中国物流园区发展报告 中国冷链物流发展报告 生产资料流通发展报告 中国采购发展报告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会 全国物流园区工作年会 物流企业财税与投融资工作会 产学研结合工作会 中国物流学术年会 日日顺创客训练营
管理办法 产学研基地动态 申请表下载 申请表提交 基地复核 产学研会议信息
管理办法 申请流程 聘任条件 申请表下载 特约研究员相关文件
学会工作动态 物流政策及评论 学术年会论文 学术年会资料 学会报告 会员通讯 领导讲话 学会文件 学会课题 其他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2021年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料中心 > 学术年会论文 > 采购 > 2016年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废旧家电拆解效益仿真研究
来源: 时间:2017/1/19 15:11:13 作者: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废旧家电拆解效益仿真研究

陈兰芳[1],吴刚[2],张仪彬2,付 焯2

(1.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峨眉山,614203;2.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成都,610031)

 

摘要:中国从2012年开始实施废旧家电(WEEE)拆解补贴政策,并在2015年大幅修订后于2016年执行新的补贴方案。WEEE拆解补贴政策的核心是拆解效益,它是拆解企业关注的焦点和生产经营决策的目标,也是政府制定拆解补贴政政策的重要依据。论文建立了包括6个子系统的WEEE拆解效益系统动力学模型,并以A拆解企业为例,对经济增长变化、政府策略变化、市场环境变化、拆解企业管理效率变化和拆解企业回收策略变化5种情景进行实证仿真分析。根据仿真结果,针对拆解效益可能面临的经济波动、政府拆解企业数量管制策略变化、政府补贴策略变化以及市场供需环境变化方面的风险,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逆向供应链;废旧家电;拆解企业;拆解效益;系统动力学模型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on the Simulation for the Benefit of Wast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dismantling Based onsystem dynamics

CHEN Lan-fang1,WU Gang2, ZHANG Yi-bin2,FUZhuo2

(1.Emei Campus,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Emeishan 614203, China;2.School ofTransportation and Logistics,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Chengdu 610031, China)

Abstract:From 2012, China began to implement thesubsidies for the dismantlingofWast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WEEE)andsubstantially the new subsidy program was implemented after it had beingrevised in 2015. The Core of the subsidy for WEEE dismantling is thedismantling benefit which is also the focus of the dismantling enterprise aswell as the important basis for government to make subsidy policy. This studyestablished the system dynamics model for WEEE dismantling benefit includingsix sub-systems. Then the dismantling enterprise A was taken as an example tomake empirical simulation analysis of the five kinds of scenarios such as theeconomic growth changes, the government strategies changes, the marketconditions changes,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changes and the recoverystrategies changes of the dismantling enterprise. According to the simulationresults, focusing on the risks such as the economic fluctuations of thedismantling benefit the dismantling enterprise could face, the changes of thegovernment regulation number of the dismantling enterprise, the changes of thegovernment subsidy strategies and the changes in the market supply and demandenvironment,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was proposed.

Keywords: reversesupply chain;wast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equipment(WEEE);dismantlingenterprise; dismantling benefit; system dynamics model

 

1引言

合理的废旧家电(WEEE)回收利用是逆向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1]。中国在上世纪60年代建立的国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在90年代解体之后,各类非规范回收利用主体迅速占领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市场。非规范回收利用体系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的,完全放任回收利用过程对环境的破坏。与规范回收利用体系相比,由于缺少环境无害化处理环节,该体系具有极强的再生资源回收竞争力。以WEEE回收为例,虽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2004年分别确定浙江省、青岛市为试点省市,进行WEEE规范回收拆解试点,但均因回收不到足够的WEEE而陷于瘫痪,试点未能取得预期效果[2]。其后,WEEE回收拆解所引发的严重环境问题受到各方广泛关注。

鉴于此,国务院在2009年颁布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相关部委根据该条例又于2012年颁布了《废弃电子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根据该办法,国家开始对WEEE拆解(以下均指规范回收拆解)拆解企业实施财政补贴。这是中国政府首次针对WEEE拆解实施的财政补贴。由于财政补贴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WEEE拆解的成本支出,因此该补贴自2012年实施以来,WEEE规范回收利用得到快速发展。财政补贴作为各国现代财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总是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不断发展,其手段和对象也在不断变化[3]。事实上,2015年11月,国家就对WEEE拆解补贴标准进行了大幅调整,新标准从2016年开始执行。

显然,不同财政补贴政策会影响拆解企业(以下均指WEEE拆解企业)的利润,进而影响其参与规范拆解的积极性,并最终影响整个行业的WEEE规范回收利用效果。因此,研究WEEE拆解效益的影响因素及其动态演化过程,有利于国家制定合理的补贴标准,以避免标准过高增加财政负担或者标准过低影响企业积极性;同时,还有利于企业据此提前采取措施主动应对,避免因措手不及导致的生产经营大幅波动。

需要[2]积分

阅读全文

关于我们 | 媒体互动 | 站点留言 | 友情链接 | 在线投稿 | 网站地图

地 址: 北京市丰台区丽泽路16号院2号楼铭丰大厦1601(100073) 电 话:010-83775681 E-mail:CSL56@vip.163.com
Copyright 2000-2019 in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网络事业部
中国物流与采购网:京ICP备05024070号 中国物流联盟网:京ICP备050370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