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物流与冷链物流专题分论坛
11月26日,中国物流学术年会农村物流与冷链物流专题分论坛在安徽合肥顺利举行,湖北经济学院物流与工程管理学院兼职教授、武汉工商学院物流学院名誉院长周建亚担任主持人,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副会长王继祥等6位行业专家与学者发表演讲,主要内容如下。
1.信息化推动现代物流发展
从历史上看,物流理念的内涵和外延一直伴随物流管理理念与物流运作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其中信息技术的进步往往是物流理念变革的主导因素。在古代,由于信息沟通技术的落后,物流作业环节间信息难以共享和沟通,因此物流运作只有一系列的独立的功能性活动,难以统一考虑,有计划的实施。也有人认为这时没有现代物流理念,即认为没有所谓的物流,只有运输、储存、装卸、搬运等功能作业。
信息化带来的现代物流的第一个变革是系统思想的引入。20世纪30年代,电报与电话的普及,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讯手段的完善,让我们就可以在运输过程中沟通库存信息和流通信息、在库存环节了解运输信息和补货信息,系统的统筹的考虑和控制直接带来的现代物流的产生,这是现代物流的第一次大变革。
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又获得了巨大发展与变革,特别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开始在国际贸易和商品流通中普遍应用,从而带动了物流一体化的变革,这是现代物流的第二次变革。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变革与发展,物流信息的沟通、联网、运算、优化、运筹就更为方便,此时不仅对物流信息我们可以系统化的统筹考虑,系统化的运筹管理,还可以借助互联网信息手段,对物流过程中的信息流、资金流进行综合考虑,从而带来现代物流的第三次变革,现代物流发展到了供应链管理阶段。
物联网技术推动互联网边界的延伸,互联网延伸到物理世界,推动了万物互联。在物流领域物联网推动了物流互联网发展,推动了智慧物流变革。智慧物流,指的是基于物联网技术应用,实现互联网向物理世界延伸,互联网与物流实体网络融合创新,实现物流系统的状态感知、实时分析、精准执行,进一步达到自主决策和学习提升,拥有一定智慧能力的现代物流体系。根据佛经,照见曰智,解了称慧,智慧物流一定是有智能执行和聪慧思考,一定是虚实融合的系统。
2.互联网+让互联网成为基础设施
物联网技术让互联网与实体物理世界融合,让互联网落地,在此基础上互联网成为基础设施,成为社会经济的综合操作系统,推动互联网+创新大潮涌现。
互联网的特点是互联互通,成为基础设施后理论上可以链接一切。借助互联网+,在互联网基础设施上架构新的社会经济生态,必然带来两大特征:
(1)无界:互联网打破原来的企业与行业的各种边界,跨界创新成为热点;
(2)重构:企业与行业边界被打破,世界进入一个没有边界的社会经济形态,企业与行业需要借助互联网+和自己核心竞争力,重构企业边界或生态。
基于这两点,目前社会进入一个大变革、大创新、大颠覆的新时代!
3.智慧物流体系架构及其演进方向
目前中国及全球关于CPS的研究进展为智慧物流理论突破打下基础。以信息物理系统(CPS)为理论为指导,以大数据、云计算与物联网集成应用为智慧系统发展方向,以雾计算、边缘计算、智能设备终端等技术融合为智慧执行系统来推动应用落地,以单元级智慧物流终端、系统级智慧物流网络,平台级智慧物流生态为逐级演进方向,全面建立智慧物流理论体系和系统架构,可以取得智慧物流应用研究的突破。
4.智慧物流三大系统发展趋势
智慧物流应该具有如下三个核心系统:
(1)智慧物流的思维系统:相当于智慧物流的大脑
思维系统是智慧物流最核心的部分,这几年发展很快,重点体现在物流领域的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发展。大数据是智慧物流思考的基础,云计算是智慧物流思考的引擎。
(2)智慧物流的信息传输系统:相当于智慧物流神经系统
(3)是智慧物流的执行系统:相当于智慧物流的手脚等作业系统
智慧物流是实体物理世界中的活动,因此虚拟世界的思维与决策必须有实际操作的执行系统来执行。智慧物流的执行系统必须要跟物流自动化结合起来,如果一个实体的操作不能做到自动化,那么智慧物流的“智慧”就不能够实时地传输到我们的物理世界中实时地进行执行和操作,可能还会需要人来进行判断,那智慧物流中的“智慧”就不足以体现。
5.智慧物流引领物流业变革
(1)智慧物流推动物流先行
(2)智慧物流推动跨界与共享创新
(3)智慧物流推动网购模式变革
(4)智慧物流带动协同物流发展
(5)智慧物流推动商业企业全渠道环境下的物流变革
(6)智慧物流推动网上网下O2O物流发展
(7)智慧物流推动物流与智能制造融合
(8)智慧物流推动货运资源互联网整合
(9)智慧物流推动各类智能搬运机器人发展
(10)智慧物流推动无人化卡车创新
(11)智慧物流推动无人配送飞机应用
(12)智慧物流推动智能分拣技术创新
(13)智慧物流推动智能货柜普及应用
(14)程控物流:智慧物流的发展方向
1.新时代物流发展的新视角和新思路
李长宏经理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赋予了物流新使命。他分析了物流业发展的状况与挑战,提出了物流发展的新视角和新思路。
物流发展新思路
(1)新时代物流,要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2)以市场为导向,以降本增效和价值创新为动力
(3)以物流平台化为基础,完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4)以“物流+”为发展路径
(5)打造物流发展的新生态,构建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三链协同发展的开放、合作、共赢的生态系统。
2.物流平台化的创新发展
(1)物流平台化的内涵
物流平台向物流运行提供直接支撑的工程和管理系统,是由信息网络、实物网络设施共同构筑的,包括包括物流设施、物流装备、信息平台和物流标准化体系等。
平台商业模式是指连接两个(或)更多特定群体,为他们提供活动机制,满足所有群体的需求,并巧妙地从中赢利的商业模式。
李长宏经理强调平台不仅是模式,又是战略思维,是跨界融合,共生共融的新生态。
(2)物流平台化本质
(3)物流平台构成
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物流平台扮演着教练员、裁判员和图书管理员的角色。
教练员:为双边提供培训和基础设施支持。
裁判员:建立规则,维护交易秩序。
图书管理员:主导结构分类,引导服务升级
(4)物流平台企业的条件
l 行业龙头企业
l 良好的外部关系(政府引导、商会搭台、大企业唱戏)
l “5有”:在供应链管理方面有优势、有经验、有基础、有行业背景和有创新基因
l “六全”服务体系:全品类物流、全球化网络、全流程服务、全方位经营、全过程管理、全程可追溯
l 合作共赢的信念
l 合理团队结构
(5)物流平台定位
(6)物流平台功能设计
(7)物流平台盈利模式
确定多方“关键环节”,设置“获利的管卡
会员费、交易费
广告、供应链金融
收集分析数据、挖掘数据价值
多边群体需求激发出的网络效应
平台交易结构设计,以存量引增量,增量实现增利
3.物流发展新路径——“物流+”链接新生态
(1)“物流+”的内涵
“物流+”是以现代物流服务为基础,创新物流过程管理,实现各环节、企业和产业之间的高效连接,降低流通成本,提升实体经济运行效率,推动商品增值、组织变革和生态发展,形成以物流为基础设施和关键要素的跨界融合新模式。
(2)“物流+”的主要特征
“物流+”的主要特征有物流主导、万物互联、效率驱动、重塑商品、开放生态、跨界融合。
(3)“物流+”主要内容
(4)“物流+”的政策依据
1.湖北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1)生鲜食品和农副产品的冷链物流需求迅速增长,截止2016年,湖北省蔬菜、水果、肉类、禽蛋、水产品的冷链率分别达到9.14%、14.62%、18.87%、19.03%、24.16%,总体上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2)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设备的水平较高,先进技术应用较为广泛:
(3)初步构建起全省范围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
(4)食品冷链的空间布局和创新型食品冷链模式正在形成:
2.湖北省冷链物流发展面临的问题
(1)冷链物流资源配置不科学,空间布局不合理
(2)冷链物流管理模式落后,缺乏创造产业链增值价值的意识和能力
(3)专业冷链物流产业发育程度低,冷链物流市场资源的集中度够
(4)冷链物流的运行缺乏规范和监督,人才培养的方式和理念有待更新
(5)医药冷链物流体系不健全,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3.十三五湖北冷链物流发展主要任务
(1)优化冷链物流业空间布局。
(2)构建重点产业冷链物流体系。
(3)完善冷链基础设施。
(4)壮大冷链物流企业。
(5)发展冷链共同配送。
(6)提升冷链物流标准化、信息化水平。
(7)推进冷链物流模式创新。
4.十三五湖北冷链物流发展实施路径
(1)优化冷链物流行业的资源配置,合理规划冷链物流产业的空间布局构建重点产业冷链物流体系。
(2)进一步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和技术,创新冷链物流的管理模式,提升冷链物流产业的增值能力壮大冷链物流企业。
(3)做大做强冷链物流市场,壮大冷链物流产业。
(4)建立冷链物流的标准化体系,提升冷链物流的信息化水平。
5.十三五湖北冷链物流发展重点工程
(1)冷链物流示范工程。
(2)冷链物流信息平台工程。
(3)冷链物流安全工程。
(4)农产品配送直销平台工程。
(5)低温配送处理中心建设工程。
1.生鲜零售大数据
不同的模式,由于产品种类、产品关联、服务体验、技术应用等,会导致产品布局不同,如普通超市和生鲜超市。
现在APP已经成为获取大数据的重要工具,如配送信息(推断房价信息、判断购买能力)、客户信息(获得用户属性、消费偏好)、客户交易信息(详细记录每笔交易信息)、精准营销(商品的推送与营销)等。利用这些大数据,可以实现布局的优化。
例如,围绕复购率较高的生鲜去经营,产品种类少,产品之间关联度大,这种关联性需要根据消费者购买大数据的分析获得。同时,还可提供多种价格的同类商品,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2.疆果东运大数据应用案例
可以利用各种各样的基础数据,可以优化供应链。
线上预售,根据大数据的农产品价格信息制定合理预售期、预售量;根据大数据平台的用户画像数据,进行商品的自动推荐;按照订单邮寄地址分类,产生订单分布数据,根据大数据平台的客户住址信息,两者结合进行订单的统计和管理,严格控制订单数量;根据订单情况,为物流做好规划。
产品采购,可能通过供应链不同环节价格递增情况,判断在哪一环节采购更加优惠。
运输模式,根据采摘时间与航班信息,采取多式联运,达到恰好装机、恰好到达目的地的目标。根据运输里程制定合理价格区间。
冷库保管,应根据冷库地址、冷库性质、冷库租赁价格、产品存储方式等,选择最优保管方案。
汪传雷院长主要利用用实地调查法、观察法与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周谷堆市场的冷链物流情况进行调查,从而了解合肥市的冷链物流的仓储和运输需求。选择周谷堆作为调查地点是因为周谷堆不仅是合肥市最大的综合性农产品集散中心,也是华东地区最大的农产品交易中心。以周谷堆市场为代表进行调研得到的数据不仅准确而且全面,此外也不用耗费太多的时间。
调研地点和典型冷库:百大周谷堆物流园、中菜市、毛竹园、百大周谷堆冷库、合肥康益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旺美冷库、和合冷链(华冷)、大众冷链、四联冷链、浩远冷库……
调研结果如下图所示。
汪传雷教授分享了调研结果给他的启示和思考:
1.把握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冷链仓储物流矛盾???
2.了解现实生活,预测未来3-5年、5-10年、10-30年的需求
3.挖掘供给,创造需求
4.以现代供应链和物流理念一体化规划设计冷链仓储物流系统
5.新技术应用、信息化管控、标准化运营
张倩教授在阐述农产品定义的基础上,描述了农产品供应链,如下图所示。
张倩教授认为,虽然我国农产品总体监测合格率较高,但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依然存在,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质量安全风险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环节:产地环境污染、农业投入品污染。
2.加工环节:加工条件不合格、食品添加剂滥用、违法违规行为多种多样。
3.流通环节:仓储运输过程、销售过程。
4.消费环节:食物中毒。
而造成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如下:
1.生产管理模式落后,农户组织化程度较低。
2.物流技术水平相对较低,运用范围有限。
3.未形成优质优价机制,高质量农产品缺乏竞争力。
4.供应链各主体间信息不共享、反馈不及时。
5.政府监管体制机制有待完善。
张倩教授分析了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风险传递机理和安全能力风险的形成过程,构建了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如下图所示)。
最后,张倩教授提出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风险控制对策
1.加强农产品供应链各主体质量安全风险控制
(1)优化农产品供应组织模式。
(2)通过技术投入提升源头风险控制能力。
(3)严格实施规范的过程管理。
(4)加强农业生产者的教育培训。
(5)严格监管农产品配送过程中的质量安全。
(6)建立一套系统高效的农产品物流体系。
(7)加强市场风险及末端物流风险的防范。
(8)畅通消费者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渠道。
2.完善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1)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尽快将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提高农产品安全监管执法的可操作性,加大执法监督和处罚力度。
(2)提升质量标准体系:建立统一权威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使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逐步与国际接轨,加强农业标准示范与实施。
(3)健全质量检测体系:建立宏观管理与分级负责相结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整合资源、提升档次,提高质检人员业务水平,强化质检队伍素质建设。
(4)抓好质量信息体系:在全社会范围内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新理念,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电子监管能力,建立覆盖全国的实时监控监测网络体系。
(更多中国物流学术年会精彩内容,请关注中国物流学会、中物联物流园区专委会微信公众号,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物流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