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第十六次)物流学术年会智慧供应链背景下的创新人才培养专题分论坛于2017年11月26日在安徽合肥召开,合肥学院管理系主任杨学春教授担任主持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院长余玉刚教授等5名行业专家和学者作了演讲,主要内容如下。
演讲主题:《智慧供应链发展前沿》 余玉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余玉刚教授从三个方面供应链的变化:
(1)在分配侧方面:传统的供应链,客户信息通过分配中心到厂家,但是在现在的物联网环境下,客户的信息可以直接跳过分配中心到厂家手中,这将打破原有的企业间的合作关系。利用物联网和互联网,厂家层信息获取交易成本趋零和资金流成本趋零化,供应链扁平化。
(2)供给侧方面:新技术使供应链牛鞭效应减弱;由于供应链中间层消失,厂家需要直接面对消费者,催生了新一代仓储系统;
(3)在企业内部:内部流程平台化,平台资源社会化。
余玉刚教授认为,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未来的供应链将成为以互联网思维为核心,消费者为中心的互联网化供应链。
最后,余教授表示未来课程应在智慧物流技术、大数据数学基础、计算机方法、大数据软件技术、新零售与市场营销、平台战略、新商务供应链等方面创新。
演讲主题:《新技术打造高效供应链》 卢立新 共生物流平台CEO、博士
卢博士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对供应链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供应链由传统的模式转变为重快速响应、广泛迅速连接、小公司的协同、随需而变的高效供应链。
卢立新董事长认为,高效的供应链,连接与数据是基础,融合是途径,智能化是方向,需要新技术支撑其发展,而物联网是新技术的基础。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物流产业互联网将是发展趋势。
利用互联网实现升级,将供应链智能化、全链优化最终实现共享共赢共生。
最后,卢立新董事长介绍了共生物流平台在产业互联方面的实践。
演讲主题:《智慧供应链》 张彬 络捷斯特技术总监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智慧供应链时代应运而生。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智慧供应链实现了全程可视化、可感知及可调节。
产业不断升级,企业意识到未来的竞争核心还是人才的竞争,整个行业极度匮乏符合智慧供应链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包括具备供应链战略发展眼光的规划与计划人才、兼具供应链管理理论和技术的管理人才和懂得供应链管理核心信息技术的专业技术人才等。但高校智慧供应链人才培养不足,主要表现在
(1)专业的独立性阻碍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2)专业课程内容设置跟不上智慧供应链的要求
(3)实验实践课程占比小、内容单一,缺少应变能力训练
(4)实验硬件条件差强人意
同时高校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有待提升,主要表现在
(1)高校内部院系存在壁垒
科研领域难以拓宽
交叉学科难以形成
不利于跨学科的发展
(2)高校科研缺乏行业支持
缺乏产业数据与项目
科研平台与产业结合不够紧密
缺乏校企合作的科研机制
在此机遇与挑战下,北京络捷斯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基于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SCOR模型),对智慧供应链运作流程进行三层级分解,梳理智慧供应链规划&计划、运作&执行、大数据&智能类岗位的主要工作流程,提出“三层四维”的智慧供应链职业资历架构体系。基于智慧供应链职业资历架构体系,Logs重磅推出了智慧供应链跨专业协同创新实验平台(简称ISCE),为高校经管类专业践行校企融合的智慧供应链人才培养模式、理实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跨专业耦合的开放式创新实验体系及以综合职业能力评测为核心的供应链人才认证服务体系等提供系统化、规范化、一体化的产品和服务。
演讲主题:《“现代供应链”释义》 毕功兵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根据“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毕教授从以下两个角度解释现代供应链:
1.现代供应链新的增长点
(1)供应链主体企业的资源整合,流程优化所产生的收入增加
(2)供应链其他企业增加的效益
(3)供应链核心企业与供应链有关的企业带来的共生发展
(4)供应链无关的企业带来的收入的增加。
这四者结合才是新的增长点,而我们的必须搞清楚的是供应链其他企业与供应链无关企业。
2.现代供应链新的动能
供应链发展推动经济发展要有能量,能量能够作为动力推动供应链本身及整个产业经济的增长。
(1)在物流辅助的Leader—Follower(s)模式中:核心企业为制造商时新动能是基于中国制造2025的驱动,核心企业是经销商时新动能是基于消费效用增长驱动,二者产生的新的动能是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通信技术、人工智能共同支撑带来的。
(2)在物流主导的平台供应链模式中:新动能基于业态发展驱动,在采购、物流、仓储、制造、分销等带来的。
演讲主题:《多层次智慧供应链人才培养的一些思考》 王晓艳 合肥学院教授
王晓艳教授对供应链创新与发展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其认为世界因供应链而变,供应链也正在改变世界;中囯因供应链而强,供应链已发展到与互联网、物联网深度融合的智慧供应链新阶段。
王晓艳教授对我国各层次的供应链相关专业设置情况进行了梳理(如下图所示),得出以下结论。
(1)目前在我国,供应链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也是缺口极大的专业,专业定位、专业细化和人才培养的投入都是目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2)中国供应链的实践走在了理论的前面,缺少顶层设计、理论指导、行业规范、实战性人才等成为中国供应链发展的软肋。
(3)供应链人才培养远满足不了社会对各层次供应链人才的需求。
王晓艳教授认为,智慧供应链对供应链人才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在思考美国高校供应链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上,提出我国供应链人才培养的建议。
(1)紧密结合时代需要,构建多层次智慧供应链人才培养体系。
(2)学校应重视实践培养。
(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合作、与行业协会合作、与国际合作、与认证对接。
(4)供应链教学内容和研究范围进行拓展。
(更多中国物流学术年会精彩内容,请关注中国物流学会、中物联物流园区专委会微信公众号,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物流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