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物流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 戴定一
在2018年(第十一届)物流领域产学研结合工作会上的演讲
(2018年4月26日 贵州都匀)
一、对物流产学研工作现状的评估
采用问题导向,通过问题评价当前的物流产学研工作。
1.如何评价我们的产学研工作?
一是如何评价我们的成绩。从报告可以看出,产学研工作成果颇丰,无论是教学、科研,还是生产实践。
二是如何评价存在的问题。报告存在“数量扩张,而进步不大”的问题。“进步不大”是指与过去比,我们缺乏“质”的提高,我们的认知没有打开新边疆,没有认识到新的不为人知的东西,而人的成长、社会的成长最终都会落实在这些认知上。社会经过内部与外部战争,也许所有有形的东西都会摧跨,但一旦社会认知达到了一定水平,则不会退步回到原点。所以认知的进步,是我追求最重要的进步。从目前的报告中看,我们有很多成果,但是还没有取得将其提炼成为认知的进步。
三是总结报告怎么写。在报告中重点交流认知进步的情况,交流发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清华深圳研究院产学研基地报告中,这方面就就做得不错。产学研过程中的发现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包括每个问题是供需双方怎么磨合出来的,怎么一点点解决的,这体现出了他们的进步。大家听了这样的报告后,就会知道问题是怎么发现、怎么拆解、怎么解决、怎么去提升、怎么推广等等。
2.产学研问题的本质
产学研是多元利益主体的分工协作,组织形式及其发展机制的基本规律是焦点。即一个多元利益主体如何合作,特别是产学研三方如何合作。
产学研也是认知过程的三阶段,从“实践”到“理论”再到“方法(素质)”,应体现认知的升级。“实践”是指我们要解决具体问题,“理论”是指我们希望出成果,“方法(素质)”是我们希望提炼出育人的成果。这不仅是产学研三个单位的需要,而是每一个单位都有这三方面的需要,所以这也是认知过程的结果。我们应该从认知过程来体会产学研结合到底有什么规律。
这两个基本问题,说明我们物流产学研结合工作取得的进步不明显,缺少持续性。去年进步了,今年是不是在这个基础上又进步了?还是说去年这方面进步了,今年我们换了个题又从那方面进步了?彼此没有支撑性。“物流产学研结合工作进步不大”,也许大家很难认可这个评价。我故意说得有一点严重,是希望大家正视,能够引起大家深层次的思考。
二、为何认知提升不快?
1.缺少问题导向的认知方法论
产学研本质上是一个认知升级过程,而认知升级一定是问题导向的。我们现在的问题是缺乏问题导向的思维,特别是没有好问题。清华深圳研究院提了不少好问题,而且展现出他们有提炼出好问题的能力。一个现实问题产生了,怎么将其变成一个科学问题?实际问题跟科学问题的转化,就是提炼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就事论事,这种能力非常重要。一个好问题远比答案重要,因为答案是死的,是对着问题去的,而且答案可以有多种,但问题是引导着它不断前进的过程,答案总是相对的。所以我们应该在产学研的推进过程中特别强调提问题、提好问题、凝练问题、解决问题,要培养这个意识。
各单位、全行业都应梳理产学研的基本问题,凝练最本质、最基本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是我们未来前进的起点,我们要坚持不懈地考察我们的认知到底有多少进步,到底又认识了什么新的边界。
我们的总结应该围绕着这些问题发现、解决、分解、推广、使用的过程。认知是个过程,不是结果,比如大科学家跟你讲一个结果,你听不懂,但是他跟你讲一个认知的过程,你可能理解。当我们一起探讨物流产学研的时候,我不需要知道获了多少奖,而需要知道怎么把问题提炼出来的,怎么转化为科学问题,怎么用工具把它解决掉的等。这些才可以获得交流价值。所以我的理解是将产学研的内容、本质定位在认知升级上。
2.缺少分工协作
产学研的本质是分工协作,应遵循分工协作的原理。我们平常讲的很多高大上的词:整合、团结、分工协作等,其底层逻辑一定是交易。
任何分工协作的基础应该构建在交易的框架上。我们是一个商业文化不是很浓厚的社会,所以不大愿意去承认“交易是我们协作的底层框架”,我们愿意用熟人社会、用情感、情怀去解决我们之间的协作,但这是一个过去式。未来的发展,协作构建在交易框架上,遵循责权利均衡和共识。大家都要有比较优势,有值得合作的价值,才能找到机会。为什么我们找不到机会?就是因为责权利不对等。特别是我们的学校,有那么多的劳动力,但是为什么没人用呢?除了技术原因之外,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你不能担责。如果你能够去做一部分事情,获得一部分利益,你必须要承担一部分责任。这个责权利均衡是交易框架的原理。所以进行合作的时候,一定要想清楚责权利是如何均衡的,要心知肚明并且取得共识。如果没有协作起来,就是因为责权利均衡上出了问题或者是大家没有正视。
在交易的框架上形成的分工合作具有进化机制,具有生命力,可以演化。每一次交易不是绝对均衡的,但是谁都知道这次占了一点便宜,下次要把它补回来,所以它就会一点点迭代,一点点衍生。我们需要价值观,但是它的底层,不为人说破的是交易。而且未来商业文明越发展,这个本质也就会越醒目。
我们要建立这样的框架就需要先构建我们的协作。到底哪些问题可以开展有效的分工协作?能够协作的机会一定有,只要我们能够充分交流,能够建立比较合适的机制,这件事是可以期待的。
三、提高我们未来的产学研工作水平的几点建议
1.从产学研会议起步问题导向
首先要改变总结报告的编写,学会要加强指导。成绩部分尽量用规范的表格进行统计。目前虽然成果各不相同,但是大体上都形成了一个框架,彼此接近,用获奖、金额、人数、论文数等展示。未来应形成一个可汇总的数据表,汇总一年来的成果,将其数据化;文字部分要特别倡导问题导向,倡导反映解决过程。我们要交流的文字是最重要的,是个性化的东西,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大家获得交流价值而不是结果。
每年的表彰也要针对那些在升级认知上有影响的单位,即我们的成绩不仅是获了多少奖、获得了多少经济效益和多少人才,而是研究成果、产学研成果对大家的认知有一种开拓眼界和提示的效果。
2.开展专项协作
确定一些基础性的问题长期跟踪,比如产学研的合作形式、教材编写、成果推广等,这些是常年不衰的课题,需要提炼基本问题,每年不断展现、反映提升。我们要鼓励一些有识人士,一些有基础的专家、企业家来组成项目组持续跟进,形成合作。中国物流学会要做好平台,做好交流,充分发动民间的合作意愿。我想只要合作就会有突破,这是互联网的逻辑,一跨界就创造,越是不认识的人合作效果越好。鼓励这种协作交流的多样性,鼓励中国物流学会对这些基本问题持续跟进、持续出一些有影响的成果。
我的感想基本就是这些。不是对产学研工作的总结和展望,只是我是在阅读110份报告之后的思考与感想。这里提出了产学研工作的总结和推进的方法论:一是把产学研放在多元主体分工协作即交易的框架上,构建演进的机制;二是把推进工作归之于认知升级,采用问题导向的思想方法,过程重于结果。提倡在方法论的高度提升我们的一切工作。
(根据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中国物流学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