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 蔡进
在2017(第十六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上的演讲
(2017年11月25日 安徽合肥)
发展供应链已经成趋势,10月13号国务院出台了《供应链创新与实践的指导意见》,习总书记在十九大的报告中的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部分提到了供应链。从现在来看,供应链不仅仅是一个概念,还应该是未来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和趋势。我之所以讲供应链,是因为我想把我在国务院出台意见讨论过程中,在我们所做的供应链课题中,在代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参加讨论过程,形成供应链的一些看法和体会,谈几点认识。在新时代下怎么把握现代供应链的创新和实践?我觉得从这几个方面要去做。
一、要把握供应链创新的思维
供应链的创新思维应该是六个字“包容、开放、共享”,通过彼此包容达成发展的共识;通过彼此开放实现更大的发展空间;通过共享来实现彼此利益。这个思维并不是说是有了供应链才产生,而是供应链应该适应这种思维,这种思维是人类思维的发展和提升。从历史学上来看,人类诞生以来,经过两次“陌生化”,这是一个历史术语。一个“陌生化”就是人和自然的陌生,人和自然的分割,人对自然的无限地索取,包括对其他动物种群的一种灭绝性地索取。自从有了人类又分出部落、种族以后,人类之间又出现了这种“陌生化”,使得人、种族之间、部落之间彼此分离,这种分离会产生一种现象,这个叫做“战争”。从近一百多年来看,人类从战争思维到冷战思维,再到开放包容共享的思维经历了三个变化。谈到最近人类的战争思维,发生在上个世纪初期,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毁灭性打击。人类从此开始反思自己,不能够这么互相残杀。所以二战以后,人类开始进入到一个新的思维方式,我们称之为“冷战思维”,解决了人类过去动不动就残杀。冷战思维就是保证自己绝对安全,不顾对方的需求。所以它采取的是强权政治、霸权主义。所以在军事领域中,有一个华约,有一个北约,他们做的是什么?军事竞赛。那么这种冷战思维渗透到社会经济中,就形成了一种竞争思维。所以说,我们人类思维发展到冷战思维,在社会经济中始终是竞争的。到了90年代,人类开始有新的醒悟,觉得彼此之间竞争也是自己和自己的一种内耗,彼此并没有得到什么。所以从那时开始,人类就开始又进入到新的思维模式,我归纳为“包容、开放、共享”。我觉得这是我们做供应链创新和实践的一个最基本的出发点,也是一种最基本的思维。所以我们跟企业家说,未来发展现代供应链过程中,不能把供应链作为一种竞争工具。也有人提出这种观点,认为供应链本身是不竞争的,是包容的,但是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是竞争的。我觉得不对,供应链的根本理念就是摒弃竞争,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彼此也应该是包容、开放和共享,只有人类形成命运共同体的时候,大家才能看明白这件事情。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在供应链实践和创新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住供应链的时代思维——包容、开放、共享。
二、要把握供应链创新的理念
我们之所以说供应链是现代的,是因为其和过去传统的生产组织模式、生产组织形态是不一样的。传统的生产组织模式是一种需求驱动的模式,是通过需求扩张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但这种需求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它有边界、会固化。比如钢铁,实际需求只有8亿吨,再扩张就是过剩。还有就是矿泉水,无论用什么样方式去卖矿泉水,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矿泉水的需求量毕竟是有限的。因而现有需求扩张是有边界的,特别是我们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到现在已经处于过剩经济状态了,全行业都过剩。在这种情况下再过剩,就是无效、浪费。所以推动社会经济的根本动力是从供给侧去驱动,是供给驱动,通过有效的供给,创造新的需求。需求的整合放大和创造新的需求是两码事。20年前没有手机,现在每个人都有一个手机,这是供给的功劳,并不是需求的功劳,这是一定要把握的。所以第二个方面要把握住的是对社会经济的推动力是来自于供给驱动,而不是来自于需求拉动。
三、要从宏观层面把握供应链创新与发展的基本目标和根本任务
供应链的基本目标在十九大报告中已经说得很清楚,就是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功的目标之一,是要形成供应链的组织形态,推动中国的经济由一种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从宏观层面来说,供应链创新的基本任务有三点。
(一)降成本
从现阶段来看,提升中国经济发展质量焦点是降成本,那降什么样的成本?要降物流成本。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过剩经济条件下,靠规模扩张获取利润的空间已经没有了,只有通过降低成本来形成新的利润空间。那什么是物流成本?因为从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看,成本主要来自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和物流成本。在劳动成本方面,人口红利已经没有了,是不可逆的。原材料成本也是在波动中不断上升的,因为原材料是稀缺的,稀缺的特征也决定了价格是上升的。可降的只有物流成本,什么是物流成本,这个问题在我们学术中也没有说清楚。我认为所谓物流成本就是在组织生产消费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通过物流作业去实现,在实现物流作业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成本就是物流成本。换句话说,除去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其他的都是物流成本。有人说还有交易成本,那是买原材料的成本。还有人说叫融资成本,但融来的钱也是去购买劳动力和原材料,或者花在物流上,应该在这个概念中把握我们物流成本。我们的物流成本占GDP的14.9%,高于国外占GDP8-9%的水平。那降低成本靠什么?有三条,第一条就是结构优化,即经济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优化。经济结构有三个部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我们这几年物流成本有明显的回落,我觉得归功于就是结构调整。2012年,我国物流成本占GDP18%,现在是14.9%,这个主要是结构优化的原因。我们也做了数据测算,美国服务业占GDP的比例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其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就下降0.56个百分点。我们也同样对中国的数据进行了初步测算,那就是从1990年到现在,中国服务业每增加一个百分点,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下降0.5个百分点,相当吻合。第二条是降低制度性成本,降低制度性成本主要就是政府减税。但调整结构和降低制度性成本的空间有限,因为结构调整也不是无限地调整,美国服务业占整个经济的70%~80%,但美国也在反思,也要让制造业回归美国。现在,中国服务业占GDP的50%多,虽然还有不断调整优化的空间,但我个人觉得服务业占GDP的比例保持在60%左右是合适的。从这个角度来讲,结构调整虽然对降成本有效,但是空间有限。李克强总理提出要减税一万亿,但针对物流减税也是有限。第三条路我认为是根本之路,就是转变物流的组织形态,由目前传统的物流组织形态转变为现代供应链的组织形态,只有这样才能把成本降下来。供应链核心内涵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整合。现在来讲,企业已经很难把物流成本降下来了,国务院出台了降低物流成本,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文件,非常好。企业拿到以后也感觉很兴奋,但是怎么降,找不到路径。单个企业降低成本已经很难了,必须要在供应链上下功夫。例如,单个企业都必须要有仓库,十个企业就有十个仓库,但通过供应链资源整合,可以大大剔除一些无效的资源配置,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也许十个企业用两个就可以了,这就实现了资源共享。第二个方面是优化。十个企业每个企业都有部分业务流程是重复的,把这些流程放到供应链平台上,就可以把很多重复流程优化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第三个方面是协同。现在供应链已经发展到协同的阶段,通过供应链的协同,不仅仅是企业之间的,甚至可以产业之间的,还有地区之间的组织协同,还有管理层面的、战略层面的组织协同,就能够避免现在各行各业过剩的现象。所以当物流组织形态由现在这种传统的组织形态转型升级到供应链的组织形态时,成本一定可以降下来。有人说,那物流和供应链是什么关系?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就可以看到,供应链是物流的一种高级形态。现在我们更多研讨的是物流,我相信三年五年之后可能更多地谈供应链。很多老师出过国,和外国人交流就会发现,谈供应链的多,谈物流的并不是很多。
(二)创新
供应链本质是创新,从供给侧提供有效的供给来推动。计算机以前在机房里,通过供给侧创新,把计算机搬到了家庭——PC机,还不方便又通过供给侧创新,发明了笔记本;笔记本还不方便,因为不能打电话,又把笔记本的功能融入到手机里。这一切都是从供给去驱动,使得我们每一个客户有了新的需求和感受。所以一定要通过供给去推动社会经济创新发展,推动我国在2035年走在创新型国家前列。
(三)全球化
从我们国家发展战略看,供应链还承担着“一带一路”或者是全球化的过程。
四、要把握供应链发展趋势
按照供应链有关文献,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出现供应链概念。到现在为止,有人认为供应链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整合阶段,通过资源整合实现资源共享;第二个阶段是优化,通过流程优化等各个方面的优化,来实现经济运行的高效率;第三个阶段是组织协调,实现地区之间、产业之间的组织协同。从2009年开始,IBM提出第四个阶段,就是“智慧供应链”,这是一个大趋势。现在整合边界在不断放大,流程优化已是全产业链甚至是产业和产业之间优化。这样,组织协同的边界更大了,不仅是产业和地区之间,甚至包括国家与国家之间。在这样的过程中,如果用传统的方式是不可能实现的,必须要把现代化的技术融入到供应链组织中,这个融合过程就叫做“智慧供应链”。我们现在已经走过信息化时代,进入到智慧化的时代,智慧化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以后一定会进入数字化时代。什么是信息化时代,如果你有单一的车源平台、货源平台,就是信息化时代。如果把货源平台和车源平台对接,这就是智能化,但还不是智慧。车源平台和货源平台对接,再加上智能分析优化,才是智慧化。智慧应该包括四个过程,深度感知、科学决策、精准执行、持续优化。有了这样基础,来做我们的供应链,就是“智慧供应链”。所以我们在发展现代供应链过程中,一定要把握住“现代”这两个字,什么是“现代”?从科学技术发展的角度来讲,现代供应链就是智慧供应链、数字供应链。未来供应链发展指导的系列文件中,可能大家会把共识聚焦在智慧供应链和数字供应链。
五、要把国家供应链的创新和实践由微观层面上升到宏观层面
虽然供应链是从微观起步,从企业内部或者企业间整合优化协同开始,但是发展到今天,已经是产业和产业之间协同、地区和地区之间协同、甚至是国家和国家之间的供应链的协同。从这个层面来说,供应链无疑是宏观的。
“一带一路”和全球化不仅仅要有中国方案、中国智慧,还要有中国贡献,这个贡献包括企业走出去和国际产能融合等等。更重要的是我们要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化,能够积极参与到全球治理体系中。仅谈概念是不行的,一定要有强大的力量去支撑它,包括经济发展、人文交流、投资等等。但是所有的这些经济行为、贸易行为、投资行为、科技创新行为都需要供应链去支撑它,才能够实现互联互通,才能够在互联互通的基础上形成我们的话语权,形成我们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主动地位。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应该从微观层面上升到宏观层面,去思考我们国家供应链战略。当然一开始是这么考虑的,实际现在供应链远远超出了这么一个范畴。我们和有关部门合作了一个课题,是为“一带一路”做的,叫“国家供应链战略”。美国有“国家供应链安全战略”,我们也要做一个国家供应链战略,但有高人把课题改成了“供应链国家战略”。这一改可不得了,供应链就形成了今天的定位,成为了建设现代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抓手。所以在物流学术领域,我们应该深入研究供应链和实践供应链。
(根据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中国物流学会。更多中国物流学术年会精彩内容,请关注中国物流学会、中物联物流园区专委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