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首  页
    |
  • 关于学会
    |
  • 网上入会
    |
  • 学术年会
    |
  • 学会论文
    |
  • 学会课题
    |
  • 学会报告
    |
  • 学会活动
    |
  • 产学研基地
    |
  • 特约研究员
    |
  • 资料中心
    |
学会介绍 学会章程 会员管理服务及收费办法 组织机构 学会领导 专家委员会 学会年度工作计划 学会文件 联系方式
入会须知 注册会员 理事申请表下载 会费标准及缴纳方式
关于年会 历届年会回顾 最新年会动态 最新学术年会征文 历届获奖名单 特约评委申报 关于分论坛 分论坛申请 历届分论坛
征文通知 征文提交 物流经济 物流管理 物流技术与工程 采购 供应链管理 英文文献
课题介绍 课题通知 课题计划 历年获奖课题 课题申报 课题结题 课题申报书下载 课题延期申请表下载 研究报告格式规范下载 结题报告模板下载
关于报告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 中国物流重点课题报告 中国物流学术前沿报告 中国物流园区发展报告 中国冷链物流发展报告 生产资料流通发展报告 中国采购发展报告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会 全国物流园区工作年会 物流企业财税与投融资工作会 产学研结合工作会 中国物流学术年会 日日顺创客训练营
管理办法 产学研基地动态 申请表下载 申请表提交 基地复核 产学研会议信息
管理办法 申请流程 聘任条件 申请表下载 特约研究员相关文件
学会工作动态 物流政策及评论 学术年会论文 学术年会资料 学会报告 会员通讯 领导讲话 学会文件 学会课题 其他
当前位置:首页 > 学会工作动态
【物流园区年会展播】吴维严:共创用户体验迭代的智慧物流生态圈
来源: 时间:2018/8/11 17:21:05 作者:
  

吴维严  日日顺物流副总经理、CIO

在全国物流园区工作年会的主题演讲(摘要)

(2018年7月27日内蒙古乌兰察布)

一、物流行业的机遇与挑战

近年来,物流业发生了以下变化:

第一,从分工式到共创式。比如园区企业、干线企业、城市配送企业,多数是零和博弈。现在一个趋势是越来越的企业通过共创式合作的方式,整合资源,帮助客户获得更大价值。

第二,从物流标准化到供应链定制化。对生产企业来说,技术创新变革,加上新零售、O2O,需求从标准化物流产品向更注重供应链整体效率提升和成本优化转变,而不是某一个环节的竞争力。所以他们更注重的是整体性和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

第三,从产品后市场到社群体验经济。原来很多企业,通过物流和售后,把产品卖给客户,服务就结束了,这是所谓的一次性用户。现在企业考虑怎么把一次性用户转变为终身性的用户,通过更多体验的提升,更多的交互形成一个品牌社区或者品牌社群。

二、日日顺物流“三化”实践

我们上游客户的变化,带动了整个物流行业的变化。针对这些变化或者挑战,我们怎么应对?日日顺物流采取了“三化”来应挑战。

(一)企业平台化

日日顺物流经过深耕细作和专注积累,已经构建覆盖仓储、干线、区配、最后一公里的全方位物流网络。日日顺物流服务能力的建设,除了网络构建以外,还包括品牌效应、强大的信息平台以及与资本的绑定越来越多。目前日日顺物流已和几十家的投资机构合作。那我们这个平台是怎么一步一步来搭建的?我们采取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开放和共创。举个例子,我们最早通过资源开放,把五六千家的门店、最后一公里的配送网络和仓配资源全部开放,引进阿里的战略投资,同时跟菜鸟强强联合,帮助我们进入电商家电的物流领域。同时通过资本的开放合作,投资一些企业,逐步进入到家居物流领域。后续我们还通过一些并购,比如说像向日葵(最后一公里的电商物流)、盛丰(货运物流)等,逐渐建立发展我们的平台。通过资源资本开放和共创、共享、共赢的模式,日日顺已逐步形成以大家电和家具为核心,涵盖六个行业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平台。

(二)方案定制化

阿里提出的新零售和智能制造2.0,这些变化从上游发动,最终会影响整个物流模式的变化。这些变化是越来越多的客户希望物流企业能提定制化的供应链解决方案。比如说海尔冰箱销售,原来在广州有一个分销商,每一次会批量向海尔下订单,然后再分销。现在这个渠道分销商在淘宝上开了一个店,一个哈尔滨用户下单买了冰箱。如果按传统物流模式,我们这批冰箱得先从工厂送到广州,因为我们要完成目前订单的履约,然后再由那边安排订单从广州送到哈尔滨。但这样提高了物流成本,影响了物流时效。我们是怎么解决的呢?答案是日日顺物流的云仓体系。广州分销商下的订单,这个货不送过去,而是以一个虚拟库存的方式存放在日日顺在全国100多个云仓体系中。如果哈尔滨用户下了订单,可以从离哈尔滨最近的仓库出货,把冰箱送到用户手中。完成以后再做相应的物权转换和结算工作,这不仅大大降低了客户物流成本,还提升了整个用户体验。这就是日日顺物流的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

通过这种库存共享、销售下沉,最终达到什么目的?第一个目的是帮助客户用最少量的仓,根据最合适的物流库存,能够满足全国销售需求,降低整个客户库存成本。同时,我们又根据这种销售预测,以及整个历史大数据的计算和分析,我们能够根据客户的销售模式,把相应的库存放在离消费者最近的仓库,这样可以缩短时效、提升体验。

(三)服务场景化

对传统物流来说,把货物按时、安全送到客户手上,交易就结束了。那我们设想,是否可以将一次性用户变成终身用户?或者再增加一些增值性服务,这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基于这样的出发点,日日顺物流做了什么样的尝试呢?以家电物流为例,除了送达服务以外,还提供安装、备件和维修服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方面有增值服务,另外我们还增加了与用户的交互,包括让用户对我们提供的服务评价和提出改善建议。而我们有覆盖农村和城市物流网络,在把工业品或者消费品从城市运到农村的同时,我们还尝试把农村的农产品再运到城市。未来我们希望把单程物流服务变成物流服务+售后服务,再加上商务场景。目前,我们正在尝试这部分,可能离理想还有很大的距离,但这是一个方向,我们也一直在往这个方向尝试。

三、日日顺物流在物联网时代智慧物流的探索

日日顺信息化平台是基于云计算架构搭建的信息化平台,支撑了日日顺订单量快速增长和1000多家不同类型的客户。日日顺智慧物流不是一蹴而就,是需要一定积累,厚积薄发的过程。

第一个阶段是透明物流。我们根据物流核心要素人、车、仓和货,通过系统把各个核心环节全部记录下来,实现了业务数字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能做到可视、可管、可控,再通过流程优化、网络协同,提升整体的效率和降低成本,最终是希望给用户带来的是什么呢?更快、更好、更便宜的服务。我们日日顺物流经过过去两三年大量投入以后,才逐步向智慧物流发展。

我们所理解的智慧物流有三个重要的要素,一是足够的数据沉淀,二是业务场景,三是数据通过各种技术和算法去试用于或者创新用于各种场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觉得场景做了两个延伸,一个是除了我们自身的提升,我们更关注的是整个供应链上下游协同。另外,我们更关心如何通过智慧物流帮助我们更好的利用好社会化资源的优化配置。

技术上主要专注的是三类技术的应用,一个就是大数据技术,一个就是人工智能,另外就是以IOT为主的互联网技术。现在我分享一下,大数据技术如何应用于我们的场景中。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技术的成本和门槛已经越来越低了。换另外一种角度来说,企业不论规模大小,都可以不同程度的运用到大数据技术来帮助企业创造价值。我们是怎么做的呢?我们把大数据分成两个阶段。应用大数据一定要保证数据的质量是好的,我们通过数据采集、存储、建模和处理的工作,确保所有的数据可以做到一致性、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在完成这一个阶段后,接下来就是数据应用,可分成三个维度来看。

第一个维度,数据应用可以帮企业做监控和分析。我认为,大数据能够帮助企业最大好处之一就是实时分析。举个例子,原来一个订单状态,需要半个小时或者一个小时才能更新到用户手上,现在一、两分钟就实现了。还有比如原来跟客户财务结账,每个月可能要耗7天的时间,现在可以半天或者一天完成,这就是监控分析和处理最大的作用。

第二维度,更多考虑从计划和规划的层面,我们做了非常多智能优化,包括我网络布局、路径优化、财务风险分析各种等等,现在都在逐步推广。

第三个部分,物流非常强调协作和共享的行业,所以我们觉得第三个部分就是大数据怎么能够做到跟客户、合作伙伴以及跟各种平台做到互联互通、共创共享。

刚才介绍了那么多,最后用一个例子跟大家分享一下,这个例子就是我们正在建设中的,预计在明年初开始投放的,全国首个大件物流智能无人化配送中心。这个中心它有几个特点,第一个是无人化;第二个,全自动化和智能化。除了处理能力的要求以外,我们从业务流程角度出发,确保全流程式的实时监控,所有的设备统一管理。同时可以自动生成相关后续的操作,这不仅仅是一个黑科技的尝试,更多是一个业务需求的真实驱动。我们觉得做这种配送中心,不是一个个技术的应用,其实是一个系统工程,这里面包含了需要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决策系统软件,和相对领先技术的综合应用。

(根据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中物联园区专委会、中国物流学会。更多物流园区年会精彩内容,请关注中物联物流园区专委会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 媒体互动 | 站点留言 | 友情链接 | 在线投稿 | 网站地图

地 址: 北京市丰台区丽泽路16号院2号楼铭丰大厦1601(100073) 电 话:010-83775681 E-mail:CSL56@vip.163.com
Copyright 2000-2019 in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网络事业部
中国物流与采购网:京ICP备05024070号 中国物流联盟网:京ICP备050370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