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十七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青年论坛于2018年11月18日在江西南昌顺利召开。天津大学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系教授、中国物流学会兼职副会长刘伟华担任论坛主持人。
青年论坛是中国物流学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为使更多年轻人走上年会讲台,发表自己的创新研究成果或独到观点的舞台。自2014年设立以来,受到行业广泛关注,发现了一批青年才俊,展示了一批创新观点。
在此次会议上,15位青年中国物流学会会员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独到观点。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物流学会兼职副会长陈丽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教授、中国物流学会兼职副会长郝浩,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中国物流学会兼职副会长张晓东,深圳凯卓立液压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物流学会兼职副会长王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汉卿,重庆交通大学教授葛显龙作为嘉宾出席会议并对演讲进行了精彩点评。论坛通过专家打分,评选出五位物流“新锐奖”获得者和十位“提名奖”获得者。五位新锐奖获得者分别为网赢如意仓供应链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军旗、乌兰察布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员孟君、上海海事大学教授胡志华、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生陈磊、天津财经大学教授秦娟娟。中国采购与物流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物流学会执行副会长贺登才为获奖者颁发了证书。
(青年论坛“新锐奖”获得者合影)
(青年论坛“提名奖”获得者合影)
《以商品为中心建立全渠道仓配网络》
吴军旗 网赢如意仓供应链有限公司&杭州崇贤港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
吴军旗总经理首先阐述了我国零售行业的发展变化。渠道的多样化、扁平化是以消费者为核心的时代主要特征之一,物流形态也会随着这个裂变而改变,未来的物流甚至要反向指导上游,对全端商品布局或生产安排提出建议和指导,从而确保整个供应链系统的协调一致。
吴军旗总经理总结了目前传统仓配存在的问题:商流物流一体,各自管理下游物流;库存占用高,资金占用大;各种渠道有独立的配送方式。在此基础上,网赢如意仓围绕客户以商品为中心建立了分仓网络这种商业模式,进行持续投入和优化管理,提高仓网的覆盖率。主要工作包括四个方面:
1)在仓网配置上,计划两到三年的时间,在全国大概一百个左右城市,建成两百到三百个物流中心,完成五百万方以上的仓配规模。
2)在业务运营上,按照鞋服、美妆、快消(食品、酒水和日化)、母婴等类目分事业部专业运营,不仅网络全覆盖,更要在细分类目上专业化运营。
3)整合运力资源,以商品分布的维度配置干线运输和末端配送的资源,将仓内运营和运输配送深度结合,以效率为基础实施数据调度,实现仓配一体化。
4)在物流技术上,安排系统开发、智能硬件和数据建模分析三个团队做深入研发,用数据驱动物流运营,用智能化提高效率,改变劳动密集型的现状。
《构建物流“二线城市”的全方位合作体系》
孟君 乌兰察布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员
孟君同志根据城市发展不平衡及城市物流业发展缺乏差异化定位的现状,重点围绕中小城市的物流业发展总结了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具备发展物流业的某些优势,比如在区位、交通、人口、产业等某些方面有着明显优于周边地区的突出之处;二是把物流业作为重点支柱产业,有发展物流业的强烈意愿;三是在某一个或几个方面存在明显的短板,或是缺乏产业、或是缺乏市场、或是缺乏资源、或是受其他因素限制,导致地区物流业发展上存在着一定的瓶颈。把符合这三方面特点的中小城市,归纳为物流的“二线城市”。
孟君同志提出了构建物流“二线城市”的全方位合作体系。通过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围绕物流资源整合和相关产业融合两个方面总结物流“二线城市”有优势、有意愿、有缺陷三个特点。对比与物流“一线城市”之间的区别,找出物流“二线城市”的发展方向,从而探索下一步发展的主要措施。一是把各个以物流业为重点产业的中小城市归类为物流“二线城市”,通过比较互相之间的优势和缺陷寻找合作可能,通过自身定位、通道建设、政策协调三个层面寻找构建物流“二线城市”合作体系的主要方式;二是加快解决物流“二线城市”之间难以开展实质合作的问题,从政府层面推动区域合作、市场层面挖掘合作潜能、行业协会搭建合作平台;三是在大数据基础上围绕供应链各个环节提出全数据概念和全平台模型,构建全数据超级数据库,利用云计算技术为每一节点智能匹配上下游对应点,在整合资源的同时为每一节点的企业甚至是个人提供整套发展方案,实现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企业供应服务和发展服务。在促进企业不断升级发展模式的同时推动整体产业的转型升级,从而加强企业之间、行业之间、区域之间的合作与互补。
《物流与一带一路研究:故事、议题与方法》
胡志华 上海海事大学教授
胡志华教授认为我们应当并且可以关注“一带一路”背后的经济、贸易、环境、文化等不同维度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至少不仅仅是政治问题。物流也不只是装卸搬运,不只是企业之间的竞争合作。物流更是民生问题,是民生之上各种社会与国家基础设施的区域性乃至全球性投影。物流,或任何研究领域,都当彰显其在不同层次与尺度的价值。
物流的产业服务功能在全球化、贸易和海运等背景之下演变为一种能够体现全球经贸乃至于政治、文化与安全态势的工具;“一带一路”更是这种态势在各种聚光灯下的自然涌现。通过源自港口与航运、物流与交通基础设施、大国关系与战略、全球性供应链系统,以及能源物流网络、渔业自然资源、南海问题、海外工程与投资、中国地缘经济与政治关系的十二个故事与情景,描绘中国发展与一带一路所蕴涵的总体安全、中国全球影响、人类命运共同体。
航运与物流通常体现企业或企业之间的供应链关系,然而其整体却能够投影出经济、贸易、安全、文化等不同层次与视角的影像。航运与物流体现全球性与整体性。物流所体现的“物”与“流动”,在全球性视图下描绘了一个动态与演变的世界,描绘了中国历史与发展所处的整体环境,她们之间交相辉映,蕴含了新的学术逻辑和新的阐释。航运与物流数据描绘了以设施和及其活动为主体的事务,然而它们的区域性与全球性聚集,却能体现航运与物流之中与之外各种层次的泛尺度的复杂性,这正是数据外延之“大”与数据视野之“大”。
基于物流与海运的“一带一路”研究,能够突破狭义上物流与海运的局限性,在全球性的技术、数据、体系,与经济、贸易、环境、政治和文化全球化的态势之下,“一带一路”在学术与经济等各个方面具有重大意义。用全球性视角研究中国问题与“一带一路”等中国参与的国际问题,将中国问题与中国视角全球化,有利于建立和倡导中国学术研究的话语体系,引导国际社会和学术界对中国的关注与中肯评价。
《时尚供应链采购外包模式及可持续分析》
陈磊 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生
陈磊博士认为传统可持续文献聚焦规制设计(如碳交易机制设计)偏重“外力”。陈磊博士的研究聚焦供应链系统“内力”,认为上下游企业应形成内生合作,适应政府政策,在“外力”影响下,通过协调成本和收益配置,把系统收益做大。在合理公平的博弈机制下,实现经济可持续和环境可持续的双赢,也达成上下游企业收益和政府社会福利之间的三赢。
该研究的主要价值有两点:第一,为政府提供有价值的政策建议。揭示了政府如何通过补贴和处罚策略引导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实现合作,自愿改变采购外包模式,互相配合,提高供应链可持续性。第二,为企业采购外包决策提供参考。分析了企业在收益最大化的基础上决定采购外包模式的动因和决策机理。考虑供应链可持续性,设计出合同形式和操作办法,对企业有较大决策参考意义。
《资金约束下低碳供应链的最优减排和融资模式选择》
秦娟娟 天津财经大学教授
秦娟娟老师提出为了减轻资金压力,制造商通常使用银行融资和商业信用融资。但是,银行融资总是要求制造商拥有良好的信用记录和充足的抵押品。因此,延期付款融资、预付款融资,即商业信用融资,也是制造商获得短期融资的重要渠道。
主要研究问题包括:1)在银行融资和商业信用融资(预付款或延期付款)模式下,资金约束制造商的最优生产量和碳减排是多少?2)制造商如何在融资模式之间做出选择?3)制造商在哪种融资模式下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碳排放量?4)初始资金、减排效率等如何影响制造商的决策及盈利能力?
研究的主要结论:1)在资金约束制造商的供应链模型中,当与碳减排效率较高时,混合融资可以鼓励制造商增加碳减排量。当碳减排效率较低时,低价格折扣的混合融资也可以刺激制造商提高碳减排量。2)在无资金约束制造商的供应链模型中,低价格折扣的预付款融资可以增加供应链双方的利润。然而,在资金约束制造商的供应链模型中,当制造商的生产成本较高时,低价格折扣的混合融资可以提高双方的利润。
《大基建背景下交通物流新机遇》
刘悦 宝湾国际助理总经理
刘悦老师主要从以下三个角度介绍了自己的观点:
一、房地产行业完成了国民资产的迅速资本化。国民主动或被动地利用了杠杆,有意或无意的将未来近半数生命劳动价值进行了短期变现。从当前来看,消费降级成为了必然趋势,消费这架马车短时间跑不起来,出口这驾马车短时间也只能小步慢走,到投资这架马车肯定要负重前行了。
二、中央统筹,地方各自实施。最没有风险也是最具备价值的必然是交通组织形式的优化、路网大范围的延伸以及物流基础设施的完善。从2009年的第一轮机遇来看,当前社会产业的逐步完善和技术的进步,已经足够将未来5到10年发展所需的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地较为完备。
三、大基建开始了,那么建设怎样的大交通?在刘悦老师看来,无非就是多思考一点。改造现有公路,在公路场站、铁路场站、码头和机场这四个核心枢纽之间,打造专门的货运快速通道,便于四大枢纽场站间货物的调拨。
《多式联运在铁路型物流园核心竞争力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与推进要点》
安帅 山西中鼎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副部长
安帅副部长提出,从太原铁路局打造中鼎物流园,迈出传统铁路运输试水现代物流的一步出发,探索多式联运在铁路型物流园核心竞争力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推进要点。
从中鼎物流园多式联运发展的思路与目标角度,围绕“通道、枢纽、平台”三个关键词探究铁路型物流园发展多式联运的途径,并将综合服务能力概括总结为中鼎物流园现阶段的核心竞争力。引申来讲,一方面是用“降维”的思路与市场上成熟的公路型、海港型物流园进行优势运输合作,将运输形态综合化、效益产出全程化;另一方面把握住“为客户创造价值”这个共享共赢的生存关键,依托铁路在国家多式联运战略中的骨干作用和多式联运在铁路型物流园的资源配置作用,迅速拓展铁路型物流园现有的产业链、行业链、价值链,全面提升综合服务能力,赢得铁路型物流园生存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最后,通过持续高质量推进通道、枢纽、平台建设,以及重视物流生态营造和运用共享共赢的客户思维,阐述未来铁路型物流园多式联运发展的推进要点。
《物流平台型企业资源-交互-价值框架探讨》
李清 上海商学院讲师
李清老师对物流平台的发展做出了论述,李清老师认为,中国的物流平台行业经历了爆炸式的创立、野蛮生长、合并和转型。有一些物流平台企业在创立不久就消亡了,而有一些物流平台企业抓好了物流行业某一细分市场创立后,并不断地通过融资和跑马圈地迅速成长。目前,趁着互联网+的春风的物流平台企业也在向商业生态系统转型。关于商业生态系统的概念、治理体系和协调机制,许多学者都有研究。李清老师以物流行业转型和“变革”为背景,探索了不同类型的物流平台企业在生态系统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如何与平台利益相关者交互所产生的潜在问题。
李清老师主要研究了三个问题:
1)如何充分利用物流平台参与者的资源和能力?物流平台企业的开放性使得越来越多的商业伙伴相互联系,为最终用户创造更多的价值。新的商业模式构建和平台架构都应该充分考虑平台参与者的动机、可共享的资源和能力;2)在更广泛的参与者群体中,物流平台参与者之间的关系结构是如何被重新定义的?从生态理论的角度去理解关系的多样性,导致了并重新描述关系对平台核心结构(如性能、投资和能力)的影响,比如获取数据的挑战;3)物流平台企业所在的情境的差异以及物流平台参与者之间交互模式。
《计算物流与物流计算》
李斌 福建工程学院交通运输学院教授
李斌老师面向复杂物流系统的运作提出了计算物流的定义。计算物流是基于计算理论和相似理论,通过提取、转化和运用计算机科学和自动化控制理论的基础概念、思想原理、决策框架、控制机制和调度算法规划、设计、实现、测试和评估复杂物流系统(Complex Logistics Systems,CLS),并在不同的管理层次上计划、控制、调度和决策其相关物流服务过程的一种方法。它为CLS的设计、构建、执行、管理和改善提供了一条统一定量通用的敏捷高效解决途径。
于是在“计算物流”的概念体系框架下定义了物流计算。集装箱码头物流服务是对特定待集疏运集装箱集合基于特定规则的物理状态的变换过程。如果将计算的概念泛化,那么“符号”和“计算机系统”的概念也就要做相应的外延和扩展。具体到集装码头物流枢纽中,“符号”就是各种型号的集装箱,“计算机系统”是集装箱码头物理系统(CTLS),而集装箱码头集疏运作业就是“计算过程”。显然需要一个抽象的计算模型来描述CTLS这个“计算机系统”,而“特定规则”包括两个部分:第一是CTLS进行广义计算时的各种约束条件,第二则是各种调度控制策略,即“算法”。计算模型在特定规则的条件约束和指定算法驱动下的执行过程就直接表现为集装箱码头的装卸作业和集疏运过程,即“物流计算”。
计算物流和物流计算为CTLS为代表的复杂物流系统的建模、分析、优化、调度控制与决策支持提供了有别于传统方法的新的研究思路,它是在物流这个特定的领域中探讨计算的本质和内涵,在物理世界中对源于信息空间的计算理论进行应用和深化。
《校企合作升级版——校会校企合作模式》
杨晋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物流学院院长、副教授
杨晋老师提出,在近20年的专业建设过程中,武汉交通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团队针对面临的职业教育“资源集聚共享难”“人才供求对接难”的两大难题,将校企合作升级为校会校企合作,创新建立并实践校会校企合作育人模式。该合作育人模式是落实《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等指导性文件的有力举措。该模式改变了以往校企合作中学校和企业简单、低层次的合作模式,由行业协会和专业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双会”)主导合作全局,将专业指导委员会对人才培养的“单方面指导”变为“双会”“双主导”,将原来学校与企业“一对一、一对多”的合作关系,变成“多对多”四通八达的校会校企合作网络,促进了校、会、行、企四方联动,实现了“用人标准对接培养标准”“岗位标准对接课程标准”“技术操作规范对接技能大赛规程”的全口径对接,完成了两个共建,即共建职教集团和共享型实训基地,解决了资源共享难的难题。该模式中,行业协会对物流人才培养指导更充分,行指委对行业需求把握更准确,促进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
在该模式下,武汉交通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成效突出,专业建设水平明显提高,基于该模式总结出的教学成果——“‘双会双主导、双核双枢纽’校会校企合作机制创新与实践——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获得湖北省第八届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短生命周期产品的二次订货与价格折扣联合决策研究》
杨颖 郑州轻工业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
杨颖老师研究了短生命周期产品的二次订货与价格折扣联合决策。产品的生命周期逐渐缩短,短生命周期产品所占份额越来越大。作为其零售商,在销售期内一般都有两次或多次订货的机会,在产品销售的后期也往往会做出价格折扣的决策,而价格折扣会改变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量,进而影响到产品的销量及零售商的利润,因此,作为零售商,如何做出订货量及价格折扣的联合决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杨颖老师主要考虑了短生命周期产品全周期的需求,构建了一个更接近现实的分段需求函数。在此基础上,以零售商二次订货的订货量及后期价格的折扣作为决策变量,把产品的生命周期分为三个阶段,分别考虑零售商的订购成本、库存成本、缺货成本及丢单成本等,构建了零售商利润模型。以其最大化为目标,对模型解的情况进行了讨论,最后进行了仿真及敏感性分析,得到了影响零售商利润的关键因素。
《订货型生产系统的产品选择与产品定价决策联合管理研究》
陈柳鑫 河海大学教授
现实中,同一生产系统(或生产线)经常要为不同类产品需求服务,这就涉及到各时段产品选择与产品定价决策的联合管理问题。由此,陈柳鑫教授研究了订货型生产系统面对合同产品及零售市场产品并存时,各时段产品选择及产品定价的联合管理策略。其中合同产品以订单形式组织生产且需求随机批量到达;零售市场产品同样以订单形式组织生产,需求随机到达但随产品价格的变化而动态变化,最终目的是使生产系统的总利润最大化。基于马氏决策过程、动态规划及库存管理等相关理论,陈柳鑫老师通过深入分析与研究,发现生产系统最优利润决策由产品转换曲线及价格转换曲线构成;同时,生产系统最大利润随系统生产率的增加而增加,但随产品单位延迟费用的增加而减少。
《控制理论在动态库存优化问题中的应用研究》
赵川 北京工商大学副教授
赵川老师的研究主要有三个观点:
(1)将控制理论与库存管理相结合,利用信号理论、反馈控制、泰勒级数、拉布拉斯变换等方法解决随机需求下的库存优化问题。从动态供需平衡的角度讨论库存,结合生产延迟、物流延迟、系统时域响应等参数,以逻辑模型-数学模型-控制模型为研究主线,更进一步贴近实际地研究库存问题,不同于一般的库存优化研究。
(2)在对单级库存系统进行优化时,主要考虑了随机需求预测精度对库存的影响、系统进销存的动态拟合、信息反馈对动态库存优化的重要作用,响应时间、超调量等对库存优化的影响,旨在将库存保持在较低且稳定的状态。在对多级库存系统进行优化时,主要验证了信息共享对多级库存的影响,研究了反馈控制对多级库存系统牛鞭效应的影响,考虑了多级库存的系统稳定性,提出了一种信息扭曲补偿算法,更进一步地降低了整条供应链的库存水平。
(3)控制理论在库存研究中应用广泛。赵川老师完成的研究主要有:“基于反馈控制的牛鞭效应自补偿对多级库存系统的影响”;“一种状态反馈控制对库存的优化研究”“随机扰动下库存系统的自抗扰控制研究”;“自适应控制对动态库存系统延迟问题的优化研究”“随机需求下双渠道供应链交叉补货研究”。赵川老师的代表性论文发表在《Production & OperationsManagement》(UT/Dallas 24);《Packging Technology & Science》(SCI#2);《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EI/国家自科委A类);《运筹与管理》(国家自科委A类)等。
《农产品供应链利润分配研究》
姚海凤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讲师
姚海凤老师就农产品的供应链的分配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农超对接的模式中,农户合作社和超市一直是利益相关的,都有利益最大化的需求。如果利益得到了公平合理地分配,就会提高农户、超市和合作社的积极性,创造出更多的利润,改善农产品流通格局,缓解农产品难以销售和购买的昂贵现象。最后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使得农超对接模式高效地运行下去。
传统的Shapley方法根据成员的贡献分配利润。贡献越大,获得的利润越多,这意味着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然而,在实际的农产品供应链系统中,除了贡献因素外,实际的“农超对接”供应链系统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如风险因素,第三方物流,合同模式等。因此,传统的Shapley方法只考虑每个成员的贡献,可能不适合“农民-合作社-超市”模式。所以,姚海凤老师基于传统Shapley方法对此进行了修正,提出了考虑风险的利润分配方法。
姚海凤老师考虑了风险与收益的一致性,在利润分配中加入了的风险因素。基于传统的Shapley方法推导出基于风险的改进Shapley方法。与传统的Shapley相比,农民和合作社获得的利润增加,而超市获得的利润减少,利益分配更合理。它可以提高农民和合作社加入“农超对接”的积极性,保持农产品供应链系统的长期稳定合作。
《基于雾计算的仓储环境监控系统设计》
魏学将 武汉工商学院物流学院副教授
魏学将老师提出,传统基于物联网的仓储环境监控系统,继承了物联网的“感知-传输-应用”三层体系结构,在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等方面存在隐患,在事务处理的实时性方面也存在不足,雾计算的提出和应用可以较好解决这些问题。
魏学将老师介绍了一种基于雾计算的仓储环境监控系统,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不同模式仓储环境监控系统的性能对比,分析本地监控中心模式、云端监控中心模式、基于雾计算的模式在存储安全性、运行稳定性、可扩展性、资源共享性、数据融合、分布式智能、实时应用等方面的各自优势;二是介绍基于雾计算的仓储环境监控系统的体系结构,分仓储环境感知网、雾节点层和云端监控中心三个层次;三是介绍基于雾节点的分布式数据处理和服务提供,重点介绍雾节点结构和服务提供流程。
(根据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中国物流学会。更多中国物流学术年会精彩内容,请关注中国物流学会、中物联物流园区专委会微信公众号。)