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首  页
    |
  • 关于学会
    |
  • 网上入会
    |
  • 学术年会
    |
  • 学会论文
    |
  • 学会课题
    |
  • 学会报告
    |
  • 学会活动
    |
  • 产学研基地
    |
  • 特约研究员
    |
  • 资料中心
    |
学会介绍 学会章程 会员管理服务及收费办法 组织机构 学会领导 专家委员会 学会年度工作计划 学会文件 联系方式
入会须知 注册会员 理事申请表下载 会费标准及缴纳方式
关于年会 历届年会回顾 最新年会动态 最新学术年会征文 历届获奖名单 特约评委申报 关于分论坛 分论坛申请 历届分论坛
征文通知 征文提交 物流经济 物流管理 物流技术与工程 采购 供应链管理 英文文献
课题介绍 课题通知 课题计划 历年获奖课题 课题申报 课题结题 课题申报书下载 课题延期申请表下载 研究报告格式规范下载 结题报告模板下载
关于报告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 中国物流重点课题报告 中国物流学术前沿报告 中国物流园区发展报告 中国冷链物流发展报告 生产资料流通发展报告 中国采购发展报告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会 全国物流园区工作年会 物流企业财税与投融资工作会 产学研结合工作会 中国物流学术年会 日日顺创客训练营
管理办法 产学研基地动态 申请表下载 申请表提交 基地复核 产学研会议信息
管理办法 申请流程 聘任条件 申请表下载 特约研究员相关文件
学会工作动态 物流政策及评论 学术年会论文 学术年会资料 学会报告 会员通讯 领导讲话 学会文件 学会课题 其他
当前位置:首页 > 学会工作动态
【产学研结合工作会展播】粟日:数字经济与智慧物流
来源: 时间:2017/5/2 19:24:24 作者:
  


阿里研究院专家  粟日

在物流领域产学研结合工作会上的演讲(摘要)

(2017年4月21日  浙江舟山)


一、从IT到DT,第四次工业革命


从1760蒸汽机普及到现在,技术革命推动技术发展一共经历了4次,前两次我们称之为工业革命,也就是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蒸汽机的普遍,然后是20世纪初的电气化工业革命。实际上前两次都是能源革命,也就是说它是从能源的利用上来对人类社会出了一个本质改变,比如蒸汽机的使用,使得工厂白天开工或者一定的时间的开工到24小时都可以开工,电力应用这样的能源的技术的革命,使得我们能源可以远距离传输。这些前两次都是能源革命。

而后两次我们称为信息革命,实际上是信息科技的革命。第一次信息革命起源于80-90年代,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计算机科技的普及,也是我们所说的IT技术的革命。到了现在,以时间节点2010年划分,我们认为世界进入第二次信息革命时代,也就是我们所说的DT时代,它的主导者中包括中国,主要以云计算、大数据等新的信息技术突破为根基。

那么所说二次信息革命跟第一次有什么不一样?

首先数据来源发生了变化。从PC端到移动端,我们数据来源突然一下增加,我们有了各种各样的用户移动的数据,他到了哪里,用户喜欢在什么地方看什么东西,它的活动路径是怎么样的,原来接触不到的数据现在都可以接触了,所掌握的数据量提升了一个量级。

还有算法发生重大突破。原来我们处理1TB的数据,需要很高的成本,很多企业和很多机构用不起。现在,通过我们算法科技的进步,大幅度的降低了处理数据的成本,原来用不起的昂贵资源现在变得可以用得起。举个例子,2015年双11的时候我们用6个小时处理了100TB的数字,这是以前不可想象的。

二、全球数字经济快速发展


现在全球互联网用户32亿,中国接近7亿,阿里的用户超过4亿,但还有一定的增长空间。因为中国14亿人中,还有7亿人没有上网,在已经上网的7亿人里面还有3亿人没有淘宝帐户,因而阿里在横向拓展方面还是有一定的成长空间的。智能手机用户,现在全球大概是25亿左右。到2016年8月,美国科技企业的TOP5市值大于2万亿美元。阿里2015年零售额超过3万亿元,今年财报还没有公布,但是总的比例是不会变的。2016年电子商务总的交易份额是5.1万亿。


我们也可以看到这几十年来全球市场的变化,我们关注到全球前15大互联网公司,在1995年没有一家是中国企业。至2016年,不但市值增长了接近200倍,而且突然出现了很多的中国企业。全球的十五大互联网公司当中有十大来自于美国,有五大来自于中国。我们可以看到,前5名都是美国企业,像谷歌、苹果、微软、亚马逊和FACEBOOK。中国企业排在前面有腾讯和阿里巴巴,除了这两家之外,还有百度,京东和网易。


数字经济这个概念,现在也有一个基准值。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可以反映一国的数字经济转型的程度,从麦肯锡的研究中发现,2010年的时候,美国是4.7,中国是5.5,到了今年中国已经是6.9,已经超过美国很多了。中国作为一个后起国家,它是直接从半农业社会直接跨入准信息化社会,所以它受到的传统束缚比这些发达国家要小。我们看到像美国这样的国家,相对开放一些,但是比如像日本、德国这样比较保守的国家我们发现一个现象,我们大家到日本坐出租车,司机会给你拿一个POS机,让你刷卡,要么刷卡,要么现金,在中国不是这样的,在中国打车,你问司机能不能微信,能不能用支付宝。所以从这两点可以看出,在传统发达国家,尤其是像一些比较保守的发达国家,传统根基体系非常牢固,深刻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反而成为的发展的束缚。

三、数字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以中国为例)


有几组数据值得关注,一个是新增消费。我们买一台洗衣机,在线上买了就不会再在线下再买,这就是替代需求。但如果玩具原来不知道有,用户在电子商务网站看到了,激发了用户的新需求,这笔交易就产生了。这才是数字经济对社会经济的直接贡献,而不是说像原来人们说的那样,就是互联网只是替代线下。互联网产生了新的需求,这部分新的需求我们测算过接近39%左右。还有我们创造了这样一个就业,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这里不仅仅是指阿里巴巴本身,阿里巴巴本身只有3-4万人,而是阿里巴巴商业业态所带来的就业,比如说阿里巴巴上的商家、淘宝商户,还有很多从事基于互联网延伸的配送服务的快递企业,我们都认为囊括在这个平台经济的生态下所产生的就业。我们测算了大概是1500万左右,其中有将近1000万的商家,还有几百万的服务人员跟物流的从业者。去年,我们测算的结果是快递这部分大概是200多万就业,配送平台有150万左右就业。

四、中美数字经济发展各具特色

中国与美国的数字经济发展各具特色。我们发现中国虽然起步比较晚,但是增长速度非常的快。从物流的角度来说也是如此,美国的联盟快递、UPS都是从很早以前的工业时代成长起来的,中国的快递从93年开始,到现在也没有多长时间,真正成长起来时间也就十几年,是伴随着互联网大浪潮成长起来的。

还有一点中美不一样的地方就是美国人包括美国很多教授都曾问过这样一句话:“为什么阿里是一家中国企业,为什么阿里不是一家美国的企业?”他们是基于他们的思维方式联想的,因为在美国都是以技术拉动模式方式发展,先有新技术,再有新模式。在中国不是这样,中国是典型的模式驱动技术的一个环境,先有新模式,然后慢慢的新技术的出来。阿里就是典型的这种情况,阿里因为自己的淘宝模式出来之后,没有办法解决金融交易的问题,所以阿里开发了支付宝,后来因为没有办法处理巨量的数据,所以阿里开发了阿里云。这点也现实了中美对数字经济关注的重点领域不同的情况,美国更注重社交、搜索引擎等,而中国则更关注的是基于电子商务做的实物贸易,这两个侧重点不一样。

五、中国数字商业成功的四大因素


过去十年的发展,中国电子商务实际上是把中国地域分割的市场强行统一起来,为什么中国数字经济能够发展到现在这个样子,其实有几个重要因素的。

一是传统商业基础设施匮乏。很多的二三线城市或三线城市以下很少有这些商业基础设施,一些需求被压制的,这些需求可能在电子商务的平台上爆发。

二是世界工厂巨大货源。这是我们的跟其他国家不一样的,我们中国是世界工厂,而其他的发达国家,要面临货源的问题。

三是极低的物流配送成本。我们曾经看过中国的快递单票成本从原来的05年的30块钱下降到现在的13块,也就是十几年之内下降了50%左右,这实际上与中国快递相对比较低的人力成本有关系的。这么低的人力成本,十几块钱一票的人力成本,是因为电子商务的业态是可以接受的,如果一开始像美国那样是不可能。

四是中国城镇化集聚效应。中国超过一百万人口的城市接近150个,而美国超过一百万的人口差不多只10个左右,因此他的人口是相对分散的。所以在中国做消费物流,天然的有这样一个优势。

那么,我们曾经也做过中美物流运输成本的比较,当然我们的结论跟交通部的结论是一致的,我们看到这个结果是中国的货运周转量是美国的两倍,但是中国的物流费用没有比美国高到两倍这么多,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运输成本跟美国其实是差不多的,但是运了两倍的货,这样单票物流的成本是比美国要低的。

六、数字经济与物流

(一)电商物流:数字商业去地域化的重要支撑因素

首先平台的贡献在于统一了全国的市场,使全国的地域分割成为了历史,任意两个人之间可以进行自由的交易。但是平台还有它的问题,全国如果是任意两个人都可以进行交易的话,他们两个人之间会有物理空间的问题,我们做过计算,在淘宝平台上,平均每两个人的交易的物理空间差不多是一千公里。这么大的物理空间,显然是需要承运商做底层服务的,快递业在过去十年中是承担了这样一个重要的职能。

(二)数字经济空间特征,与传统区域规划的差异


通过数字经济的空间特征,通过物流来看,和传统的区域规划的差异也是很大的。比如说我们计算过江浙沪这个区域内发货和本区域收货量占到13%。京津冀只有1%左右。我们传统的规划的这个里面,还是根据工业经济那一套逻辑,那套方法进行了规划。现在当我们的新技术突破传统边界的时候,传统的思维方式是不是有待改变,这是一个问题。

(三)中国数字经济与物流:工业化滞后数据化,数据化拉动工业化

我们来看中美数字经济与物流的特征比较,实际上在美国可以称为“+互联网”,我们看到亚马逊有自己的网站,美国很多零售企业有自己的官网,官网做配送、调配、配货。然后再跟美国的传统快递企业合作做配送,一般来说这个配送费用非常高的,实际上基于原来已经成形的一套物流体系来与互联网做叠加。而中国完全不是这样,中国是互联网这一块生态非常大,进而带动了工业基础设施的发展,菜鸟网络是典型的案例。

(四)智慧物流大数据指数


我想强调两个概念,什么是智慧物流?它具有两个重要能力,他拥有自我学习的能力、自我感知的能力。感知能力、自我学习能力都需要我们的基础设施、算法技术作为铺垫,所以我们今年做了智慧物流综合大数据的指数,这个指数反映了就是中国智慧物流发展程度,是从0-100取值,100代表发展非常完善。我们有三个分指数:数据化发展指数,物流基础设施指数和智能协同指数。数据化发展指数就是衡量的整个物流系统的数据感知能力,即有多少物理信息是可以变成数据的,这个值大概在50左右。国内物流信息做得不错,而跨境物流则相对较差。在国内,尤其是快递企业这个数据采集或者数据可获得这块做得比较成熟了,大概90%企业可以把静态的物流信息变成数据然后上传,跨境这块还处于初级阶段。物流基础设施指数这块是跟云计算有关系的,很大一部分是权重是跟物流云的利用有关,它的实际发展程度非常低,差不多20左右。智能协同指数是指末端的基础设施跟消费者、商家以及整个的大生态之间的数据互动的情况,这块也是刚刚起步,大概是30多左右。


那么,这里引出来一点,中国实际上是互联网生态非常大,拉动了工业的这套体系在转型,比如菜鸟现在做的主要的工作是通过我们数据的系统,通过我们的数据产品来为传统的物流企业提高效率。菜鸟数据产品,实际上是菜鸟天网主要工作,它有三种类型:基础型,赋能型,服务型。基础型就是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比如像电子面单,四级地址库。比如电子面单,最大的功能在于统一了各家快递公司的标准,让不同的物流公司可以在统一的标准下来协同起来。电子面单对于打印速度,对于发货效率的提升有很大帮助。还有就是四级地址库,大家上淘宝会发现你填省市县的时候有一个格式化的东西可以选的,那证明他是有数据库的,第四级就是街道要手动输入的,现在已经做完了,大家可以在淘宝上做操作,现在做的是五级地址库,精确到楼。当这些基础设施完全搭建好以后会开放给我们的物流合作伙伴使用,这对他们来说是属于基础设施,不用自己做这个东西。还有赋能型产品,比如像大数据物流分单,它的核心理念就是我们菜鸟开发出数据产品给物流公司用,以降低其成本或者提高其效率。服务型,是针对商家的,对于商家而言,可以不用考虑物流这些细节,可以专心做自己的生意,而物流这些问题由菜鸟全部解决。

七、智慧物流发展趋势

第一大趋势是物流快递增速,高于电子商务增速。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去年的电子商务的增长速度,大概是27%左右,已经降下来了,从原来120%到现在27%。规模效应可能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但是我们看到近3年快递的增速仍然50%的增长。这是什么问题?我们认为主要原因两个,第一个是消费的碎片化,原来的消费者可能是200块钱在上网买一单,发一个快递。现在可能不到200块钱,可能150,120这样的情况。每一单商品价格越来越低。这是我们从平台上可以看到。还有一点,基于移动社交网络的交易可能未纳入统计,因为现在很多的App出来,实际上是已经使得这个用户形成了新的消费习惯。那么,这么多App,连接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一定会有商业行为,这些商业行为数据可能没有统计到我们电子商务的数据中。基于这些新模式的产生,所以出现了差异。我们认为这种差异在将来可能还会扩大。

第二个我们认为社会对数字经济消费习惯可能慢慢在适应。从双11情况我们可以看出来。大家可以看到双11包裹签收流量峰值一直在提前,从2013年,2014年大概17号的签收波峰,到2016年14号的签收波峰,效率是慢慢的在提升,背后是什么意思?背后就是整个社会从一种生产模式与消费模式在向另外一种生产模式与消费模式转变。中间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这个过程正在慢慢被适应。那么,同时我们也看到,每年的双11包裹量是成倍往上涨的。

第三个发展趋势是社会化仓配发展,运输距离缩短。今年我们做的智慧物流报告里面也提到了降本增效的情况,我们统计了一下,去年一年,全国的时效提高了10%左右。我觉得这个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因为在总的距离不变,交易距离不变,平均运输距离不变的情况下,我觉得成就已经比较显著了。中西部提升比较快,东部地区比较慢,是因为东部地区本身时效就很快,而且我国的产业集群都在东部,消费全国都有,东部的时效提升的绝对量来说已经很高了,所以提升空间很有限。所以这也是我们所说的第三个社会化仓配的发展,如果不能把平均交易距离缩短,就提升效率而言,有可能只会5%-10%慢慢的推进;如果把消费者和货之间的距离变近,这个时效的提升就可以很大。所以菜鸟有一个很大的动作,就是做社会化仓配的转型。所以现在是当日达、次日达服务已经覆盖了1000多个区县的情况。80%的仓储式设是采取合作的方式,并不是菜鸟自建的。社会化仓配是跟企业的仓配的区别在于从仓到配都不是由菜鸟完成的,都是由不同合作伙伴完成的,还有我们落地配是第三方配送,像万象、芝麻开门这样的落地企业,每一个环节都是不同的企业。就是在这之前,至少在其他国家的发展过程中是不多见的模式。实际上这背后是理念的变化。工业时代我们是以备货为准则,以备货为理念,每年两次订货会,大家一起拍脑袋,今年要多少货然后拿回去,这个风险是很高的。那电商时代呢?就是先交易,然后发货,即时发货的形态,体现为快递发货。现在实际上这个理念在新零售时代是在回归的,大家会发现这个理念,慢慢的又变回了备货的模式。那么,实际上,此备货跟原来的备货有一些区别,原来的备货是经验,我通过了市场经验来拍脑袋的,现在的备货跟物流的调配是根据我们的数据,根据数据背后有一套算法来进行优化。所以呢,我称之为这其实是一种理念的回归。

在新零售时代,将长期、全面影响物流的发展,就是我们所说的线上线下一盘货,服务产品一体化。实际上也就是说物流活动在原来是跟消费者没有关系的,消费者不需要知道你货怎么送的,现在是已经一部分的,大家对物流服务有感知的,现在物流变成了服务的一部分。两点,第一点就是我们可以是通过数据平台的方式把全国的仓储都集结到一个平台上做云仓储云平台,这是比较合理的方式。第二点就是线下的店,实际上现在更多的一种功能是商业末端的仓储设施,实际上就是带展示功能的商业末端仓储。现在有很多的模式通过这样的清算体系来做的,消费者不管线上下单也好,从门店配货都是可以直接做的。

八、二元物流模式是最终发展结局


最后我们做的判断,我们认为未来的消费物流格局是二元模式,即标准产品跟个性化产品分开,仓配模式跟快递模式共存,这样一个趋势。产品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种产品叫标准化产品,这种产品就是每个人会用的,比如一台洗衣机,一台手机,往往两个人手机不可能相差很大,不可能有亿万量级SKU;又比如说盐,一个城市,大家都要吃盐,这个城市需要消费多少盐这个可以预测出来的,这是标准化产品,一般体现为替代性需求。第二种产品叫个性化产品,个性化需求,可能有大部分是增量需求,比如一件衣服、时装,商家也不知道这件衣服好不好卖,但是需求即时的。这两种产品的性质决定了未来消费物流的形势是二元并存。如果是标准化产品,将来就会慢慢的向仓配转型,由产业集群发货到电商仓储,由电商仓储发货到消费者手上。那么,个性化这条线,实际上我们认为更多的是在小微企业,小作坊的集群当中比较多,将来还是必须要走快递这条线,也就是说还是走先下单,后发货的路径。现在有可能是慢慢的越来越流行,因为这个更符合经济规律,减少了中间环节,所以我们认为未来消费物流格局就是这样。

第一个我们认为数据驱动的全供应链会慢慢出现,我们现在的数据化都是集中在销售端、零售端,这个演变可能慢慢往上游延伸,进而改变整个供应链,现在为什么做不到,是因为传统的渠道,传统的分销渠道,依然是非常的坚挺的,你要一下子去颠覆不太可能,慢慢就有可能这个局势会改变,就是我们做的第一个判断。

第二个就是物流的自动化,我们已经有很多的应用已经出现了,比如无人机的使用。现在就是配送这方面,有几家公司也在做,比如像英国的STARSHIP配送机器人已经开始在应用了;菜鸟有我们的菜鸟小G,这个目前只在我们阿里园区的应用。这个机器人是实际上是做末端配送的,它有自我定位,自我感知的能力。

那么,再有就是社会化物流的趋势,如果我们市场上交易成本可以迅速降低、信息的对称性能够迅速提高的话,理论上每一个单元都可以成为物流的环节,因为物流就是接力的过程,国外也有诸如此类的应用,虽然不普及,比如UBER送货、FLYWHEEL的送货我们都可以看到。

(根据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中国物流学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关于我们 | 媒体互动 | 站点留言 | 友情链接 | 在线投稿 | 网站地图

地 址: 北京市丰台区丽泽路16号院2号楼铭丰大厦1601(100073) 电 话:010-83775681 E-mail:CSL56@vip.163.com
Copyright 2000-2019 in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网络事业部
中国物流与采购网:京ICP备05024070号 中国物流联盟网:京ICP备050370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