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送系统的核心枢纽选址研究:发展与展望
弗朗西斯科·沙丹尼亚·达·伽马
葡萄牙里斯本大学理学院运筹学教授
在2017(第十六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上的演讲
(2017年11月25日 安徽合肥)
物流具有网络性,货物在网络中的流动非常复杂。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节点作为枢纽,使物流网络更有效率,运输更加高效,从而降低物流成本。网络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终端,一个是枢纽。
我们在构建网络模样时,通常会作一些假设,
(1)所有的枢纽都是互相联接的;
(2)如果节点间货物运输具有规模性,可用折扣因子表示节点间运输的规模性;
(3)终端之间不可以互联;
(4)成本与距离成正比例关系。
在枢纽选址问题中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分配模式:
(1)单一分配:每个终端只能向一个枢纽发送和接收货物。
(2)多重分配:每个终端可以向多个枢纽发送和接收货物。
目标函数通常为:
(1)总运输成本最小化。
(2)枢纽节点数量最小化。
……
这些模型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通信、物流、邮政等领域。一般来说,计算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精准算法,但不经常使用;另外一种是近似算法,即启发式方法,用电脑软件语言,如C++或Java编程算法。
P-Hub中心问题,是要选择P个节点作为枢纽,枢纽容量是没有限制的,分配模式一般是单一分配或多重分配。一个名为Yaman的研究者,提出了R分配,R参数预设定了节点能成为枢纽的最多数量,然后再选择单一分配或者多重分配。我们需要一些优化工具,找出一个最佳解决方案。我们怎样做好优化呢,需要一个数学模型和一些策略。
(1)决策变量
第一种变量是枢纽节点选择。如果想确定一个节点作为枢纽,可以用利用变量来确定,然后使变量与终端产生联系,这样就可以一个构建网络结构。
第二种变量是构建网络中的货流情况,我们可以发现,货物从一个节点流向另外一个节点,需要用多个变量来表示之间的路径,如上图所示。这样可以让我们了解整个过程中货物流动路径,从而可以计算货物流动所产生的成本。当然我们也要考虑枢纽之间的货物流动,一般来说枢纽间流量规模较大,可以产生规模优势,降低单位运输成本,因而可以赋予折扣因子α。这样我们就可以建立一个模型,试图反映现在中真正的成本,如下图所示。
我们还可以通过这个数据模型,改进优化,让模型更接近实践。我们可以做以下假设:
(1)假设终端之间也可直接相连,货物不一定需要通过枢纽。这就需要增加更多的决策变量和其他成本。
(2)当一个终端被分配向某个枢纽发送和接收货物时,就会产生一些额外的费用,如公司需要购买车辆或运输服务。
(3)当决策将某节点作为枢纽时,就会产生一些固定费用,如建造费等。
我认为,做数学研究需要认真考虑实践中所碰到的决策变量,需要加入更多变量到数学模型中。例如,如果要在不同的两个节点之间进行直接运输,我们可以用二元变量yij=1表示。有了这些变量后,可以进一步考虑一些固定成本,使上述数学模型更加完善。
公司在购买设备和车辆时,也会产生一些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当然,公司还可能租用一些设备车辆,或者向外采购服务,这些额外的变量也需要是在建立数学模型时考虑。最后,我们有可能获得下图所示的结构,看上去似乎很简单,实际工作中的难点要比这个难得多。
我们相信,物流优化一定会面临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特别是未来物流发展的不确定性,因而物流网络构建一定要考虑战略决策。比如,枢纽应选择在什么位置,终端如何分配到枢纽等等。由于这些因素对物流网络具有长期影响,因而需要对未来发展有前瞻性研究。当然,枢纽网络选址有些不确定性是无法避免的,如货物流动。我认为不确定性非常重要,未来需要构建更好的枢纽选址模型来应对不确定性。
我们假设运输流量和成本预先是不知道的,都是随机的,可以使用累计分布函数来对它们进行描述,这种情况下随机规划的使用是适当的。不确定性是通过一组有限的场景捕获的,每一个场景都有一个预先估计的概率,例如使用历史数据。
接下来我们看一个案例。在美国25个城市之间的航空旅客运输情况,通过使用数学模型,能够非常容易地了解这种运输,包括每个旅客的客运变动的发生情况。
通过这个数学模型,可以了解到不同的枢纽之间的经济活动到底是加强还是减弱。随着流量的变化,枢纽数量会不断变化,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
如今,物流和运输领域可能与这类网络问题更具有相关性。这几年的研究表明,将复杂的成本结构、枢纽网络设计、运输模式选择、分层网络、不确定性问题、交通堵塞等都考虑在内,枢纽选址越来越接近实践,应用效果也就越好。但未来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今天,我听到很多专家讲到产业界和学术界应该有更多的合作,我完全同意。我希望未来产业与学术应融合发展、密切合作,特别是枢纽选址方面的研究。
(根据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中国物流学会。更多中国物流学术年会精彩内容,请关注中国物流学会、中物联物流园区专委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