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中国物流学会兼职副会长 宋华
在2018年(第十一届)物流领域产学研结合工作会上的演讲
(2018年4月26日 贵州都匀)
一、关于如何理解产业供应链
产业供应链不同于消费互联网,有其独特的特点。
第一,产业供应链链接对象是产业的要素主体,面向组织客户,是个性化产业场景。
第二,产业链是长流程、长价值链、重价值、资源、掌控力,强调的是价值和货币,而不是强调流量。
第三,产业链扩散很缓慢,有路经和产业依赖,系统效能提升是关键,重决策、交易量大、决策长且慢。
第四,如果前面几点满足,产业供应链的客户关系粘合就很强。
现代供应链是一种新型组织方式。在技术支撑方面,传统产业链是局域网络系统,现代供应链是开放平台;在协同范围方面,传统产业链是线性单链协同,现代供应链是大规模网链协同;在战略定位方面,传统产业链是微观企业的管理科学,现代供应链是跨产业、跨地域的系统优化。
因而现代供应链的精髓一定是协同。首先是横向协同,同类型企业之间怎么通过有效的组织方式,使同类型企业业务同步。二是纵向协同,上下游之间的协同,即客户和供应商间协同。三是跨产业跨地域的协同。
协同怎么实现?这对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应用、大平台、富生态。一是在客户端怎么快速应对灵活多变的需求。二是如何汇聚更多的产业生态资源,怎样整合资源。这些都需要灵活的大平台。
今天中国存在着大量的产业集群。以前我们最大的问题是企业分散化,没有竞争力。怎么能够通过有效的机制、运营方式和信息化,把原来小散乱的产业集群带动起来,形成协同共享共赢的平台,这就是产业供应链的任务。例如,佛山是世界最大陶瓷生产地,但尽管佛山有大型企业,产业整体还是小散乱。在这种背景下,佛山出了一个“众陶联”,现在大概有30多个企业参与。最大的特点是通过联盟关系,制订了整个陶瓷行业的标准,比如烧制标准、采购标准、生产标准,这是供应链协同的基础。这种机制不建立,则难以协同。在这个基础上,又搭建了平台,产成品销售、原材料、金融、环保四个平台。结合了五大交易模式:竞拍、源头、撮合、集采、委托。这就是现代供应链的特点,以协同、大平台、富资源的形式去实现。再比如农业,如何让分散的农户跟农资、农具、经营、销售联动起来。农业最大的问题是产业端和市场端的对接问题,目前很多企业正在利用产业互联网解决。把智慧农业管理系统与后台管理系统、物流、前台销售系统,形成最完整的产业链条,用市场需求带动农业订单。
二、如何实现产业供应链
协同一定是三个层面的协同。第一,内部协同。中国今天要想实现产业供应链,任重道远。为什么?因为很多企业连内部都难以实现协同。第二,外部协同。我们跟供应商在需求的信息基础上,怎么根据供应链情况,实时调整自己的计划和执行交易过程。第三,平台化、信息化协同。让更多的企业低成本甚至无成本的介入这个过程,这是需要我们在很多方面解决的。
这个解决的目的是什么?让企业跟企业协同更顺畅,让供给和需求的匹配更精准,实现路径严格意义上有三个。第一,基本准则的达成。如果基本准则不能达成,供应链协同很难实现。今天很多产业都在讨论生态、金融科技或者新兴科技,但新的技术能在企业供应链落地实施吗?如果我们连基本准则都无法达成,所有技术都可能付之东流。区块链最核心的精神是什么?不是“去中心化”。区块链来自比特币,是陌生人之间的交易,所以一定要实现公正,证明它的唯一性、真实性。但供应链不是陌生人之间的交换,它是一种联盟链,是熟人之间的交换。这种链条的核心不在于去中心化,而在于共识机制。所以区块供应链的核心,一是共识机制;二是智能合约,三是分布式计算。第二,运营行为的协调。即运输、仓储、采购、分销等是否能协调。第三,在运营行为协调基础上再进行供应链的整合,这是实现产业供应链的三个很重要的阶段。
目前中国供应链存在的问题是供应链上下游间难以实现联动。例如中国企业在采购时,把供应商的价格压得越低越好,而当成为供应商的时候却要求以高价格成为唯一供应商。在物流方面,希望库存最小,实施JIT,而不管上游的库存压力。在信息方面,把信息控制在手中,而不分享。在资金方面,利用强势地位压榨供应商,特别是利用所谓的“供应链金融”,把欠供应商的账款,从半年拉长到一年。
供应链平台有4种不同类型的模式。第一,开放型。是构建以平台为支撑,以数据为驱动,产业链融合、多网协同,构建跨界融合、共创共享、共生共赢的供应链生态圈。这种企业怎么承担风险?怎么做供应链?一定是通过集成。首先是为整个供应链赋能,比如冷链过程中的标准、技术、数据、服务,如何形成线上线下联动。这是一种开放型平台必须要搭建的框架和结构。第二,赋能型。是作为某一个产业链的主体来赋能。我国动产融资的问题非常严重,不敢做动产融资,就是因为中国的风险太大。例如,2018年3月,由于大连机床抵押伪造应收账款,导致中江信托欠大连机床7.6亿元应收款的“萝卜章”事件,这就是今天中国的环境。我们如何保证整个供应链和物流链当中的全程智能化和智慧化。它需要整个底端构成的数据,一定要背后的仓储和交易指令牵引上面的活动。第三,高效型。是链主把大量相关企业链接起来。例如,联合包装是中国包装行业的龙头企业,它建立了一个联合包装网,为包装产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和客户提供订单匹配、集中采购、供应链支持、信息交流等服务,整合包装产业链,优化各个环节,加强产业协同,打造一个健康的生态圈。通过实现采购集约、产能共享、订单整合等,打造链主主导高效型的模式。
三、如何规范产业供应链
(一)什么是规范的供应链生态
第一,能实现稳定持续有效的服务,能优化竞争力。
第二,各参与主体功能清晰、参与协作,尤其是金融企业要合规合理。
第三,监管企业能柔性管理、智慧监管。
第四,为场景提供全程的智能服务。
(二)平台和金融的助推力
第一,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产业信用的确立,实现金融深度服务产业。
第二,降低交易成本——确立交易标准,建立信用,实现信用的可传递。
第三,降低运营成本——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加速现金流,缩短CCC。
(三)供应链服务中的各类主体
1.平台服提供商:为风险承担者或者流动性提供者提供必要应用(诸如电子账单呈现与传递,即EIPP、应收应付等)或基础的主体。
2. 交易风险管理者:拥有交易、物流数据、聚合数据,并将整合的数据传递给投资者以做出相应的决策,它将各类不同的经济主体有机地组织在一起从事供应链金融活动。
3.流动性提供者:供应链金融中直接提供金融资源的主体,也是最终承担风险的组织。一般而言,这类主体包括商业银行、投资机构、保险公司、担保/保理机构以及对冲基金等。
这两年,随着物流金融和供应链金融的火热发展,出现了一个非常不好的现象,大量企业在产业链中做借贷,这种行为是错的,因为我们是服务商,不是流动性提供商。
(四)如何定位供应链服务协同平台的作用
供应链服务平台如何定位?第一,我们是产业信用的传递者,但我们不是产业信用的创造者,创造者是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客户方,是产业链中的人,他们才是真正的信用创造者,我们最多只能算产业信用传递者。即我们要通过技术让信用更为透明的传递。
第二,我们不是资金提供方,我们是资金的促进者。资金的提供方是金融机构,我们可以通过我们的技术、平台服务,让投资者更好了解和管理风险,从而促进资金的流动。
(五)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不应该仅停留在口号上,应该借鉴国外的好政策。如英国首相卡梅伦颁布政府供应链金融法案,鼓励和倡导英国大型企业和第三方供应链金融机构帮助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并率先从政府采购做起。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也有类似的供应链法典,并且都在执行。
(六)实现柔性监管
各地政府要想想自己可以做什么?现在有些地方政府在建立供应链物流产业园区,出台了很多政策补贴,结果吸引了一批套补贴、套税的企业。所以我们今天要思考,推进物流和供应链发展,政府和企业应分别做什么?政府该干的事:第一,企业的数字化。一旦数据不能进行集约化的有效处理,将来中国会出现灾难性的情况,死一个平台就死一个产业,这是非常可怕的。第二,行为和票据的管理。比如最近中国掀起了一股票据拆分浪潮,大量平台在做票据拆分,如果能在多平台里申请拆分,就非常可怕。这就需要柔性监管,区块链记帐有一个结点应是政府,一旦出了问题可以及时干预,这是合规化的区块链。
(七)如何认识科技的作用?
供应链建设不解决三个问题,所有的都等于零。第一,数据平台。每一个公司都有数据,每一个业务板块都有数据,可是有多少数据实现整合了?第二,技术平台。片面强调甚至神化技术的作用,而缺乏探索技术的赋能功能,特别是对产业供应链的再造功能。第三,保障平台,包括技术平台各层建设的标准、较成熟的金融业数据模型、数据质量治理、业务标准建设等。如果我们的电子票证、电子交易单、电子仓单、电子税票等没有实现,保障平台就不可能存在。现在很多供应链金融企业被国家税务总局进行严厉稽查,就是因为金山系统上来了。
靠供应链真正的拥有数据,靠科技拥有真正的数据。科技在资产端实现底层交互客观化、末端业务自治化,最终实现业务背景真实性基础的细粒度风险管理。科技在资金端债项结构客观化,主体信用自治化。(根据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中国物流学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